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經濟聚焦】這座青海職校何以成為海爾伙伴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宋翠茹
發布時間:2025-04-10 07:16:53
編輯:何繼紅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當前,高職院校就業率如何?專業設置有哪些新變化?什么樣的畢業生更受企業歡迎?4月3日,記者走進西寧城市職業技術學院(下稱:西寧城市學院),通過對學院多個院系及院系相關負責人的采訪,從中得到答案:學校與企業合作,聚焦行業項目、為產業鏈賦能……近年來,西寧城市學院經過長期探索和實踐,在產教融合、服務地方經濟方面新意“滿滿”,呈現出專業契合度高、畢業生供不應求、就業率不斷攀升的良好局面。

學生進行賽前演練。宋翠茹 攝
環境監測專業學生進行土壤微生物DNA提取。宋翠茹 攝

  專業設置緊盯產業發展之需

  近年來,隨著先進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高職院校的專業目錄也在不斷更新。

  4月3日,在西寧城市學院機電工程系的風光互補發電實訓室里,幾名學生正在對自主開發的系統進行應急演練。

  “我們團隊很關注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就研發了這款遠程控制系統,這樣能精準找到故障點進行運維。”23級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專業的學生馬英鵬邊操作邊向記者介紹道。

  從早晨到傍晚,馬英鵬和他的“伙伴們”每天有超過12個小時待在實訓室里,進行編程和調試及訓練,只為在青海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取得好成績進而獲得國賽“入場券”。

  如今,這所擁有11年辦學歷史的高職院校,立足“把需要崗位的人培養成崗位需要的人”的定位,著眼青海產業轉型升級發展需求,結合學院辦學特色,構建了一套與區域產業體系高度匹配的專業群建設機制。

  同時,該校圍繞資源環境與安全、裝備制造、旅游等14個專業大類共27個專業,與省內及全國一些知名企業保持長期合作關系,形成了區域特色鮮明、行業影響力突出的職校品牌。

  特別是近幾年,西寧城市學院在學科設置上沒少下功夫,聚焦青海產業“四地”建設增設新專業,加減之間,專業設置得到優化。

  “院系的課程內容是嚴格按照行業發展趨勢進行調整的,課程設計和實訓軟件也都著重于切實增強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就業競爭力,進而得到企業的認可。”西寧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商貿系副主任蔡淑婷介紹說。

  2019年從西寧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的桑周美朗,在校期間他積極參加各種實訓活動,半年實習期里,他參與了企業運營管理的全流程。“正是職校的這段學習經歷,讓我成長很快,也讓我更自信,職校生對未來充滿期待。”桑周美朗說。這幾年,桑周美朗在玉樹藏族自治州開辦的玉慈旅游傳媒有限公司發展,2024年,公司年經營收入達134萬元,事業正處于上升期。

  環保產業是青海省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的產業之一,隨著環保產業轉型升級,向“新”、向“綠”而行的產業轉型促使生態環境產業鏈、技術鏈、就業崗位及服務領域呈現新變化。

  據了解,西寧城市學院生態工程系以環境監測技術專業為試點,根據環境監測工程技術員學徒學習崗位工作任務和要求,以崗位真實工作任務為學習內容,按照崗課賽證融合的理念進行項目序化課程體系改革,從識崗、適崗、輪崗三階段,實施理實一體、工學交替的崗位教學,有效提升了專業與環境保護產業轉型升級需求的適配度。

機電工程學院負責人介紹專業等情況。宋翠茹 攝
學生進行無人機訓練。宋翠茹 攝

  技術研究依靠人才隊伍之基

  “我更傾向于學一些新的東西,我覺得機電工程系的很多專業正好順應時代發展。”24級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的學生沈棕霖說。

  不僅是學生對新專業充滿濃厚的興趣,西寧城市學院還通過聘請企業管理人員、技術骨干、工匠勞模作為校外專業帶頭人或企業導師并參與教學,校企共同培養雙師隊伍,打造工匠之師,一批高層次人才也加入進來,成為各學院的導師。

