占地1.2萬平方米的生產車間既干凈,又安靜;無人搬運車在車間靈活穿梭運送原料;核心數據庫接收實時回傳的海量生產信息,并自動分析、發出生產指令;生產線上的工業機器人24小時運轉,生產出一個組件產品只需25秒……這一場景并不是人們對“智能制造”的想象,而是位于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一家科技企業光伏組件數字化車間的真實生產現場,也是陜西新經濟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新材料、新技術、新能源等新經濟元素正逐漸讓遠在西北內陸腹地的陜西被人們重新認知。在中央減稅降費及陜西省一系列支持政策下,一些新經濟領域的企業正在三秦大地嶄露頭角。
新材料“全球最大”“全球唯一”有“陜西智造”
單晶硅是一種比較活潑的非金屬元素,是晶體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處于新材料發展的前沿,其主要用途是用作半導體材料和利用太陽能光伏發電、供熱等。
“企業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勵,近幾年,國家出臺了許多實實在在為企業減負的政策紅利,我公司在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水利建設基金等稅費方面均享受到了政策紅利帶來的好處。”前述企業的稅務總監張友忠說。據了解,2018年度,該公司僅享受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即獲得減免稅額2.93億元,2019年減稅降費新政將讓該公司受益更多。張友忠表示,這些節省下來的資金將用于企業的研發生產、改善員工福利等,幫助企業在新材料研發、智能制造方面更具國際競爭力。
新技術促進陜西“數字經濟”快速成長
“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投資的快速增長,為陜西發展數字經濟夯實了基礎。”西安郵電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張鴻表示,數字經濟正成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促進社會效率提升和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根據西部數字經濟研究院公布的《陜西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18年)顯示,陜西2018年數字經濟在全國居于中等欠發展水準,但相較于2017年數字經濟的發展規模,位次上升了4位。尤其是西安市在加強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信息通信技術領域投資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今年5月,百度云計算(西安)中心與西安航天基地簽約,落戶西安。至此,華為軟件云、阿里巴巴西部總部、騰訊雙創小鎮、京東“三個總部”、亞馬遜云計算服務聯合創新中心紛紛“筑巢”西安,共同打造陜西國家大數據產業高地,有力推動陜西大數據產業快速發展。
近年來,陜西省持續完善產業生態體系,探索大數據產業可持續發展之路。總規模25億元的陜西大數據產業投資基金正式成立,對外投資額達到8.14億元。目前,陜西省已形成了“大數據集團+基地+大數據研究院+產業基金+大數據交易+行業云+培訓機構+社區數據服務中心+數據資產評估中心+產業協會”十位一體的大數據產業生態體系。而減稅降費政策的出臺恰逢其時,為企業發展給予了“真金白銀”的支持。
新能源幫助人們“綠色出行”
近年來,在城市公交線路上,電動客車正加快替代傳統燃油客車,綠色出行、環保出行,成為都市“新時尚”。今年春節期間,西安公交總公司向運營線路上一次性投放了200輛比亞迪雙層電動客車;自2月26日起至今年年底,西安市多條公交線路上還將陸續投放800輛比亞迪K9電動客車。西安比亞迪基地現已具備年產30萬輛乘用車(含新能源車)和5000輛純電動客車的生產能力。這些亮眼的成績,離不開大量的研發投入。財報顯示,2018年比亞迪研發投入為85.36億元,同比增長36.22%。這一研發投入數字,要高于同為千億級同類車企。因此,比亞迪在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所得稅優惠中受益也更多
據了解,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汽車制造業是拉動陜西投資增長的新銳力量。在2019年陜西省級領導聯系的28個重大項目中,汽車制造業項目占比四分之一,總投資達23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