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在這個春天里,清潔能源的“春風”又吹綠了江源大地。
一片片光伏板覆蓋在廣袤土地上,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一排排高聳的風力發電機組拔地而起,在風的吹動下緩緩旋轉;黃河上游的一座座水電站奔流不息,迸發出澎湃動力……在青海,向“光”而生、追“風”逐“日”的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畫卷徐徐展開。
青海作為清潔能源大省,發展清潔能源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清潔能源資源品類齊全,太陽能、水能、風能資源位居全國前列。截至2024年底,全省電力總裝機7190.4萬千瓦(含儲能208.1萬千瓦),其中清潔能源裝機占比94.6%(發電量占比84%),新能源發電裝機占比70.7%(發電量占比45%),均居全國前列。青海省成為全國清潔能源發展的標桿,清潔能源成為青海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金名片。

含“金”量
——清潔能源愈加“風光”
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建設,是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重頭戲”。
2月26日,全國規模最大的“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電源項目——柴達木格爾木東沙漠基地電源項目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開工。
該項目創造了目前國內規劃建設容量最大、總投資最大、新能源占比最高、包含海拔最高的超超臨界火電項目的“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電源項目,全國首個跨省跨經營區新能源外送基地電源項目的紀錄。
作為青海清潔能源領域的主力軍,華電青海公司搶抓國家沙戈荒基地發展機遇,強化央企責任擔當,積極探索新能源規模化、基地式發展的可行路徑。柴達木格爾木東沙漠基地電源項目的開工建設,必將為青海省清潔能源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近年來,青海清潔能源發展迅猛,大型項目陸續落地,除已建成的大型水電、光伏、風電項目外,還有一系列新項目正在規劃和建設中——
中廣核德令哈100萬千瓦光熱儲一體化項目是國務院國資委戰新產業“百大工程”之一,項目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光伏(光熱)產業園區,采用光伏發電與光熱熔鹽儲能發電相結合的技術,項目建設裝機容量為100萬千瓦,其中光伏發電80萬千瓦、光熱發電20萬千瓦,是我國最大的在建塔式光熱項目。
中廣核新能源德令哈公司總經理楊濤介紹:“項目自2023年10月開工建設以來,80萬千瓦光伏發電已于2024年并網發電,20萬千瓦光熱儲能項目截至目前,主廠房、吸熱塔等主體結構已順利封頂,汽輪機組已就位,正在進行安裝調整,定日鏡預計在五月中下旬全部完成安裝。項目建成后,年發電量達到18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煤5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30萬噸,節能與環保效益顯著。”
青海液態空氣儲能示范項目裝機容量達到6萬千瓦/60萬千瓦時,并且配建了25萬千瓦光伏,入選國家能源局新型儲能試點示范項目。該項目建成投產后,將成為液態空氣儲能領域發電功率世界第一、儲能規模世界最大的示范項目。
“我們正在進行空氣壓縮系統、蓄冷系統以及膨脹發電系統主要關鍵設備的調試,目前調試完成整體調試計劃的70%,計劃2025年內并網發電。”中國綠發青海分公司液化空氣儲能項目部負責人鄭剛基說。
在柴達木盆地,華電大柴旦80萬千瓦源網荷儲項目部正積極打通堵點難點、多方協調聯動,向著年內投產的目標步步邁進。項目光伏總裝機容量800兆瓦,配套建設120兆瓦/240兆瓦時儲能電站、一座110千伏升壓站(臨時送出工程)和一座330千伏升壓站及送出線路。
隨著青藏高原進入黃金施工期,建設者們正以“缺氧不缺精神”的斗志,在雪域高原書寫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時代答卷。

含“綠”量
——清潔能源點“綠”成金
高原上的春意雖來得有些晚,但擋不住奮進的腳步。
在海拔3000米的青藏高原腹地,國家電投集團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正掀起清潔能源建設熱潮。作為青海省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的“主力軍”,建設者們錨定“雙碳”目標,以“開春即決戰”的攻堅態勢,以科技創新賦能新型電力系統構建。
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塔拉灘上的50萬千瓦光儲一體化實證基地建設進入沖刺階段,項目已完成支架組件全容量安裝及35千伏集電線路施工,330千伏匯集站主體結構完成90%,電纜敷設等配套工程正輪班作業,預計6月實現全容量并網。據項目經理任勍昌介紹:“項目建成后將重點開展大、中、小型光儲電站技術經濟可行性、能源替代的關鍵指標研究,為青海省風光儲外送通道做好技術儲備,助力我國新型能源體系建設。”
