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內卷式”競爭已成為線上線下的熱議話題。職場有“內卷式”競爭,地方經濟同樣如此。
2024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同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綜合整治“內卷式”惡性競爭,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更是明確提出,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市場準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約經濟循環的卡點堵點,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
促進經濟健康良性發展,從拒絕“內卷式”競爭開始,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深刻認識到這一年,在深耕自身建設中砥礪前行,在項目建設中突破自我,在改革創新中創造價值。項目簽約、項目開工、項目投產、產線升級……當一個又一個具有發展潛力的項目選擇西部,選擇青海西寧,西寧開發區選擇的“聚焦特色產業,構建差異化競爭優勢”的發展路徑得到了成功驗證。

青海麗豪清能股份有限公司廠區圖。青海麗豪供圖
一看:
差異化定位
構建長期競爭優勢
西寧開發區深知,拒絕“內卷式”競爭,就要認清自身發展優勢。在深入剖析資源優勢、能源優勢、區位優勢后,西寧開發區認識到圍繞綠電能源資源打造各主導產業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算電協同產業作為青海突破傳統發展路徑、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突破口,也成為了西寧開發區“創造價值”式高質量發展的最優賽道。
找準自身的優勢,就必須搶抓產業發展的機遇!西寧開發區充分發揮青海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高的優勢,將綠色能源與算力產業深度融合,打造“高原綠電+智能算力”的創新模式。通過構建“1+3+X”產業體系,推動光伏、儲能與智能調度系統協同發展,實現“就地發電、就地用電”,有效降低了算力中心的能耗和碳排放,提升了綠色運行效率。
4月18日,青海省首個綠電智算融合示范工程——中國聯通與天合光能共同打造的三江源綠電智算融合示范微電網項目全容量并網成功。這一模式不僅為青海省“綠電驅動綠算”戰略提供了實踐樣本,更為全球智算中心綠色化轉型提供了創新方案。
項目創新采用“風光儲充+算力中心”協同模式,將光伏、風電、儲能等清潔能源系統與算力基礎設施直接耦合。數據顯示,微電網模式可使電費成本降低約50%,整體運營成本減少15%,同時實現能源效率與經濟效益雙提升,為高耗能算力基礎設施的低碳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經驗。
西寧開發區在調整產業結構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上下足“謀”的功夫,持續推動產業升級。直面產業調整、結構優化中面臨的挑戰與陣痛,主動作為,迎難而上,全力推動晶硅、有色等高載能產業向綠色算力、數字經濟等新質生產力轉型升級,將綠電優勢賦能產業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當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我們與經濟發達地區站在同一競爭起跑線上,一雙“慧眼”便成為我們最大的優勢,而項目的步步推進就是我們交出的實力答卷。
二看:
全鏈條服務
助力發展“加速跑”
2月19日,西寧開發區年內首個重大項目——“綠電智算融合示范基地項目”在南川工業園區正式開工建設。
項目重點聚焦綠色智算應用及模型孵化,采用先進的液冷、智能母線、間接蒸發冷卻等綠色節能技術,打造一個綠色算力同國產模型融合應用信創算力中心,為國產化算力、模型應用提供孵化基地。預計算力規模達3000P左右,規劃涵蓋10000架標準機架建設需求。建成投運后,將作為中國移動與青海民族大學算電融合產學研用的孵化基地、中國移動服務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應用的孵化基地以及中國移動在寧AI創新賦能及DeepSeek模型應用的孵化基地。
項目的落地,背后必然會有很多道不完的故事。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青海有限公司西寧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馬子恒沒有想到,西寧開發區為他們尋找的地塊如此“完美”!他說:“項目用地的地質條件非常好,地下12米全是砂石,還為我們配套建設一個110千伏變電站,直線距離不到100米。”
“我省關于綠色算力產業的補貼,過幾天就能申請了,咱們企業可千萬別忘了!”在企業聯席會議上,南川工業園區規劃建設和土地管理局局長白海霞的主動提醒,同樣讓馬子恒印象深刻。他說:“園區為我們提供了全鏈條式服務,以專業素養和主動靠前的服務,成為項目建設的堅實后盾。”
良好的營商環境一直是西寧開發區的法寶之一,而在拒絕“內卷式”競爭的今天,更是其自我提升的重要內容。
通過打造“一站一點一室”快稅模式、持續推行“工作日中午不斷崗、周六上午不打烊”的延時服務,在各園區建立“惠企政策發言人”,推行“營商環境體驗官”,對“四有多免服務”“互聯網+政務服務”持續優化……西寧開發區不斷推進“園區事園區辦”,為企業提供便民化、智能化、一體化的營商環境。
當躬身前行成為政府服務人員群像速寫的形容詞,當營商環境從速度、溫度、專業度等多維度實現突破,項目的落地開花就是我們交出的溫暖答卷。
三看:
立足產業基礎
全力以赴攀高峰
西寧開發區正以“穩住晶硅、突破鋰電、延伸有色、算電協同”為發展主軸,依托青海獨特的資源稟賦與產業優勢,構建“3+2+1”現代產業體系。通過編制光伏制造、鋰電儲能等10大重點產業鏈圖譜,繪制鋁產業、電子信息材料等15個“產業生態樹”,系統性梳理產業優勢和薄弱環節,推動形成以三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為支柱,兩個五百億級產業集群為基底,十萬卡綠色算力集群為突破口的立體化發展格局。
當下,在光伏行業協會的倡議下,光伏企業正計劃通過限產、限價的方式展開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西寧開發區亦通過科學規劃持續賦能企業轉型升級。在這片產業熱土上,青海麗豪清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海麗豪)正以技術突圍詮釋產業升級新內涵。精餾塔群與智能化產線交織的廠區內,2000噸電子級多晶硅項目彰顯著創新突破的雄心。
“電子級多晶硅是半導體、5G通信、智能汽車、量子計算等尖端領域的戰略材料,更是打破國外技術壟斷、保障產業鏈自主可控的關鍵環節。”公司副總經理賀秀才著重強調,高純電子級多晶硅作為集成電路芯片的核心材料,其國產化突破對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具有戰略意義。
面對卡脖子難題,青海麗豪依托光伏級多晶硅成熟產線,構建起電子級精餾、超高純氣體純化、多晶硅高效沉積三大核心技術體系,預計年內產出的電子級多晶硅產品中,80%以上將達到電子一級標準,純度突破99.999999999%(11N),比肩國際先進水平。
西寧開發區聚焦特色產業,在差異化競爭中構建優勢,以特色產業替代同質競爭。歷經25年發展積淀,西寧開發區通過創新驅動與集群發展,實現了產業能級躍升與經濟體量突破,以實干擔當書寫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答卷。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