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4月22日,青海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青海調查總隊發布青海省首季經濟“成績單”: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一季度,全省完成生產總值963.5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8.14億元,增長5.4%;第二產業增加值400.06億元,增長5.3%;第三產業增加值535.38億元,增長3.9%。
縱觀“首季報”,既有“量”的穩步增加,又有“質”的顯著提升。多項具體經濟指標延續回升向好態勢,新動能發展壯大,就業物價總體穩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在首季“開門紅”的背后,彰顯出經濟發展的韌性和潛力,青海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加大宏觀調控力度,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全省國民經濟實現良好開局,發展向新向好。

看什么:基本盤穩中有進
作為全年經濟的風向標,一季度是凝聚人心、提振士氣的黃金期。開好局、起好步,實現“開門紅”對社會預期、市場信心乃至全年走勢都具有重要意義。
——觀形勢,穩中有進氣象新,經濟基本盤保持穩定。
從三次產業看,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二三產業并進。青海省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處處長李莉表示,三次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別為2.9%、41.5%和55.6%。二三產業對經濟拉動作用相當,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7.8%,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8.0%,均拉動GDP增長2.2個百分點;第一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2%,拉動GDP增長0.2個百分點。
——觀質量,三產“新”機迸發,積累經濟發展優勢。
當前正是春耕大忙時節,“糧袋子”有保障,“菜籃子”更充足。
今年以來,全省上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重要指示和考察青海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強化機制帶動、要素聯動、服務促動,落實落細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推動農牧業基礎更加穩固,一季度全省第一產業增加值達28.1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4%,實現“開門紅”。
“一季度,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3.10億元,同比增長5.3%,增速與去年一季度持平。其中種植業產值2.97億元,增長9.8%;林業產值0.01億元,增長10.1%;牧業產值38.55億元,增長4.9%;漁業產值0.26億元,增長15.4%。”省統計局農牧業統計處處長杜文虹說。
經濟大盤穩不穩,工業發展發揮著“壓艙石”作用。一處處工地機械轟鳴,一個個項目滿負荷推進……全省上下處處呈現乘勢而上、爭先出彩的生動畫面,高質量發展的嶄新動力噴薄而出。
今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各地區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全省上下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以務實舉措應對困難挑戰,各項政策持續發力顯效,工業經濟實現較快發展,開局良好。
“一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增速較1-2月提高0.5個百分點,較上年全年提高5.5個百分點。從門類看,制造業扭轉去年持續下降態勢,增加值同比增長8.2%;采礦業增長12.3%;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下降1.0%。”省統計局工業統計處處長任曉寧說。
從“流動”中讀懂經濟新密碼,服務業數字最具說服力,換句話說,服務業更發揮著經濟增長主引擎作用。
一季度,全省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為50.0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12.4%,拉動GDP增長0.6個百分點。其中鐵路運輸業增加值增長7.8%,道路運輸業增加值增長13.7%,分別拉動GDP增長0.2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全省上下搶抓機遇、主動作為,靠前發力推動各項政策快速落地顯效,服務業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其中,交通運輸和郵政業增長較快,金融存貸業務平穩運行,信息服務業增勢良好,其他服務業總體保持兩位數增長。”省統計局服務業統計處處長鐘秋霞說。