距離實證基地12公里的貢瑪儲能電站建設現場,工程建設已全面收尾,預計4月底投入運行。電站配置儲能系統容量為180兆瓦/720兆瓦時,采用集中式儲能系統和高壓級聯式儲能系統相結合的方式,能夠更好地滿足電網調峰、備用等需求,將有效促進青海省清潔能源發展,提高新能源消納能力。
在保障電力系統穩定運行的關鍵領域,青豫直流二期配套工程取得突破性進展。3座330千伏匯集站調相機工程已完成土建施工,機電安裝進度達90%,該工程可為青豫直流特高壓項目新能源電源安全并網筑牢“穩定器”。
近年來,海南州以“生態立州、清潔能源強州、農牧業穩州”為戰略目標,依托獨特資源稟賦,清潔能源水、風、光、地熱、儲能競相發展“五子登科”,一舉實現了由傳統農牧業向以清潔能源為代表的綠色新型產業的重大轉型。
“截至2024年底,全州清潔能源并網裝機達到3066萬千瓦,年發電量463億千瓦時,分別占全省的46%和45%,清潔能源已成為中國式現代化海南建設的主引擎。2025年,全年完成清潔能源投資180億元,新增并網裝機600萬千瓦,累計達到3666萬千瓦。全面建成投運第二批、第三批大基地以及同德力爭240萬千瓦光伏等項目。”海南州政府常務副州長孫軍霞介紹。
從“追光逐日”到“追光逐鏈”,海南州清潔能源高地建設掀開新篇章。截至目前,海南州清潔能源完成投資1671億元,吸引了68家光伏企業入駐,形成了“裝備制造+智能運維”產業鏈,年產值超百億元。這不僅推動了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還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帶動了相關產業的協同發展。
含“新”量
——清潔能源追“新”逐“質”
綠色打底,發展更優。青海立足資源稟賦,用足“新能源”,培育“新勢力”,答好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的“青海答卷”。
在太陽能領域,光熱等新技術規模化發展,共和光伏園區裝機已超千萬千瓦;在風能方面,大兆瓦機型廣泛應用,風電規模迅速增長,成為全國重要的風電基地;在水能方面,黃河干流已建成7座百萬千瓦級大型水電站,3座抽水蓄能電站已全面開工建設;同時,在新型儲能、智能電網等領域也取得重要突破。
清潔能源領域新技術層出不窮,已成為我省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
在哇讓抽水蓄能電站施工現場,工程施工局正以飽滿的熱情和十足的干勁全面有序按下開工“加速鍵”,現場挖掘機和工程車緊鑼密鼓地運轉著,工人們忙碌的身影隨處可見。
“目前路基工程完成總量的70%、橋梁工程混凝土完成總量的81%、通風兼安全洞已累計掘進超過總長度的53%,進廠交通洞已累計掘進超過總長度的44%,上下庫連接公路2#隧道已累計掘進超過總長度的82%,計劃今年6月21日隧道實現貫通,下半年實現全線通車。”項目負責人介紹。
海西州茫崖市50萬千瓦風電項目建設全面鋪開,項目團隊克服高原凍土施工難題,已完成20%風機基礎澆筑,配套基礎設施正在有序建設中。該項目創新配置的總裝機容量10%、時長2小時的電化學儲能系統,可高效發揮以夜間出力為主特性的風電對能源安全的支持保障作用,助力解決青海省電力系統“夜間缺電”問題。
3月,青海眾控德令哈35萬千瓦光熱發電示范(試點)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評審。該項目是全球儲能容量最大的光熱電站,真正將大容量儲能配置落到實處,真正意義上滿足大容量、低成本太陽能熱發電站的技術特點和性能要求。項目的實施將有效驗證光熱發電系統作為基荷電源,在未來替代火電承擔調峰電源作用的可行性,這將大力推動未來清潔能源發展立起來的問題。
開辟產業發展“新賽道”是打造產業高地的重要支點。
立足高原資源能源優勢,青海以綠電賦能新質生產力,推動綠色電力向綠色算力轉化,全面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4月18日,中國聯通與天合光能聯合主辦的“三江源綠電智算融合示范微電網項目全容量并網儀式”在三江源綠電智算融合示范園四期舉行。該項目創新采用了“風光儲充+算力中心”協同模式,將光伏、風電、儲能等清潔能源系統與算力基礎設施直接耦合。這一模式不僅為青海省“綠電驅動綠算”戰略提供實踐樣本,更為全球智算中心綠色化轉型提供了創新方案。
與此同時,《青海省清潔能源產業發展促進條例》由青海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于2025年3月27日通過,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不僅填補了省級立法在這方面的空白,為青海省清潔能源產業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法治保障,更是為國家立法進行探索試驗,在更高層次上促進清潔能源產業發展作出青海貢獻。
如今在青海,清潔能源發展呈現“風生水起”“風光無限”的美好圖景,青海正從地理高地向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大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