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4月14日清晨,如往常一般,47歲的藏族生態護林員呂秉虎頭戴防火帽,身著橙色工作服,背著干糧與水壺,和3名隊友一同踏入西寧市湟中區共和鎮非國有林的山林深處,開啟一天的巡山工作。
踏入山林,呂秉虎一行人沿著熟悉的小徑前行,他目光敏銳地巡視著四周,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存在隱患的角落。渴了,就喝一口水。累了,就倚靠著大樹稍作休息。
2007年,退伍回家的呂秉虎成為湟中區共和鎮的一名護林員,自此,這片山林便成為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每天將巡護的所見所聞寫到日志里,你看,這本巡護記錄本又快寫完了。”認真巡查每一處山林,記錄好每一次發現的問題,日復一日,呂秉虎摸清了共和鎮林區“家底”,為做好護林防火和資源保護掌握了第一手資料。
2014年,表現突出的呂秉虎開始擔任共和鎮非國有林管護隊隊長,面對全鎮15333.3公頃的森林管護面積,他深知肩上擔子之重,責任之大,安排完日常工作的同時他堅持早、中、晚巡山。“春分一過,我們隊13名護林員都要開啟‘白加黑’模式,白天巡山、夜晚巡村,不光要及時發現和整改火災隱患,還得做好秸稈禁燒工作,引導村民科學耕種、愛護山林,維護森林資源及群眾財產安全。”呂秉虎說。
2015年,因工作需求,左手殘疾的脫貧戶李發財成為管護隊的一員。初次跟著隊伍巡山,李發財心中十分緊張。山路蜿蜒曲折,崎嶇難行,對正常人來說都是挑戰,更別提左手不便的他。沒走多遠,李發財就有些力不從心,步子漸漸慢了下來。呂秉虎發現后,立刻放慢腳步,走到李發財身旁,微笑著說:“別著急,小李,咱們慢點走,這山林景色好,就當邊走邊賞景了。”
辨別樹木病蟲害是一項重要任務,呂秉虎輕輕撥開樹葉,耐心講解:“你瞧,這片葉子上有這種褐色斑點,還帶著點卷曲,大概率是感染病菌了,咱們得趕緊記錄,安排防治。”呂秉虎手把手地教如何通過觀察葉片脈絡、色澤變化等判斷樹木生長是否健康,李發財學得認真,逐漸掌握技巧。
“傳授工作經驗、農忙時幫我收麥子、家里蓋彩鋼房又出力……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呂大哥總是盡心盡力地幫助我,他多次爭取共和鎮總工會和幫扶單位對我家進行資金和物品幫扶。”李發財感激地說,如今,他已從當初那個不善言辭的小伙子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林區片長。
“越是節假日,任務就越重。”呂秉虎說,成為護林員后,他幾乎每個重要節日都在崗值班,平時也少有時間陪伴家人,特別是除夕、元宵節、春分、清明節等重點時段,總能看到他下村入戶宣傳森林防火常識的身影。而未能在父母最后的時光陪伴在側盡孝,成為他心中永遠的傷痛和遺憾。
2024年2月,呂秉虎的父親生病住院。正值森林防火關鍵時期,林中干燥易燃,稍有疏忽,星星之火就可能引發燎原之勢。想到這里,呂秉虎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堅守崗位。他愧疚地跟老父親說:“爸,這段時間兩個孩子都放假了,先讓他們陪陪您,最近防火任務太重了,我得在一線盯著,實在是走不開。”父親深知兒子對這片山林的愛有多深,沒有一句埋怨,只讓他安心工作、認真護林。
2024年3月20日,忙完一天工作的呂秉虎正想著父親的藥快吃完了,得趕緊回家送去時,手機鈴聲突然急促地響起。“秉虎,爸走了。”聽到妻子悲傷的聲音,呂秉虎握著手機的手不住顫抖,淚水瞬間模糊了雙眼,突如其來的噩耗如晴天霹靂,讓他瞬間呼吸急促、心痛不已。
談到此處,呂秉虎雙眼微紅,但想到家人對他工作的高度支持,他感慨又堅定地說:“火情就是命令,防火就是責任。既然選擇做護林員,就要盡心盡責守護好這片山水,為守住綠水青山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雖然他沒能在父親臨終前陪伴左右,但他知道,這份堅守也是對父親教誨的最好踐行。
近年來,共和鎮沒有發生過一起森林火警、森林火災現象,有效地維護了“一方平安”,這與以呂秉虎為代表的護林員平時的認真工作是分不開的。2022年至2024年,湟中區林草長制工作考核中,呂秉虎帶領團隊連續3年獲得第1名,他本人也在2024年獲得湟中區優秀管護隊長稱號。
巡山護林、走訪宣傳、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18年來,呂秉虎跑遍湟中區共和鎮的所有林區,他就像一棵堅韌的青松,扎根在這片山林,用行動詮釋著責任與擔當,讓人們看到平凡崗位上不平凡的堅守力量。
日頭漸高,山里的溫度也逐漸升高。呂秉虎找了塊陰涼地,拿出干糧和水壺,簡單吃了幾口。休息片刻后,又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