  前幾年,針對清潔能源智能制造產業的教學設備對接產業不明顯,隨著產業調整升級,教學設備存在技術滯后、標準不同步的情況,且教學設備價格高的同時,也存在著設備技術模塊固化,維護時效較長等問題。

  2024年,機電工程系根據市場調研,緊密錨定產業技術需求,率先對西門子PLC智能控制實訓裝置進行研發改造。專業帶頭人董貴平牽頭,專業骨干教師蘇小雙攜手在讀博士崔文川老師等組成了一支7人的研發團隊。

  經過反復實驗,研發團隊耗時半年成功自研制針對產業升級的智能制造產業新的教學設備。之后又經過不斷優化,已經投入到機電工程系日常教學過程中,價格從12萬元左右降低至2萬元左右,運行質量大幅提升,受到師生一致好評,機電工程系大賽參賽隊將用于省賽賽道,沖刺國賽名額。

  西寧城市學院大力支持教師開展創新研究,以科研促進教學工作,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多個博士帶領團隊緊扣產業發展之需,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應用,強大的專家隊伍打破國外技術壁壘,研發多項新材料,獲得多項發明專利授權,對各支柱產業的發展起到智庫的作用,專業布局也得到進一步優化。

  據西寧城市學院機電工程系主任熊壯介紹,目前,機電工程系服務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設,開設智能機電技術、智能控制技術、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專業,為青海高景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等33家清潔能源智能制造企業精準輸送人才。

風光互補一體實訓設備。宋翠茹 攝
西寧城市學院一隅。宋翠茹 攝

  產教融合拓寬校企合作之路

  當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已成為職業教育關鍵所在。

  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是培養路徑,最終目的是要實現人才高質量培養,實現學生充分高質量就業。以學校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群中省級海爾COSMOplat智能實訓產教融合基地為例,企業按師生比1:30派遣企業導師分階段入駐學校,學生以真實項目開展實戰化教學,通過“三轉四像”產教融合新思路,系主任圍繞企業轉、專業圍繞產業轉、教學圍繞生產轉;系部像工廠、教室像車間、老師像師傅、學生像徒弟。以此吸引企業,為產教融合“保駕護航”。

  “我們和學校是通過下訂單的模式進行人才培養,這樣是把企業需要的各類人才前置到學校。我們會聘請山東工匠進學校,有針對性地授課,在校即入廠,入廠即合格,這樣畢業后的職校生能夠很快適應工作崗位。青海的學生勤學、踏實,學校課程設置及人才培養能滿足企業所需,這也是能成為海爾實訓基地的重要原因。”海爾中德園區招聘經理于新雷告訴記者。

  在教學過程中,學校生態工程系通過引企入校,與青海首環環境檢測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校中廠—首環檢測中心”。西寧城市學院生態工程系系主任巨婷婷向記者介紹,“把企業搬進學校,能夠聯合區域相關環保企業全程參與人才培養和評價,把教學場所變為生產場所、教學內容對接職業標準、教學過程對接創業創新,學生參與真實工作項目,并按照市場要求和職業標準完成工作任務,實現了教學與崗位同頻共振。”

  強化產教融合作為西寧城市學院促就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該校持續對接著企業發展的多元化需求。

  2025年3月17日,青海藍算科技有限公司來到西寧城市學院,開展了全面且深入的校企對接交流活動;3月26日,西寧城市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周海春帶領旅游商貿系相關負責人赴西寧柴達木國際大酒店開展訪企拓崗專項行動。

  ……

  凡此種種,已成為西寧城市學院職業教育服務青海地方產業的生動案例。

  “我們發揮行業辦學的基礎性優勢,圍繞青海重點產業鏈人才需求,搭建校企合作平臺,深化產教融合,通過‘訂單培養’的形式,實現學院和企業的資源互補,促進院校人才培養與企業用人需求緊密結合。”西寧城市學院相關負責人由衷地表示。

