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挖掘機長臂揮舞,運輸車往來穿梭,壓路機、推土機全速運轉……在青海省各重點交通項目建設現場,都能感受到緊鑼密鼓的緊張施工氛圍,建設者搶抓當前好天氣,奮力把項目從“藍圖”一點點變成現實。
青海省多個公路重點項目建設按下“快進鍵”,廣大建設者“拉滿弓”“上滿弦”,奮戰施工一線,科學組織施工,強化質量安全管理,注重環境保護,高質量、高標準加速推進項目建設進度。一季度,全省交通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5.23億元,占年計劃完成投資的16.8%,同比增長143.5%,成為全省經濟社會平穩開局的投資“穩定器”。

緊鑼密鼓 保障重點工程進度
走進西寧曹家堡機場東進場路工程施工現場,機械轟鳴、焊花閃爍。300多名建設者加班加點搶工期、趕進度,在確保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向著6月底通車的目標奮力攻堅。
西寧曹家堡機場東進場路工程是西寧曹家堡機場三期工程主要配套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路線起點順接機場T3航站樓東側高架橋,終點設置曹家堡東互通實現與G6京藏高速的交通轉換。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G6高速互通立交和機場連接線工程,項目路線全長1.732公里,設置特大橋1座、中橋3座。
作為曹家堡機場東進場路工程中關鍵的節點工程,機場連接線工程上的高架橋正在加緊施工。這座橋全長1099米,上跨民小公路,橋右側緊鄰曹家堡高邊坡,左側靠近蘭青鐵路,施工條件復雜。
“我們創新性應用預應力混凝土蓋梁門架式墩柱組合體系,成功解決了跨越民小公路的難題。”青海省交控建設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東進場路EPC項目部總工程師韓文輝說,目前,項目團隊正在全力沖刺最后的梁板架設任務,確保按期高質量交付這一控制性工程。
截至目前,該項目路基工程完成93%,180根樁基、78個承臺、84個墩柱、264片預制梁板均已全部完成,梁板架設完成33.33%。該項目具備G6京藏高速與曹家堡機場綜合交通樞紐的交通轉換功能,今年6月底通車后,將有效解決機場樞紐“東進東出”交通轉換問題。
今年,青海交通運輸系統及建設單位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的工作總基調,緊盯全年150億元投資目標,在穩投資、保民生、增效益等方面全面統籌、持續發力,全力以赴加快全省交通重點項目建設進度。
一季度,青海交通重點項目建設加速推進。目前,同仁至賽爾龍項目全線15座隧道已貫通,正在加快推進同仁過境段征遷及部分路段實體轉序交驗等工作;大清項目全長494米的積石峽黃河特大橋成功實現主拱合龍,4座隧道全線貫通;湟源至西海項目全長903米的大華1號隧道左洞順利貫通,路基、橋涵及隧道工程施工也已全面鋪開;倒湖茶公路二郎劍至黑馬河段路基工程完工,正在加快推進路面基層施工。

質量為王 筑牢重點項目根基
一橋入云霄,天塹變通途。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扎毛鄉扎毛河谷中,扎毛河特大橋一根根橋柱拔地而起、高聳入云,大橋已經雄姿初現。
“目前,大橋主墩已全部進入線上結構的緊張施工。”中鐵十一局同賽項目黨支部書記鄢昌宇說,“我們組織了136名精兵強將,加班加點,保質保量推進橋梁的建設,目前施工進度總體可控,預計今年10月底,大橋實現合龍。”
扎毛河特大橋是同仁至賽爾龍高速公路上的控制性工程之一。大橋地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交界地帶,平均海拔3500米,全長2.08公里,共計35跨,是一座典型的高墩大跨徑橋梁,其中10號主橋墩高151.7米,相當于50層樓高,是青海在建第一高墩,施工難度大、技術要求高。
2022年7月破土動工以來,為高質量建設這座大橋,面對高寒缺氧以及大風、秋雨、冬雪頻發等不利因素,中鐵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前瞻性地制定了科學的施工方案,嚴把原材料進場關,實行首件認可制,運用信息化手段加強質量管控,采用液壓爬模等多項先進技術,確保了大橋建設的穩步推進。
目前,扎毛河特大橋連續剛構采用了安全可靠的菱形掛籃施工工藝,在掛籃行走前、行走中、行走完畢后均進行專項驗收及領導帶班盯控,確保掛籃施工過程中的安全;同時還采用了掛籃信息化監測系統,對受力部位及檢查難度大的部位進行實時監測,有問題提前預警報警,從而為連續剛構掛籃的施工提供“雙保險”。
夯實發展根基,積蓄騰飛之勢。青海省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強化質量安全管控,持續優化施工方案,確保各項工程在安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高效推進。各項目建設者面對惡劣天氣條件,依然奮力決戰,迎風雪、戰風寒,用實際行動展現了交通建設者的責任與擔當。

“四新技術” 助力打造品質工程
在湟源至西海段高速公路施工現場,上千名建設者正緊鑼密鼓地推進路基土石方、橋梁和隧道工程建設。公路全長約50.6公里,是國家高速G0612西寧至和田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施工過程中,建設者加強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的應用,高質量高標準推進工程建設。建設智慧梁場,通過集約化、工廠化建設,比傳統模式預制梁場縮減了一半的占地面積,有效減少了建設成本,提升了生產效能,降低了人工勞動強度,減少了現場污染,實現了低碳化建設。采用全自動智能化設備,推動實現了“機械化換人、智能化減人”的目標,全面提升了工程建設的“專業化、精細化、標準化”水平。同時,采用鋼筋集中加工配送中心,提高了鋼筋加工精度和產能,保證了鋼筋間距及保護層厚度合格率,增強了橋梁耐久性。
此外,項目還采用全自動移動臺座及信息化智能模板,有效減少模板變形、避免梁體損傷。智能化附著式振搗器的應用,有效控制了振搗時間及頻率,提升了混凝土強度和密實度。智能混凝土布料系統的使用,使混凝土運輸、澆筑更加智能高效。智能化蒸汽養生中心的應用,則實現了智能蒸養、節能高效、恒溫恒濕。
截至目前,項目累計完成產值14.49億元,完成總量的38.5%,其中路基土石方工程累計完成總量的65%;隧道工程開挖掘進累計完成總量的66%;橋梁樁基工程累計完成總量的75.82%;橋梁上部結構預制安裝累計完成總量的28.56%。
這只是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緊緊圍繞“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建設目標,不斷加強全過程質量控制,大力開展“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四新技術在施工中推廣應用的一次生動實踐。實踐證明,“四新”技術有效提高了工程質量及施工進度,助力打造品質工程。
開局良好,但并不意味著壓力減小。今年,青海省緊盯任務目標,對在建項目進一步優化服務,加快建設進度,確保重點項目建設順利推進;對計劃竣工項目,督促項目單位倒排時間節點,落實投資進度和實物工程量,切實做好收尾工作,確保項目早投產、早見效。
咬定目標不放松,心無旁騖謀發展。有了重點項目建設一季度穩中向好的良好基礎,全省年度項目建設更加令人期待。青海交通建設正以“快進鍵”的速度,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筑牢根基,積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