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記者 崔永燾 報道)4月22日,以“AI+IP開啟鹽湖產業新征程”為主題的2025年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青海分會場啟動儀式在青海省科學技術館舉行。這是青海省首次承辦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分會場活動,通過“人工智能+知識產權”雙輪驅動,全面展示青海在鹽湖資源開發與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創新實踐。
活動以“人工智能助啟鹽湖產業新程”“知識產權筑夢高原綠色發展”“智慧守護·看見未來”三大篇章為主線,構建起“科技+產業+生態”的立體展示體系。在沉浸式光影秀中,激光雕刻的“青海鹽湖專利地圖”動態呈現,配合《秘境鹽湖》宣傳片展現AI提鋰技術、清潔能源大數據平臺等創新成果,現場觀眾仿佛置身于智慧能源的科技海洋。
“AI主持人‘知智’與真人主持的跨界聯動成為活動亮點。”活動現場負責人介紹,通過人機協同主持模式,既展現了人工智能的技術魅力,又傳遞了知識產權守護者的專業精神。中國科學院鹽湖研究所研究員王敏發布的《AI守護鹽湖產業發展報告》顯示,青海已構建全球首個鹽湖專利數據庫,收錄專利超13萬條,AI技術助力鹽湖資源綜合利用率提升37%。
作為全國首個省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所在地,青海2024年交出亮眼成績單:專利授權量同比增長28.2%,技術合同成交額激增79.1%。支持建設省級電力、鹽湖、清潔能源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及首個全球鹽湖專利大數據平臺,收錄專利數據超13萬條;發布“鋰電池回收”“特色生物(枸杞、沙棘、蕨麻)”2個產業專利導航成果,指導我省首批2家企業通過創新管理知識產權國際標準評價;依托地理標志助力鄉村振興機制,互助青稞酒獲評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茶卡鹽”“柴達木枸杞”等21件地理標志產品遠銷56個國家,青海每3件商標就有1件連著綠水青山,每2家科技型企業就有1家扎根特色產業。
活動展區設置三大特色空間:在“青繡數字工坊”,非遺傳承人現場演示AI紋樣設計;“三江源衛星監測站”通過1:1衛星模型展示生態保護成果;“地震預警體驗艙”讓參觀者感受AI監測系統的實時響應。中小學生機器人競賽區掀起科技熱潮,30支隊伍通過編程搭建展示鹽湖資源勘探解決方案。
活動同步啟動“金點子”征集,面向全國征集AI賦能鹽湖產業創新方案,優秀成果將納入省級專利導航項目。
作為“十四五”收官之年的重要舉措,青海已建立知識產權保護“1+9”制度體系,設立3億元專項基金支持高價值專利轉化。2024年專利許可量達180次,同比增長90倍,質押融資突破4.6億元,創歷史新高。未來三年將實施“知識產權強企培育計劃”,在鹽湖化工、清潔能源等領域建設10個產業專利導航基地。
此次宣傳周將持續至4月26日,期間將舉辦高校知識產權主題辯論賽、重點領域專利技術推介會、知識產權線上答題等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