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春意漸濃,西寧各公園綠地的花卉競相綻放,尤其是丁香、杏花、海棠等春季花卉進入盛花期,吸引了大批市民走出家門,感受盎然春意。
自3月份以來,不少市民留意到今年西寧植物園、西寧動物園的“動作”真不少,或改造基礎設施、或增設特色景觀、或統一指示牌等,園子里的改造工作如火如荼。隨著各類花卉相繼進入盛花期,植物園新提升的景觀、園林小品、局部改造效果等也逐漸呈現出來,這些游園新變化令人期待。
今年植物園有哪些新變化?將為市民營造哪些游園新體驗?正在改造中的植物園能正常開放嗎?帶著市民的疑問,記者來到西寧植物園探訪。
市民提問:植物園正在做哪些提升改造?
連日來,西寧植物園里十分熱鬧,園林工作者忙著補植補種,工人們正在對園子里的改造項目進行收尾工作,從入園大門到沿途景區,一個個嶄新的導向牌清晰明確,休息凳也被工作人員更換或重新刷漆。除了基礎設施、設備進行更換改造外,今年西寧植物園還增加了不少新景致。
看到植物園今年有如此大的“動作”,市民紛紛提問,西寧植物園將有哪些新的提升改造?
部門回復:啟動提升行動實施多項改造
西寧植物園坐落在西山灣,是一座天然公園,前有古八景,今有新八景。2023年以來,植物園為創建集遷地保護、科學研究、資源利用、科普宣教、園林園藝展示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國家植物園,在原來西寧園林植物園基礎上擴大范圍,納入動物園、“浦寧之珠”和部分綠化山地,形成集動植物為一體的“遷地保護”布局,在西寧眾多公園中具有獨特的游園體驗和環境。
為了爭取在“五一”前打造煥新的游園環境,今年3月份起,西寧植物園結合國家植物園的主要功能,依托現有資源優勢,通過拆除老舊無功能價值的設施,維修改造服務設施、優化園區氛圍、提升綠化種植內容和規模等,完善動植物觀賞路線,綜合提升園區服務設施水平,加強游客游覽體驗,凸顯高原生物魅力,打造“雪豹之都、丁香之城”生物多樣性保護西寧特色品牌。
據西寧植物園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西寧植物園秉持“一區一景、多彩花開”的理念,充分結合園區地形特點和游客需求,精心規劃打造了多個主題景觀節點。其中,在高原明珠景區,通過拆除廢舊電桿、綠地隔離圍欄,維修步行通道路燈,粉飾廊亭、修補地磚等,多角度提升景區的基礎設施。在景區連續兩年擴大丁香市花的種植范圍和品種,打造國家植物園“丁香專類園”片區。在植物園片區,拆除專類園區的圍欄,增加游客納涼避暑休閑綠地,并建成“生態科普館”“主入口廣場”“卉草園”“西山春早”“三角綠地”“景觀坡面”“二道渠木棧道”等特色區域。在動物園片區,建設科普場館“2323生靈實驗室”,維修動物場館和旅游服務設施,多角度提升服務水平。
此外,西寧植物園在此次提升改造中,在花卉造景效果方面下大力氣,通過精選墨西哥鼠尾草、蜀葵、千日紅、超級鳳仙、醉蝶花、大花飛燕草等30余種觀賞花卉,運用色彩搭配與高低錯落的設計手法,營造出視覺沖擊力強、花期銜接有序的花海景觀,充分展現高原魅力。據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此次西寧植物園改造工作為局部改造提升,未實行封閉改造,全園正常對外開放。
記者探園:20個專類園打造植物“大觀園”
日前,記者來到西寧植物園,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提前探園感受植物園、動物園的新變化。
公園一入口就是植物園今年打造的第一個驚喜——“生態科普館”,記者了解到,占地面積約2800平方米的生態科普館是首次對外開放。該館按照植物類別,分為三個區域,各區域植物類型各不相同,其中在青海難得一見的曼陀羅、南洋山、各種蕨科、棕櫚等,將在該館一一亮相。“五一”期間,科普館還將開設蘭花展。同時,該館內打造的食蟲植物缸也是一大特色,一個縮小版的雨林生物系統將帶給游客全新的感受。走出生態科普館,眼前是一大片草山花海景致,這個區域是將原廢舊蓄水加壓站拆除后建設的3000余平方米的草山草花,通過補植補種丁香、榆葉梅、云杉等鄉土樹種,打造山林、草地、草花融為一體的園林景觀,營造大片綠地草花漫山鋪開的景致。隨后,從“高原花卉園”指示牌起步,一直沿山而上,20個專類園中已建成的9個專類園一一呈現。包括松柏園、盆景園、中藏藥植物園、薔薇園、經濟作物植物園等,令人期待的是,這些專類園將青海植物幾乎囊括其中,以分類分區的形式,最大程度地提升了公園的植物科普功能,實現了西寧植物園作為展示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的重要窗口,成為名副其實的高原植物“博物館”。
此外,西寧野生動物園也將有新的游園改造,其中將增設“寧萌”“凌小蟄”的卡通引導和打卡框,園內的明星動物場館也進行了維修和裝飾。同時,“2323高原生靈實驗室”將在“五一”期間試運營,這里將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展示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和生態文化,為廣大游客提供別開生面的科普教育和文化傳播平臺,敬請期待。
(來源:西寧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