怎么看:新動能活躍強勁
成績單背后,“進”的動能有哪些?
從“年貨經濟”帶來文旅“開門紅”,到“春日消費”接棒保持“文旅熱度”,新業態消費的潛力持續釋放;從一季度青海省進出口總值18.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7.8%,增速居全國首位,共與113個國家(地區)有貿易往來,再到民營企業進出口總值16.3億元,增長1.8倍,占全省外貿總值的86.3%,外貿經濟活力滿滿;從市場銷售增速回升,到以舊換新相關商品銷售增長,再到招商引資全力蓄勢聚能……正推動青海搶抓新機遇,展現新活力。
消費,作為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一頭連著宏觀經濟,一頭連著民生福祉。
今年以來,全省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積極推動擴內需、促消費和以舊換新等政策落地顯效,消費環境不斷優化,消費市場實現一季度“開門穩”。一季度,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0.6%,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4.0個百分點。
“在消費品以舊換新和消費券等一攬子促消費政策帶動下,以舊換新成效持續顯現,消費市場煥發新活力。一季度,限額以上單位新能源汽車、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48.5%、26.8%和47.7%,其中:能效等級為1級和2級的商品、智能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37.5%和30.9%。”省統計局社會和貿易統計處處長孫蓉說。
同時,青海省充分釋放政策效能,進一步激發經營主體活力。
通過稅費減免、稅收優惠、省市縣三級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建立、春雨潤苗行動、簡化行政審批流程等措施,小微企業輕裝上陣,煥發活力。一季度,限上批發業和零售業微型企業零售額分別增長9.4倍和14.7%,增速較上年同期分別提高973.6和32.0個百分點。
新的賽道、新的動能,在這個春天特別活躍。透過這份答卷,可以看到經濟發展向“新”力十足,含“綠”量上升。
“一季度,全省傳統行業快速發展,表現亮眼,其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6%,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5.9%,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4.1%,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增長48.1%,非金屬礦采選業增長1.3倍,五個行業對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的貢獻達105.2%。”任曉寧說。
3月28日,第二屆青海綠色算力產業發展推介會在北京舉行,共簽約8個重點項目,涵蓋智算中心、人工智能、大數據應用等領域,總投資超過200億元。
不僅如此,全省上下深入落實全省招商引資大會精神,聚焦23條若干措施,指導各市州工信部門編制重點產業鏈圖譜,建立省、市、縣三級招商項目庫,梳理確定目標企業,謀劃重點招引項目。一季度,全省各市州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帶隊外出招商16次,簽約招商引資項目111個,簽約金額1080.7億元。
一組組關鍵字詞、一項項利好數據,涌動著發展的澎湃活力,更是青海省經濟穩快發展的最好見證。

如何做:強信心促進發展
在首季成績單中,青海經濟不止于“穩”,還有“新”,最明顯的是供給側與需求側的新動能更加活躍強勁。
“青字號”在省外賣得最“旺”的,不僅有新能源產品,還有“雙冷”產品。
青海省積極發揮清潔能源產業優勢,搶抓出口機遇,鋰離子蓄電池等新能源產品出口呈現爆發式增長,一季度,全省鋰電池出口6.3億元,同比增長69.2倍,占全省出口總值的38%,對青海省出口增長貢獻度達55.4%,增速居全國第一,連續9個月保持增長。
依托鹽湖資源與清潔能源稟賦,構建光伏產業跨境供應體系。一季度,光伏產業相關產品出口大幅增長,其中,多晶硅出口2.4億元,增長3.5倍,出口值占同期全國同類出口商品的69.3%,居全國第一,連續4個月保持增長。光伏組件出口3047.6萬元,增長1.2倍。
一季度,冷水魚(鱒魚類)出口1.2億元,同比增長2.1倍,占全國同類產品出口總額的75%,連續6年領跑全國;除傳統出口市場俄羅斯、泰國、墨西哥外,首次出口至印度尼西亞。
冷涼蔬菜從“單一供港”轉向“多元市場”,洋蔥、蒜頭、萵苣等11種冷涼蔬菜遠銷6個國家和地區。一季度,青海省高原冷涼蔬菜出口1545.6噸,增速位列全國第三,出口量首次實現季度破千噸。
從生產端到投資端,青海正通過前瞻性的投資布局,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今年以來,青海省全面開展重大項目攻堅專項行動,聚力推進投資項目高質量發展,一季度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6%,為完成全年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季度,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63.4%,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54.4個百分點,占全省投資總量的27.8%,拉動全省投資增長11.4個百分點。其中,交通運輸和郵政業同比增長80.0%,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同比增長26.9%,信息傳輸服務業同比增長1.6倍。”省統計局固定資產投資統計處處長陳宇祺說。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億元以上施工項目317個,比去年同期多30個,完成投資同比增長8.3%,拉動全省投資增長6.7個百分點。工業技改項目完成投資同比增長24.5%,其中一般性工業技改項目完成投資同比增長52.9%。
相比宏觀經濟,老百姓更關心的是身邊的衣食住行。
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晴雨表,就業市場數據印證了產業結構優化與新舊動能轉換的持續推進,展現出經濟在復雜環境中的發展韌性。一季度,全省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7%,比上年同期下降0.1個百分點。全省城鎮新增就業1.69萬人,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37.01萬人次。
總體來看,一季度,各項政策持續發力顯效,全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同時也要看到,外部環境嚴峻復雜,部分重點行業和部分重點地區支撐減弱,新增動能不足,增長后勁不足問題猶存,經濟穩定向好基礎尚不牢固。下階段,要積極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穩中有進,持續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