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4月17日,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上拉秀鄉布羅村村民更尕夫妻倆又起了個大早,煮好香氣四溢的奶茶,兩口子顧不上先喝一口,望著女兒懷里的小孫子逗樂起來,今年1月底,小孫子的到來,給老兩口的生活又增添了許多快樂和甜蜜。
加上小孫子,更尕一家目前有7口人,說起現在的生活,更尕、江央和在家一起照顧孫子的大女兒白陽都有著各自的幸福感言。
“別看我們住在偏遠村莊,跟城里一樣,家里電器、家具樣樣都有,生活條件與我們年輕那會比有了大變化。”更尕一口干肉一口奶茶說,自己從小放牧,習慣了勞作的生活。過去,家里的經濟來源只有四五頭牛,一年的收入解決基本生活的開支都有些吃力。
當時,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后,不服窮的更尕憑借到戶幫扶資金以及自己多年的放牧、養殖經驗,腳踏實地干起了養殖業。
“家里現有的27頭牦牛就是一筆大‘財富’,每年9月至10月,鄉上都會組織活畜交易,牲畜不愁賣,一年出個三四頭,就能掙到近4萬元。這幾年,州上陸續出了不少好政策,畜棚有專項補貼,養殖有專家指導,讓我沒了后顧之憂,可以放心大膽地繼續往好里干。”更尕說。
從幾頭增加到幾十頭。看到發展前景,更尕更加堅定了信念:“要靠自己致富,日子才能越來越好。今后,我還想申請小額貸款,擴大養殖規模,爭取再增加一些收入,讓家里的生活條件再變好點。”
妻子江央高興地接過話茬:“現在,村里用水用電很方便,米面糧油、生活用品,還有牲畜的優質飼料出門步行一公里就能在村綜合產業區綜合服務超市里購置齊全。除了政策性補助以外,每年我們還能在村里的肥料加工基地和糌粑加工廠這些村集體經濟上得到分紅,日子過得一年比一年好。”
靠著老兩口勤勞的雙手和村集體經濟的良好發展,如今三代同堂的一家人,在高原小村莊里生活得有滋有味。
“雖然搞牦牛養殖比較辛苦,但是能把四個孩子撫養成人,我們兩口子再苦再累也覺得高興。現在老大、老二女兒都已經工作,還有小女兒和兒子都在青海師范大學讀本科,除了每月800元的生活費,我們不用再操心啥,就盼著他們畢業后能找個好工作。”江央說。
對于操勞半生的父母,已經成家立業的白陽感慨:“以前父母的精力幾乎全都放在牛身上,照顧好了它們家里才有收入。而今,村里的超市、有機肥加工基地、糌粑廠等特色產業發展起來,讓村民集體受益,每年分紅不僅能拿到‘真金白銀’,還能分到各種生活物資,這讓平日在市區工作的我不再擔心父母的生活。”
村民生活大變樣,高興的不只是村民自己,這也給了村“兩委”十足的信心和動力。2024年,布羅村村集體經濟收益近110萬元,物資分紅折價及現金分紅共計42萬余元,“這一屆村‘兩委’加入了新鮮血液,從年齡、文化水平、發展思路上都有了很大改觀,村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得以充分發揮,組織強了、人心齊了,才能攢足干勁謀發展。”布羅村黨支部書記旦周弋西說。
今年,在旦周弋西和村“兩委”近一個月的奔忙下,布羅村綜合產業區綜合服務超市即將改頭換面,旦周弋西說:“在玉樹做商超這塊玉樹州四川商會在行,已經跟他們對接好了由商會出資,村里綜合服務超市的店面和內部貨架的更新改造這個月內就能實現。后期他們還會過來指導完善超市管理和運營,我們把超市做得更像樣,營收才能再有突破,村民收益才能再有提高。”
曾經,布羅村產業發展滯后,村民生活質量不高,是玉樹市出了名的“落后村”。如今,在村“兩委”的帶領下,布羅村以產業帶動村民發展積極性,村民追求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的愿望愈發強烈,對今后的美好生活期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