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以“差異化定位+專業化分工”為導向,推動四大園區形成功能互補的數字產業集群;創新實施“5+3”專業招商工作體系,以“產業生態聯盟+頭部企業+數字援青”組合策略招大引強;率先出臺各類專項扶持政策,有效提升企業落戶積極性和發展信心……創新探索“高原綠電+智能算力”發展模式,構建綠色數字產業新生態,力爭成為西部地區數字經濟發展的典型樣板,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西寧開發區)正在全力以赴。
協同構建算力產業新版圖
全國首個“風光儲充”微電網示范項目實現綠電直供比例達80%,建成全國首個云計算調度智能集群,算力效率提升30%以上,新華三青海圖靈小鎮項目已正式落戶。
依托高校優勢優先發展超算智算中心,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青海分中心填補西北高校超算空白。設立算力應用創新中心,形成“數據—算力—算法”閉環生態。聯合高校成功研發藏漢雙語多模態AI芯片,推動數字技術與民族發展深度融合。
依托青海光伏硅材料優勢,發展高純度電子級多晶硅,延伸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大力發展運用存儲芯片等專用硬件,布局硅基光電子芯片封裝測試生產線。
配套儲能材料及裝備制造,建設鋰電池、光伏儲能設備及數據中心制冷系統,重點發展適配短時備電需求類項目。
西寧開發區科學布局,協同構建算力產業新版圖。截至目前,已建成3個重點算力中心項目,機架規模達7038架、算力突破萬卡,初步形成區域性算力集群。
力爭成為數字經濟發展典型樣板
作為青海“算力元年”核心承載地,與華為、阿里云共建國內首個云計算調度大規模智算集群,與中科曙光推進信創生態適配基地及2025綠色算力生態大會籌備,與新華三“青海圖靈小鎮”規劃萬卡級綠色數據中心。充分借助東西部協作機制,赴京滬等地開展“數據援青”推介活動,在第二屆綠算推介會成功簽約5個項目,總投資額達71.5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步推動數據標注產業發展,引入青海藍算等企業,通過“標注實訓+算力補貼”形成“東數西訓”模式,預計全年帶動就業2000人。
率先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綠色算力發展和應用的通知》等專項扶持政策,在用地、綠電保障、算力補貼以及針對算力產業新興形成的工種崗位就業支持等方面先行先試,提供“一攬子”支持,有效提升企業落戶積極性和發展信心。
全力推進“綠電直供+儲能調峰+智能溫控”技術攻關,使數據中心PUE(電能使用效率)降至1.2以下,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0%,成為國內領先的“零碳算力”先行區。積極探索“綠電驅動綠算、綠算反哺生態”發展路徑,帶動光伏、儲能等上游產業投資。2023年至2024年累計投資超234億元,形成“引進一個龍頭、輻射一串產業”的乘數效應,實現數字經濟與綠色發展的良性互動。
眼下,西寧開發區正以可復制的“綠電+算力”模式,不斷將“高原綠電”轉化成“高原綠算”,聚焦高原生態監測、清潔能源調度、鹽湖產業等特色領域,打造具有青海特色的算力應用場景,讓算力真正賦能實體經濟,提升產業鏈價值鏈水平。一個“算力賦能產業、綠色引領未來”的高質量發展新圖景正在加速呈現,將為青海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也為全國“東數西算”工程提供低碳轉型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