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增長6.4%!
4月23日,一季度青海省工業經濟數據出爐,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增速較上年全年提高5.5個百分點。
工業興則經濟興,工業強則發展強。今年一季度,青海如何交出這份亮眼成績單,工業經濟增長的背后有哪些要素保障、動能支撐?
青海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以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為抓手促進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從召開的大小會議、發布的各項政策和舉措,包括落實“一表一單一圖一機制”,創新建立“1+4+10”工作機制,多措并舉著力穩存量、擴增量、挖潛量,傳遞出信號,彰顯著信心,蘊含著解題之道。由此,展現了青海工信系統的干勁、拼勁和韌勁。

優服務 穩運行
如何切實解決企業發展難題?青海省工信廳給出的答案是:“入企服務 現場辦公”。
2025年開年以來,青海堅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創新建立了“1+4+10”工作機制,以“入企服務 現場辦公”行動為主線,推動全省工業經濟平穩向好發展。
尤其是,39位省級領導逐一對接聯系39戶重點企業,全面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及時掌握企業問題訴求,深入一線、專題研究,抓跟蹤、抓落實,為企業送服務、送政策。高位推動的服務機制取得成效。截至目前,省內17戶企業反饋意見建議60條,均已分撥轉辦相關職能部門協調落實,全力支持重點企業平穩健康發展,幫助企業做大市場、做強產業。
重點項目的快速推進,不僅直接拉動了當前工業經濟增長,更通過產業鏈協同和技術溢出效應,為青海省工業經濟長遠發展積蓄了強勁動能。
眼下正是施工“黃金期”。4月21日,在中國鋁業青海分公司600kA(千安)超大型電解槽生產線項目(下稱:600KA項目)建設現場一派忙碌景象,機器轟鳴、焊花閃爍,上千名建設者堅守一線,搶工期、趕進度、保質量。
“目前,600KA項目一段已于2024年12月26日通電投產,預計整個項目將于今年7月全部實施通電投產。項目采用了國際最先進的廢氣、廢渣處理技術,以及水循環利用系統,最大限度降低項目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中國鋁業青海分公司項目部副經理蔡永祥說。
據蔡永祥介紹,600KA項目選用的節能型SY600預焙陽極電解槽,代表著目前鋁電解槽最先進技術,是我國電解鋁行業高效、節能、低污染的最新槽型。該項目的通電投產對青海省推動工業綠色化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為保障全省重點項目建設推進,青海工信系統不斷完善項目協調服務機制,持續狠抓穿透調度,分領域召開5次全省工業運行專題調度會,深入重點地區現場調度,協調解決企業運力、用氣、用電、融資訴求,并按槽調度電解鋁企業,推遲檢修時序,確保重點企業穩定生產,發揮支撐作用。
數據顯示,一季度,全省鐵路運輸貨運量676.1萬噸,天然氣消費量15.3億立方米(直供工業用氣2.7億立方米),11家銀行業金融機構與27戶工業企業達成30.6億元意向信貸合作。同時,在攻堅100個新增長點項目(含擬入規企業)、100戶重點監測企業的基礎上,建立省、市州、縣區三級包聯企業服務機制,掌握企業訴求、建立問題清單、著力紓困解難。截至目前,全省工信系統累計深入324家企業開展入企服務360余次,收集問題建議212條,協調解決87條,轉辦分撥125條,全力支持企業穩產達產。
“援企助企是一場‘及時雨’,堅定了我們扎根青海發展的信心與決心。”現在,這已是不少青海企業家的共識,在他們眼中,不管是傾聽企業訴求、協調解決問題、提供精準服務,還是用政策、資金,青海省工信系統都意在為企業做大做強提供最優服務、最大支撐、最強保障。

