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一襲白衣,千里赴青“1+20”次,只為心中的那份執念!
4月5日,正值清明假期,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婦科主任醫師曾誠博士,暫別嶺南夜雨,跨越2000多公里,再次回到青海省婦幼保健院坐診、手術、帶教。
短短1天,40余例門診精準施治、3臺高難度手術保駕護航、現場專題培訓傾囊相授……他說:“這是我的責任,更是我的承諾。”
2015年,曾誠作為中組部第十六批援青博士團成員,掛職省婦幼保健院副院長,開啟為期一年的援青工作。
“一次援青行,一生青海情。”援青工作結束,曾誠說:“身體暫別,心一直在!”
之后,曾誠作為青海省“昆侖英才·高端創新創業人才”,每年都會利用假期休息時間奔赴青海,周期性地為省婦幼保健院提供婦幼醫療、教學、科研、技術指導和推廣服務。從嶺南到高原,從1年到20次,從青絲到華發,他以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詮釋援青初心,用醫者仁心守護高原百姓健康。

立足臨床,開展各項醫療服務
七旬老人子宮脫垂嚴重、基礎疾病復雜。4月5日,曾誠主刀完成這臺高難度婦科手術。他憑借豐富的陰式手術經驗,以創傷小、恢復快的術式成功幫助老人解除多年痛苦。
“瓜真切!瓜真切!廣東好曼巴!”老人的兒子在手術室門口緊緊握住曾誠的手,淳樸而真摯地表達感激之情……
這是曾誠結束援青工作后,第20次利用假期休息時間,回到青海坐診、手術。
“讓高原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的醫療服務,是我們援青醫生的初衷。”
每次來青海,曾誠克服高原缺氧,宛如“永動機”一般,全身心投入到臨床一線。他耐心傾聽每一位患者的心聲,細致入微地分析病情,發揮中西醫協同優勢,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門診間隙,他更是爭分奪秒奔赴手術室,施以妙手為患者祛痛解疾。
十年前,曾誠與青海結緣伊始,常在心中思考“我能為青海做些什么?”
十年來,他用一次次不遠千里、一件件暖心實事,匯聚起前行的信心和力量。
他調研、考察,根據醫院學科發展需要,組建中藥房和中醫婦科;用“簡、便、驗、廉”的中醫藥施治方案為民眾解除病痛,毫無保留公開自己的協定處方、經驗方外,還邀請全國知名中醫藥專家來青講課;利用交班之際,用實物、圖文與同事分享診療思路和手術技巧;發揮專家優勢,常態化開展培訓講座及手術臺在線會診,培養婦科人才……
省婦幼保健院婦科主任醫師趙永新對此體會更深:“曾博士為我們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理念和高精尖的學科技術,不僅讓醫院的婦科從單純的保健常規門診診療,到手術加中醫婦科全方位開花,也讓產科、兒科等各學科水平再上新臺階。”

挖掘潛力,發展新項目新業務
在省婦幼保健院門診樓4樓,嶺南羅氏婦科流派傳承工作室青海工作站赫然醒目,在這里,曾誠將嶺南羅氏婦科“調經、種子、安胎、止帶”學術理論運用于青海的醫教研工作中,深受高原患者和醫護人員信賴。
作為嶺南羅氏婦科流派第四代傳承人,曾誠結合自身臨床經驗和青海地域環境特點,反復分析高原患者證型,提煉歸納西北患者“寒、濕、瘀”的特點,同時指出亦不乏虛實夾雜、脾腎兩虛患者,他由此制作了40多個臨床協定方并在全院分享,用于婦科、婦保、內科綜合的中醫診療。
另一邊,曾誠在導師羅頌平教授指導下,與同為博士團成員、嶺南羅氏婦科流派傳承人的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周英教授,將嶺南羅氏婦科8個四季膏方引入省婦幼保健院,結合青海本地藥材和疾病特點靈活變通,使廣東膏方本土化,滿足當地患者需求。
隨著青海患者對嶺南羅氏婦科膏方和經驗方需求日漸增多,為了適配當地臨床證型和藥品供應情況,曾誠“看菜吃飯,看藥開方”,對協定方因地制宜調整,比如將成方中的活血止痛藥物救必應、兩面針改為三棱、莪術,或王不留行、路路通;止血藥崗稔、地稔改成茜草、海螵蛸等,保障療效不“打折”。
2018年,在他的努力下,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與省婦幼保健院建立醫療技術幫扶關系,在醫療技術、專科建設、人才培養、科研合作等方面促進嶺南醫學、中醫藥技術在省婦幼保健院的應用,提升醫療服務能力。
嶺南羅氏婦科在全世界范圍內迄今共成立12個工作站。而在青海,正因為有曾誠這樣大愛奉獻的流派傳承人,才有了嶺南特色的中醫婦科流派與青海高原醫學完美而緊密融合,并漸次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惠及更多患者。
醫教協同,醫療技術落地生根
“如何用有限的援青時間提高當地醫院的醫療水平?只有給醫院‘造血’、給醫護人員‘充電’,才能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曾誠在援青期間,摸索出一套適合省婦幼保健院臨床能力提高的路子,就是他的“1+1+4”人才培養模式,即培養1名高級職稱人員專攻婦科手術、1名高級職稱人員專攻疑難病的中醫或中西醫結合診療、4名年輕醫生輪流到專家門診跟診學習婦科疾病的診療思路和規范。
十年幫扶,曾誠通過“手術帶教+專題培訓”,向省婦幼保健院婦科團隊傳授微創技術要點,并針對高原地區婦科疾病特點,提出中西醫結合診療優化方案。
為提升臨床醫生的專業技能和鼓勵中標新課題、開展新技術新項目,曾誠自愿捐贈青海省高端創新人才柔性引進領軍人才項目支持經費35萬元,成立青海省婦幼保健院“曾誠人才培養基金”,并四處募集社會友好人士捐贈,助推青海省婦幼保健院學科體系建設和人才梯隊建設。截至目前,曾誠累計向基金無償捐贈和募集注資達190余萬元。
此外,為提升幫扶效果的延續性,曾誠牽頭成立青海省中醫臨床技術骨干進修班,建立人才培養長效機制。如今,9期共229名青海全省范圍內遴選出的醫療骨干人才赴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輪訓學習,回青后學有所長、學有所用,為推動青海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來青海,我就是想為這里做更多的事。”談及這段跨越十載的援青情緣,曾誠笑著說:“被這里的患者和醫生需要,是幸福,更是鼓勵。”
他在自己的微信上寫道:“念念不忘,靜待回響。”他把對青海的大愛寫在山宗水源之間,他說他的援青路援青情,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