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wǎng)·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四月的德令哈,春意雖姍姍來遲,卻絲毫未能阻擋人們參與植樹造林活動的熱情。
4月22日,以“生態(tài)修復見真章 共建美麗德令哈”為主題的義務植樹活動在德馬高速G0615西側火熱開展。來自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各部門、各人民團體、各企事業(yè)單位及市區(qū)各校的師生們齊聚于此,共同為柴達木盆地生態(tài)屏障建設增添新綠。
8時30分,身著藍色工裝的植樹隊伍率先抵達植樹點。隊伍中有人大聲提醒:“大家干活仔細點,別著急!”按照預先劃分的植樹區(qū)域,他們一到現(xiàn)場便迅速且有序地投入到植樹活動中。
來自中鹽青海昆侖堿業(yè)有限公司的年輕小伙子們配合默契,挖坑、扶苗、培土等動作嫻熟,不到半小時便完成了一行白刺的栽植。“別看我們是化工企業(yè)職工,種樹也講究標準化操作!”一個個抹著額頭的汗珠笑著說。
拍拍沙地上的羊板糞,將其均勻撒入樹坑,隨后熟練地挖好樹坑,再分層填土并踩實,一旁,來自華電(海西)新能源有限公司的30名員工雖是后來加入,卻也干勁十足、不甘人后,埋頭專心種樹。“參加植樹造林,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挺有意義!”華電(海西)新能源有限公司的職工祝存鑫說。
“根深必須達到40公分,株距保持1米,根系要舒展!”林業(yè)技術員曲云才的聲音在人群中回蕩。作為德令哈市林草局派出的40名技術指導員之一,他在植樹片區(qū)來回奔走,仔細查看每一處種植情況,為大家提供專業(yè)的種樹指導。
現(xiàn)場,每個種植區(qū)都提前用石灰粉標定種植點位,楊樹、紅柳、白刺等苗木按規(guī)劃有序擺放,各類灑水車和移動廁所等保障設施一應俱全。“我們提前使用石灰粉精準標記好各類植被的種植位置,這樣一來,大家植樹的速度快,樹苗的成活率也高!”曲云才說。
“一挖坑、二栽苗、三填土,最后再澆水。”在專業(yè)技術人員細致入微的指導下,植樹進度明顯加快了許多。德令哈市第一中學初一(1)班的何世軒正和搭檔兩人一組,齊心協(xié)力共同栽樹,他興奮地說:“第一次來參加這樣的活動,我學到了好多實用的植樹知識,也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義務植樹貢獻了一份小小的力量,感覺特別有意義!”
在這熱火朝天的植樹氛圍中,時間悄然流逝。原本空曠的沙地上,不一會兒,就星星點點地栽植了新綠。那一棵棵白刺、楊樹、紅柳等樹苗,在微風中輕輕搖曳,這片荒地被賦予了新的生機與希望。據(jù)介紹,當日的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共完成植樹面積3.33公頃,種植白刺、梭梭、檉柳以及河北楊等樹苗約2.87萬株。
一場義務植樹活動,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植樹行動,更是德令哈市加快生態(tài)文明建設、推動綠色發(fā)展的一次實踐。近三年,德令哈市秉持高標準保護林草資源的理念,持續(xù)厚植高質量發(fā)展的生態(tài)底色,全力推進國土綠化工作。期間,共實施了53個項目,涵蓋人工造林418.62公頃、退化林修復等多項重點工程,并成功完成林業(yè)有害生物防治面積達13666.7公頃。
同時,德令哈市堅持“擴綠、興綠、護綠”三管齊下,通過一系列科學有效的措施,不斷提升全市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目前,全市森林覆蓋率已達到1.56%,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提升至34.58%,人均公園及游園綠地面積更是超過了43.27平方米,為市民提供了更加宜居的生活環(huán)境。
植綠愛綠護綠,一切都是為了讓我們的家園更加美好,而就在今天的這場義務植樹活動中,人們這份對綠色的執(zhí)著與熱愛,又有了新的生動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