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以更高水平的開放、更高質量的招商推動全省經濟發展‘活起來’。”青海“新春第一會”的要求猶在耳畔,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經交出起好步、打好底、開好局的招商引資成績單——一季度,西寧開發區共簽約項目23項,總投資約245億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87%。
面對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風險隱患仍然較多的情況,西寧開發區的破題法寶是什么?答案是創新求變。
思想一變天地寬,這句話用在西寧開發區一季度的招商引資工作方面十分恰當。西寧開發區深入貫徹全省促就業促發展促團結招商引資大會精神,立足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創新招商機制,整合招商資源,拓寬招商渠道,改進招商方式,全面推動以機制創新破局、以實干爭先、以創新制勝,創新建立“專班+專員”招商工作機制,實行“管委會+公司”招商模式,以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專業化服務,打好招商引資“主動仗”“翻身仗”。
一變:
更精準,跳出青海看青海
今年2月起,西寧開發區工作人員李光耀的工作地點變成了廣東省深圳市,他也有了新的身份——深圳區域招商專班工作人員。
西寧開發區設立北京、上海、深圳3個重點區域招商專班,抽調9名骨干人員開展常態化駐點招商;建立重大項目專員制,梳理4張清單、40余個重大項目,以“一對一”方式全程跟進解決項目洽談、落地等過程中的困難。目前,在開發區主要領導帶隊下,各招商及產業服務專班已先后赴北京、上海、深圳、山東、安徽、東莞等地開展招商引資,對接洽談項目30余項。
扎根深圳近兩個月時間里,李光耀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他說:“深圳市直接輻射珠三角及粵港澳大灣區,長期駐扎在這里,能第一時間獲取當地企業投資意向、產業轉移等信息,實現與企業的緊密對接,改變了以往信息滯后、溝通不及時的狀況。”
上海區域招商專班工作人員趙生君對這次制度的變革則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說:“區域專班招商的核心價值在于通過組織重構、策略升級、服務創新,這種改革不僅是方法論的迭代,更是政府從‘行政主導’向‘市場協同’轉型的縮影。”
區域招商專班機制的建立,解決了過去西寧開發區外出招商“水土不服”的問題。那么,在外的工作人員會不會“水土不服”呢?
在專班工作人員前往駐地前,西寧開發區組織了內部培訓;到達駐地后,專班人員通過參加當地的行業展會、研討會、商會活動等,深入了解市場環境、政策法規、產業動態等,積極與當地的政府部門、產業園區、行業協會、企業等建立聯系,獲取更多的市場信息和資源。西寧開發區主要領導在北京中科曙光大廈就中科曙光國產信創產品適配中心選址建設、光合組織領導人峰會的組織等問題深入洽談對接,也給了北京區域招商專班工作人員楊宇斌更多信心。
楊宇斌說:“在招商過程中,我們會充分考慮青海的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和發展需求,將北京的優質資源與青海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制定出符合青海發展的招商策略,避免盲目引進不適合青海的項目。”
當“走出去”不再只是一個動作,而是成為一種狀態,招商引資工作就開辟出一個嶄新的舞臺;當“跳出青海”不再需要鼓起勇氣,而是變成一種常態,產業發展就能拓展出一片嶄新的天地。
二變:
更專業,站在高處看青海
“我們將把最好的場地、最好的保障、最好的服務提供給綠色算力和數據標注企業,支持你們在西寧發展,助力你們高原騰飛。”……在第二屆青海綠色算力產業發展推介會暨數據標注產業高端洽談會上,西寧向算力企業尤其是數據標注企業發出邀請并作出承諾。
這樣的承諾來自哪里?答案就在西寧打下的產業基礎和專業的產業服務中。
開年以來,西寧開發區及下屬園區的很多工作人員都“搬家”了,李維東就是其中之一。之前,他在高新技術產業局工作,負責綠色算力領域的工作。今年2月底,他迎來新的工作調動,在這里遇到一群與他一樣熟悉綠色電力與綠色算力的人,一起精耕西寧開發區綠色算電協同發展,從而讓招商更專業、服務更專業、產業研究更專業。
聚焦體制創新,在這一次崗位調整中,西寧開發區給自己做了一次“大手術”。按照“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資源下投”的原則,整合人員力量向招商引資一線集聚,成立鋰動力及儲能電池、鋁及合金新材料、綠色算力、電子信息、生物經濟5個招商及產業服務專班,全面加強產業研究、項目謀劃、宣傳推介、對接洽談等工作。
對比過去的工作,李維東說:“建立產業專班,全面解決了工作職能交叉、工作人員分散、前沿信息掌握滯后等問題,從‘被動協調’轉向‘主動謀劃’,從‘各管一攤’轉向‘工作合力’,從‘粗放招商’轉向‘精準賦能’,加強綠色算力產業‘引進、跟進、推進’的全過程管理,推動工作系統性統籌和產業精準性布局。”
專班人員緊跟產業發展新潮,讓自己更專業,提供更為精準的服務。
生物經濟招商及產業服務專班耿思敏說:“我們繪制產業圖譜,分析生物園區主導產業的薄弱環節,搭建‘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實時跟蹤進度。”
當專業成為一種普遍的認可,當專業成為一群人的“標簽”,才能對產業的發展更有遠見卓識;當招商站在專業的高度,當服務走在需求的前方,才能真正提出產業發展的真知灼見。
三變:
更開放,立足大局看青海
3月21日,西寧開發區與中國建設銀行青海省分行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產業+金融”合作中又邁出關鍵一步。
雙方將圍繞產業發展、招商引資、企業服務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計劃3年內為企業提供200億元授信額度。建行青海省分行擬成立5個“張富清金融服務隊”,深度對接西寧開發區“5個產業招商和服務專班”和“區域招商專班”。
今年一季度的西寧開發區,是探索的開發區,更是開放的開發區。
西寧開發區主動融入國家創新發展新格局,加強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全面深化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與西寧開發區在物流、經貿等領域的務實合作,共商區域協作、共建國際物流大通道等合作事宜,商討建立合作共建機制。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升區域創新能力。
立足大局擴展發展思路,西寧開發區讓產業后面的加號有了更多可能。
加強與駐青商協會間的溝通交流,邀請其入駐開發區,鼓勵發揮其行業地位,助力招商引資。聘請諾德新材料、魯豐新材料等企業負責人為開發區招商大使,全力開展以商招商。發揮區域招商專班力量,積極對接省內其他市州招商部門,信息互通、資源共享……西寧開發區正以更加積極、更加主動的作為構建“大招商”格局。
西寧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劉海彥說:“我們以融入國家戰略為引領,深化機制創新與開放合作,在推動產業升級、區域聯動與開放合作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當大局不再是一種概念,而成為一種思考問題的起點,合作就有了更多可能;當開放不再是一種嘗試,而是實現“全面開花”,產業發展才能迎來“滿園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