  為讓學生既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又服務當地產業的發展。西寧城市學院帶領學生走工廠、進車間,把課程開在企業車間一線、開在用人單位辦公場所,通過實地走訪、崗位鍛煉、模擬演練等多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實現學生“走進來”“留下來”“促發展”,有效促進教育鏈與產業鏈雙向賦能,該校2024屆畢業生就業率超93%。

  采訪中,一些企業和校方對經濟持續向好和職校畢業生就業充滿信心。“我們與機電學院開展深度校企合作,采用‘2+0.5+0.5’聯動的靈活培養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充分就業,也讓公司收獲了一批理論基礎扎實,動手能力強的優質員工,期待學校能為企業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新疆新風新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楊敏說。

  【也說】讓職業教育為夢想鋪路架橋

  職業教育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動力,其發展質量直接關系到地方經濟的活力和競爭力。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期,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對技術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職業教育必須跳出傳統辦學模式的窠臼,走出一條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協同育人的新路子,才能真正成為支撐地方經濟發展的“人才搖籃”。

  職業教育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構建內外雙循環的發展格局。內循環著眼于教育質量的持續提升,通過優化專業設置、創新教學模式、強化師資建設等舉措,夯實辦學基礎;外循環則致力于多方合作的拓展深化,打破學校與企業、行業之間的壁壘,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育人生態。西寧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的建設正是這一理念的生動實踐,通過學校與企業合作,聚焦行業項目、為產業鏈賦能,進而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這種“聚整合、創新、共享、合作”的發展思路,值得全省各地職業院校借鑒。

  深化產教融合需要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多方協同發力。加強頂層設計,創新機制,積極主動適應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學校改革發展提供軟硬件支持。有的放矢地統籌好資源,提高職業教育與技能培訓服務社會的能力,為職業教育開拓更廣闊的天地。當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學校參與,產教融合就能從單點突破走向系統推進,形成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職業教育要隨產業升級而“轉”,應市場需求而“動”,順社會發展而“變”。西寧城院生態工程系和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群聚焦青海產業“四地”建設、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啟示我們,只有將自身發展融入國家戰略和地方規劃,職業教育才能把握時代脈搏,贏得發展先機。當前,數字經濟、綠色低碳、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蓬勃興起,為職業教育提供了廣闊舞臺。職業院校應當敏銳捕捉產業變革信號,動態調整專業方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使學校真正成為支撐產業轉型升級的“人才孵化器”。

推薦閱讀
省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全體會議召開 吳曉軍講話
全省河長制湖長制工作會議召開 吳曉軍講話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2025年青海省全民閱讀優秀項目公示
青海報業深度融合發展創新案例擬入選名單的公示
西寧開發區:一季度新開工項目25項
西寧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經驗做法在全省推廣
24H熱點
【經濟聚焦】這座青海職校何以成為海爾伙伴
4月10日零時起全國鐵路調圖青藏集團公司再優化列車...
青海開展新消防員實戰化訓練
青海省海西州首筆生育津貼直發個人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紅喉雉鶉現身大通察汗河管護區 大...
青海海東:“周末放松·去趟海東”文旅IP“圈粉”超...
西寧市城西區適老金融守護“幸福銀齡”時光
【鄉村振興在青海】暢連幸福“線”——“鞏固拓展...
青海“預約通行”入選行業十大典型案例
青海開展2025鼠疫防控宣傳月活動
熱點圖片
青海化隆:“春游警務”貼心守護暖游客
青海化隆:“春游警...
青海海北:春日研學啟新程 紅色傳承潤初心
青海海北:春日研學...
青海玉樹隆寶:黑頸鶴“如約而至”
青海玉樹隆寶:黑頸...
發展智慧黨建 打造幸福社區
發展智慧黨建 打造幸...
假期堅守:為市民出行按下“加速鍵”
假期堅守:為市民出...
海東民和:創新為翼 激活一池春水
海東民和:創新為翼 ...
春日繁花批量“上線” “賞花經濟”火爆出圈
春日繁花批量“上線...
鶴影翩躚背后的守護約定
鶴影翩躚背后的守護約定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經濟聚焦】這座青海職校何以成為海爾伙伴

