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4月9日中午,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治渠鄉江慶村的黨支部書記拉西才加來到治多縣扶貧產業園內,看見治多縣雪蓮花紙業有限公司的銷售大廳內人流攢動,生產車間里機器聲隆隆作響,內心滿是歡喜。
看著曾經冷清的村集體經濟項目重新煥發新的生機,拉西才加感慨萬千:“雪蓮花紙業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一家造紙廠,也是全縣唯一一家可以生產餐巾紙、紙杯等紙質用品的企業,前些年,隨著全州大力推行禁塑減廢專項活動,造紙廠的生意也迎來了一波‘高潮’,當時造紙廠老板因家中變故,無法繼續經營,準備將造紙廠轉手,村上得知情況后,第一時間就召開了‘兩委’會,因為江慶村屬于純牧業村,村集體產業項目比較單一,始終找不到好的項目,大家一直認為這個造紙廠發展前景不錯,可以作為江慶村村集體經濟的一個新突破口。”

生產車間內一片繁忙。
就這樣,拉西才加帶著人,找上了造紙廠老板,通過縣上扶持項目資金50萬元、村委會自籌25萬元,共計75萬元成功將造紙廠“拿”下來。
可還沒高興多久,進貨渠道、銷售渠道、營銷宣傳等一系列問題讓拉西才加又犯起了難,他說:“做生意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復雜得多,我們就是摸著石頭過河,雖然之前的老板已經給我們打下了一些基礎,但是對于我們這些門外漢來說還是很難。”
就這樣,造紙廠經營了一段時間后,最終因設備故障等原因被迫停產了。
廠房關閉的那一天拉西才加心里非常難受,他回憶說:“當時我們對這個項目充滿信心,大家也拼盡了全力,設備維修要花費一大筆經費,盈利的錢也就只夠維持日常的員工工資和電費。”
就這樣,造紙廠停了近一年的時間,拉西才加也一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2024年冬天的一個夜里,村“兩委”的辦公室內燈火通明。拉西才加盯著墻角的舊賬本說道:“造紙廠咱們投了那么多錢,花了那么多功夫,不能就這么荒廢了。這是個好資源,我們必須行動起來,不能再等了,不然黃花菜都涼了。”

顧客上門挑選產品。記者 程宦寧 攝
“是啊書記,這個產業要是能‘活’起來,咱們村的村集體經濟肯定可以再上一層樓,但目前咱們沒有多余的資金維修設備,其次就是咱們村沒有經營管理人才。”
“辦法總比困難多,今天把大家喊來就是要想辦法,不是說困難的。”拉西才加目光堅定。
“必須得找個懂行的人,讓機器轉起來。”江慶村黨支部副書記夏西巴登說:“我聽說縣里的帕玉秀公司專幫牧民搞培訓,要不試試?”
這一夜大家說了很多,拉西才加更加堅定了信心,一定要讓造紙廠“活”起來,不能讓國家的錢“打水漂”。
第二天,拉西才加帶著班子成員敲開了帕玉秀公司的大門。總經理索巴才仁是草原上長大的漢子,聽完來意后眼睛發亮:“書記,村企合作是一個非常好的想法。我一直也想為鄉村振興出份力,并且我覺得造紙廠確實有發展潛力,你們有資源,我們有技術,我們可以一起聯手盤活這個產業。”
經過一番深入交談,雙方一拍即合,決定共同成立治多縣江慶村雪蓮花紙業有限公司。
解決了管理和經營難題,拉西才加又開始帶著村“兩委”班子成員找資金。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拉西才加得到了政府支持,獲得了100萬元的鄉村振興產業盤活資金。就這樣在所有人共同的努力下,2025年3月23日,雪蓮花紙業有限公司正式開業。
如今,沉寂的廠房又熱鬧起來。生產車間內,帕玉秀公司的技術員為江慶村的牧民進行培訓,牧民盤腿坐在流水線旁學得分外認真。起初連紙漿濃度計都拿不穩的牧民,如今已能熟練操作分切機。
總經理索巴才仁說:“我們不僅維修了以前的舊設備,還引進了不少新的設備,讓我們現在的產品更加豐富,這樣我們才能有市場競爭力,目前我們已經簽了20萬元的訂單。同時,為了助力鄉村振興,我們給村上提供五個就業崗位,讓他們多一份收入。”
卡加多杰就是其中之一,他說:“我是一名脫貧戶,這幾年家里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如今來這里上班,不僅學習到了新技術,每個月還有固定的2000元收入。”
“村企合作”模式在江慶村取得了初步成功,這條雙向奔赴的道路上,鄉村振興的夢想也正一步步照進現實。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