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的第20個年頭,也是我國提出“雙碳”目標的5周年。第56個世界地球日來臨前夕,“伊利家園行動”公益項目攜手伊利金領冠塞納牧,開啟了“種春天”第三季公益活動。這一次,我們循著風沙的腳步,來到甘肅張掖,在河西走廊種下10萬棵梭梭樹,為綠色地球充“植”。
綠進沙退,流沙河變“綠”了
“唐僧師徒行過黃風嶺,來到一片平陽之地,只見‘一道大水狂瀾,渾波涌浪’‘徑過有八百里遠近’。岸上有一塊石碑,上書三個篆字:‘流沙河’”。
這是《西游記》中的一段描寫,很多人認為書中的“流沙河”正是現在的黑河,位于甘肅張掖。在《西游記》中唐僧經常被“一陣妖風”卷走,而“流沙河”流域也經常有風暴作亂。每年春天,沙塵暴一來,就會刮黑風、下土泥,能見度只有幾米,大白天也得亮燈。
張掖地處河西走廊咽喉要沖,是國家“三北”工程建設和北方防沙帶的關鍵區域。幾十年來,張掖人民憑借著堅強的毅力和韌勁,在浩瀚的荒漠里栽樹種草、封沙育林、修路通電,與沙漠這個危害生態的“黃龍”打起了“綠進沙退”的持久戰。

零碳有機綠色公益行走進張掖
尋沙而行,“種春天”第三季走進張掖
4月的河西走廊,春風裹挾著黃沙,卻無法阻擋守護者的腳步。由“伊利家園行動”和伊利金領冠塞納牧共同打造的“種春天”第三季公益行動,來到甘肅張掖,聯合中國綠化基金會、甘肅省及張掖市林草部門、張掖市政府,攜手20余家“領嬰匯”系統合作伙伴,開展了“零碳有機綠色公益行”活動。這也是伊利金領冠塞納牧和中國綠化基金會共同推出的“土地與未來守護計劃”重走絲綢之路染綠河西走廊的首站。
在這里,新一批的10萬棵梭梭樹被悉心種下,成為張掖生態屏障的守護者。而這些梭梭樹,通過創新的“線上認養”模式,它們的背后有著一個又一個中國寶寶的名字。
自2023年首批加入“全球植萬億棵樹領軍者倡議”中國行動以來,伊利已攜手中國綠化基金會,在阿拉善、張掖等荒漠化地區累計種植30萬棵梭梭樹,這些梭梭樹長成后,預計可實現固沙246萬平方米。

零碳有機綠色公益行走進張掖
向綠出發,和伊利一起為地球充“植”
治沙播綠,僅僅是“伊利家園行動”的一個縮影。作為第一家簽署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企業與生物多樣性承諾書》的中國企業,伊利早已將生態友好深深融入企業戰略基因,持續不斷地為綠色地球“續航”。
從2007年起,伊利便提出“綠色領導力”,并隨后將其升級為“綠色產業鏈戰略”。伊利開創性地探索出“水足跡 + 碳足跡”的雙足跡全鏈減碳模式;成功打造5家“零碳工廠”,推出6款“零碳產品”;旗下44家工廠榮獲國家級“綠色工廠”稱號,數量位居行業榜首。
除了踐行綠色發展,伊利還于2021年啟動了關注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伊利家園行動”公益項目。秉持“自然需要誰,我們就是誰”的公益理念,“伊利家園行動”陸續開展了智慧草原監測、東北濕地保護、亞洲象棲息地保護等一系列公益行動,帶領消費者一起守護地球生物多樣性。

六款“零碳”產品
從河西走廊的梭梭林,到聯合國締約方大會的講臺;從一杯“零碳”牛奶,到一座“大象食堂”,伊利將企業責任轉化為可觸可感的綠色力量。在世界地球日這個特殊的日子,我們誠摯向您發出邀約:和伊利一起成為“地球合伙人”,為綠色地球充“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