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4月10日,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陽光明媚,扎曲河清流潺潺,在日光穿映下波光粼粼,水氣沁人。家住結古街道格下社區的東永拉巴老人吃過早飯后又準備出門遛彎,他的目的地是離家步行只有十分鐘的扎曲河畔,這也是他每天必到的“打卡地”。
2002年,從雜多縣退休后,東永拉巴和一家人就回到了格下社區,盡管今年已經83歲高齡,但東永拉巴腿腳靈便,每天到河邊散步已成為他的習慣。漫步在河岸綠道,東永拉巴精神頭很足,走上一截他便像生態管護員一般放慢腳步低頭端詳。
在河岸綠道一處名為“尋找水獺的蹤跡”的展示牌前,東永拉巴停下腳步,望著展板上面的內容露出欣慰的笑容,“早年前的河道里,生活垃圾隨處可見,河岸兩邊甚至成了‘公衛’,上游下來的清澈河水經過城市被污染,魚鳥想安個家都難,更別說如今頻繁現身的水獺了。”回望彼時,東永拉巴感慨,如今家鄉生態環境的變化相當大。
“良好的生態環境,讓城里人也能時常見到以前感覺稀奇的野生動物,作為扎曲河畔的常客,我就親眼看到過三次水獺。”2021年年初,在扎曲河畔第一次“偶遇”野生水獺,讓東永拉巴興奮了許久。
那以后,東永拉巴每天沿河邊綠道散步鍛煉,都會時不時駐足在岸邊向河里靜靜觀望,把尋找水獺當成其中一項重要“任務”,甚至在寒冷的冬季,也要在天氣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去河畔轉轉,期待能再次尋找到水獺的身影。
對于爺爺尋找水獺的執著,今年讀小學四年級的孫女吉松巴毛早就習以為常,“每到雙休日,爺爺就會帶上我一起到河邊散步,給我講他在河里看到水獺的驚喜時刻,現在不僅在學校能學習到很多生態保護的知識,參與生態參觀、體驗活動,還能跟著爺爺尋找水獺的蹤跡,我感覺既有趣也特別有意義。”

“別看我一個八十多歲的老頭,這幾年看的學的多了,對水獺還是了解一點。它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對生存水質有著很高的要求,對于河流生態系統的健康以及完整程度有重要指示作用,可以說是河流健康程度的評判依據。水獺在市區河道接連出現,也直觀反映出城區水環境得到改善,為它們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介紹起河流與水獺,東永拉巴很是“專業”。
“這也多虧有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他們知道我非常關注這個事情后,專門給我帶來了關于水獺生存環境的資料,還從手機上給我看水獺現身的新聞消息,讓我了解到不少有關水生態和水獺的知識。”東永拉巴說。
“在平時的入戶走訪中,我們得知東永拉巴老人非常關注扎曲河水獺的事情,而后每次再去東永拉巴老人家,會在手機上專門搜索扎曲河和巴塘河出現水獺的報道,老人看到后非常高興。而且,我們也會整理收集一些相關資料給老人,讓他了解更多關于家鄉生態向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信息。”格下社區黨支部書記、主任卓要說。
東永拉巴說:“雖然,我不太會用手機攝影攝像、看新聞,但每天電視里的央視新聞聯播和省上新聞聯播我肯定不會落下。我知道,水獺頻繁出現在城區河道里,說明我們這里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自從第一次看見水獺后,我就想著什么時候再見,因為能看到水獺,就代表我們的城市生態環境在持續變好。在我看來,尋找水獺的蹤跡就是尋找我們的幸福。”
2023年年初、2024年初春,東永拉巴又分別兩次在河道里看到了水獺“光顧”。
“這么幾年接連看到水獺,讓我實實在在感受到身邊生態環境的極大改善,以前人們想出去散散步,除了幾條街道也沒好地方。現在,家背后的扎曲河畔已經成為老百姓休閑、賞景的好地方,每當走在一河清水旁,心里就舒暢。”東永拉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