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本市場迎來ESG信息披露新時刻。
與此同時,商道融綠ESG數據庫統計A股和H股上市(入選過港股通)的12家保險公司的ESG績效表現發現,保險公司的ESG平均分從2022年的61.5分提高到2024年的66.18分,復合增速約為3.7%。
金融保險業披露率與績效數據雙向增長背后,是該行業逐漸從“被動合規”向“主動擔當”轉型。在此過程中,ESG已成為諸多金融保險企業核心戰略的一部分,而這種思維轉變也會推動金融保險市場的可持續發展治理走向“深水區”。
保險托民生:從田間到社區的保障突圍
截至2025年3月底,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壽”)廣西分公司“惠民保”已累計賠付7.66萬人次,賠款金額1.72億元。
作為廣西普惠保險的典型樣本,百色惠民保——“百惠保”年保費76元,可覆蓋醫保內外住院費用及30種特藥費用,進一步減輕居民的醫療費用負擔。
除了價格親民、保險覆蓋范圍廣外,惠民保的普惠價值還體現在其對特殊群體的傾斜。
中國人壽表示,公司借助服務網點遍及全國各個地區的優勢,持續加大對邊遠地區的資源傾斜力度,積極向服務欠缺的地區提供保險服務,打通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圖:工作人員為市民辦理保險業務
中國人壽的惠民保實踐,是鄉村振興與普惠金融深度融合的微觀注腳。在政策支持和民眾需求的背景下,金融保險行業從產品到服務也向“廣覆蓋”和“精準滴灌”兩端發力。
在養老服務領域,中國人壽以民生保障為錨點,通過養老社區、康養旅居等普惠產品線,將ESG理念轉化為針對老年群體的實際保障方案。其提供的養老保障業務及養老生態建設,個人養老金業務、商業保險年金業務位列行業榜首;養老社區、養老公寓、康養旅居三大養老產品線落地,已在14個城市布局17個機構養老項目。
金融護生態:從能源投資到零碳建筑實踐
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2023中國保險業社會責任報告》顯示,保險業正以綠色保險為抓手,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在眾多亮眼的綠色投資項目中,“國壽資產-蘭滄項目”脫穎而出。據了解,該項目由中國人壽出資36億元,助力標的公司布局風電、光伏等其他清潔能源投資建設。經認證,此項目為行業內首單獲得國內最高等級(G-1)綠色認證的綠色股權投資計劃,預計每年可節約2176萬噸標準煤,二氧化碳減排量約達3672萬噸。
從行業投資端整體來看,保險資金憑借規模大、期限長、穩定性強的優勢,能為風電、光伏等綠色產業提供長期資本支撐,推動清潔能源項目加速落地。通過投資綠色產業,保險行業既為實體經濟注入了發展動力,又推動了產業結構的綠色轉型,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雙贏。
據悉,作為綠色建筑先鋒項目,該寫字樓在2023年獲廈門市“碳中和”證書,成為廈門首個“零碳大廈”。2024年底,通過綠色運營管理與節能技術應用,再獲LEED鉑金級認證及WELL HSR雙認證。這些榮譽不僅體現了中國人壽對綠色建筑項目的長期支持,也為保險行業在投資策略與運營管理中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復用的路徑。
在綠色建筑、綠色金融、綠色運營等領域取得顯著成果的同時,面對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諸多不確定性與潛在風險,中國人壽著手搭建氣候風險情景分析及壓力測試分析框架。
據了解,中國人壽的探索并非孤例。隨著更多保險公司將ESG理念嵌入戰略,行業也從單體企業的標桿示范,邁向標準共建、生態協同的系統性實踐。在“單點突破”到“體系構建”的迭代進程中,金融保險企業不僅成為了支撐綠色基建、減排技術的重要力量,更通過全行業的協同行動,為生態環境織起一張“氣候安全網”,讓ESG實踐真正成為守護生態環境可持續的金融解決方案。
科技控風險:堅守金融安全環境
2024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強監管、防風險”。在此背景下,金融監管總局進一步細化銀保渠道費用管理細則,督促人身保險公司嚴格執行經備案的保險條款和費率(即“報行合一”),通過規范銀行代理渠道業務,從源頭遏制費用虛高、賬外支付等金融風險隱患。
眾所周知,“報行合一”的實質是通過將保險產品費率與實際費用嚴格綁定,破解行業“費用套利”頑疾,推動市場競爭從粗放的傭金比拼轉向精細化管理能力的良性競爭。
中國人壽在響應政策實踐方面,率先通過將風控合規舉措深度融入經營業務場景,強化傭金費用管控,實現了渠道一年新業務價值率、一年新業務價值貢獻雙提升。2024年,中國人壽銀保渠道總保費為762.01億元,首年期交保費為187.76億元,續期保費占渠道總保費的比重為60.76%。
長期的穩健經營和對風險的高效管理,也為企業自身帶來了更好的市場公信力。據悉,在保險公司風險綜合評級中,中國人壽已連續27個季度保持A類評級,而面對市場金融犯罪手段日益復雜化、隱蔽化的新挑戰,通過科技賦能維護社會金融環境健康發展,也是保險金融企業的應有之義。據悉,該洗錢風險態勢感知平臺項目榮獲2024年度“數據要素×”大賽分賽區金融服務賽道第一名;诳萍假x能,重構反洗錢執法檢查數據平臺,截至目前,中國人壽已實現每千萬條數據的系統處理時間從19小時縮短至0.2小時,支持按照監管檢查標準實時校驗與篩查。
筑牢金融安全的根基,除了要有前沿技術的硬核防御,更依賴于公眾風險意識的普遍提高。為此,中國人壽依托“常態宣傳+集中宣傳”的工作模式,持續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系列消保教育宣傳活動。據悉,2024年,“3·15”和“金融教育宣傳月”集中活動觸及消費者人次同比增長52.5%,而針對老年人群體,中國人壽柜面推出線下“長者陪伴課堂”,結合老年客群生活需求,開展反詐課堂、體驗課程等服務,提升老年客戶風險防范意識,提升老年客戶的生活質量。

從中國人壽發布的《2024年環境、社會及治理(ESG)暨社會責任報告》不難看出,從普惠保險到助力光伏等清潔能源投資建設,從氣候模型預判災害響應到舉辦防范非法集資活動,這份報告正以一個個細小切口勾勒出金融央企服務國家戰略的立體圖景。在這里,社會責任不是成本項,而是驅動行業穿越周期、重構價值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