強招商 促投資
今日青海,正以其獨特的資源稟賦和政策優勢,成為新興產業投資的熱土。而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特別是重大項目投資,在穩經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碳纖維行業的領軍企業,中復神鷹碳纖維股份有限公司在青海省的投資布局,不僅改寫了全球碳纖維產業格局,更成為助推青海地方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
4月22日,記者走進位于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甘河工業園區的中復神鷹碳纖維西寧有限公司(下稱:中復神鷹西寧公司)碳化生產車間內看到,整潔的車間里,一條條自動化生產線滿負荷運轉。在這里,乳白色的聚丙烯腈原絲正經歷一場“蛻變之旅”。
中復神鷹西寧公司碳絲分廠副廠長汪榮向記者介紹,在自動化生產線上,原絲要經過預氧化、低溫碳化、高溫碳化等上百道工序,顏色從淺黃漸變為黑亮,最終成為直徑僅頭發絲十分之一的高性能碳纖維。這種“黑色黃金”比重不足鋼的四分之一,強度卻是鋼的7至10倍,可以應用于低空經濟、體育器材、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是國家安全和尖端科技的關鍵材料。
“目前,企業生產穩定,工藝成熟,突破了高原氣候對碳纖維生產的影響,十條碳化線滿負荷生產,在行業中處于一線梯隊。”汪榮的言語中透出自豪。
落戶在青海、創業在青海、收獲在青海,已成為不少企業,以及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的共識。
今年2月,全省“新春第一會”全省促就業促發展促團結招商引資大會開篇定調,優化營商環境,做好招商引資亦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
為此,青海省工信廳圍繞優勢資源,全面加強頂層設計,制定一系列強有力的規劃方案——
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穩增長、調結構、增動力的重要抓手,全面落實相關招商引資工作方案,因地制宜推進全方位招商,借助產業援助、對口援青、東西部協作、省部共建等機制,結合產業鏈招商圖譜,錨定世界500強、中國500強、民企500強等央企、頭部企業,開展精準招商,積極引進一批補鏈、延鏈、強鏈的重點項目,強化協調服務,落實優惠政策,力爭年內落地建設一批項目,補齊產業發展短板,增強工業發展后勁。
圍繞培育體現本地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聚焦產業“四地”,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大力招引鹽湖資源綜合利用、新能源、新材料、有色冶金、綠色算力、高原康養、生態旅游、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等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牧業項目,著力招大引強、招新引優,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據青海省工信廳統計,一季度,全省各市州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帶隊外出招商16次,簽約招商引資項目111個,簽約金額1080.7億元。

促轉型 育主體
現如今,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深入演進,工業轉型已成為青海省實現高質量發展、搶占產業發展先機的必由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青海越來越多的地區、企業加速產業結構的綠色轉型升級。
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依托全省清潔能源優勢,率先打造全國領先的綠電鋁基地,加速形成鋁加工全產業鏈閉環,為全省工業綠色轉型提供可復制的成功經驗。
以創新加碼綠色工廠發展,通過升級設備、改進制造工藝,青海圣諾光電科技有限公司逐漸實現向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綠色生產轉變。
該公司副總經理張成榮指著幾臺大型設備說,這幾年,我們先后投入1000余萬元,完善了環保措施,并進行信息化技術改造,比如進行余熱利用改造、高效智能控制改造等。這些設備都實現了自動化,大大提高了產能,整體核算下來,一條生產線一年就能節省30余萬元。我們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企業生產經營中,在節能減排、清潔生產和廢棄物循環利用等方面進行嘗試與探索,在轉型發展中緊緊鎖定綠色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據介紹,該企業的“輥道窯余熱利用及節能技術改造項目”針對公司高耗能工段——煅燒工段進行節能技術改造,利用輥道窯余熱對氫氧化鋁進行預干燥,預干燥后的氫氧化鋁再經過1300℃高溫煅燒得到氧化鋁,將兩次煅燒改為一次煅燒,這樣既可以減少設備,降低能耗,降低成本,一舉多得。
如今,青海聚焦聚力生態文明高地和產業“四地”建設,傳統產業“老樹發青枝”的同時,新興產業“新芽成大樹”,培育并建成了一批智能工廠、綠色工廠、數字化車間,推動生產制造方式向數字化、綠色化、精細化轉變。
值得一提的是,青海在綠色算力領域的創新探索。作為全國第一個制定綠色算力地方標準的省份,青海立足高原資源能源優勢,以綠電賦能新質生產力,推動綠色電力向綠色算力轉化。這種將能源優勢轉化為數字優勢的發展路徑,展現了青海工業轉型的前瞻性思維。
經營主體的培育壯大是經濟運行的“細胞”,經營主體體量大、潛力足、韌性強,經濟發展才有不竭動力。
記者從青海省工信廳獲悉,2025年第一批青海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含地方特色產業中小企業發展專項)項目申報中最高補助可達500萬元。
第一批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主要支持先進技術裝備引進,質量、標準化建設,創業創新載體建設等項目,同時采取貼息、獎勵等方式激勵企業發展。青海省工信廳將充分發揮省級專項資金引導撬動作用,聚焦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特色產業集群化發展,助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深度融合。
同時,青海省工信廳貫徹落實國家部署,牽頭督導各地區、部分央企、國企等做好拖欠企業賬款清欠工作。這一舉措有效緩解了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資金壓力,維護了經營主體的合法權益,優化了營商環境。
6.4%,開局就加速,起步即起勢。青海工業經濟實現了從“含綠量”到“含金量”躍升,為此,我們還需凝聚起穩運行促生產,抓招商擴投資,拼經濟促發展的澎湃力量,努力讓工業“開門紅”變“全年紅”。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