青海日報
2025-04-10 07:16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經濟聚焦】這座青海職校何以成為海爾伙伴

青海日報
2025-04-10 07:16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經濟聚焦】這座青海職校何以成為海爾伙伴

  • 2025-04-10 07:16:53
  • 來源:青海日報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當前,高職院校就業率如何?專業設置有哪些新變化?什么樣的畢業生更受企業歡迎?4月3日,記者走進西寧城市職業技術學院(下稱:西寧城市學院),通過對學院多個院系及院系相關負責人的采訪,從中得到答案:學校與企業合作,聚焦行業項目、為產業鏈賦能……近年來,西寧城市學院經過長期探索和實踐,在產教融合、服務地方經濟方面新意“滿滿”,呈現出專業契合度高、畢業生供不應求、就業率不斷攀升的良好局面。

學生進行賽前演練。宋翠茹 攝
環境監測專業學生進行土壤微生物DNA提取。宋翠茹 攝

  專業設置緊盯產業發展之需

  近年來,隨著先進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高職院校的專業目錄也在不斷更新。

  4月3日,在西寧城市學院機電工程系的風光互補發電實訓室里,幾名學生正在對自主開發的系統進行應急演練。

  “我們團隊很關注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就研發了這款遠程控制系統,這樣能精準找到故障點進行運維。”23級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專業的學生馬英鵬邊操作邊向記者介紹道。

  從早晨到傍晚,馬英鵬和他的“伙伴們”每天有超過12個小時待在實訓室里,進行編程和調試及訓練,只為在青海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取得好成績進而獲得國賽“入場券”。

  如今,這所擁有11年辦學歷史的高職院校,立足“把需要崗位的人培養成崗位需要的人”的定位,著眼青海產業轉型升級發展需求,結合學院辦學特色,構建了一套與區域產業體系高度匹配的專業群建設機制。

  同時,該校圍繞資源環境與安全、裝備制造、旅游等14個專業大類共27個專業,與省內及全國一些知名企業保持長期合作關系,形成了區域特色鮮明、行業影響力突出的職校品牌。

  特別是近幾年,西寧城市學院在學科設置上沒少下功夫,聚焦青海產業“四地”建設增設新專業,加減之間,專業設置得到優化。

  “院系的課程內容是嚴格按照行業發展趨勢進行調整的,課程設計和實訓軟件也都著重于切實增強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就業競爭力,進而得到企業的認可。”西寧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商貿系副主任蔡淑婷介紹說。

  2019年從西寧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的桑周美朗,在校期間他積極參加各種實訓活動,半年實習期里,他參與了企業運營管理的全流程。“正是職校的這段學習經歷,讓我成長很快,也讓我更自信,職校生對未來充滿期待。”桑周美朗說。這幾年,桑周美朗在玉樹藏族自治州開辦的玉慈旅游傳媒有限公司發展,2024年,公司年經營收入達134萬元,事業正處于上升期。

  環保產業是青海省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的產業之一,隨著環保產業轉型升級,向“新”、向“綠”而行的產業轉型促使生態環境產業鏈、技術鏈、就業崗位及服務領域呈現新變化。

  據了解,西寧城市學院生態工程系以環境監測技術專業為試點,根據環境監測工程技術員學徒學習崗位工作任務和要求,以崗位真實工作任務為學習內容,按照崗課賽證融合的理念進行項目序化課程體系改革,從識崗、適崗、輪崗三階段,實施理實一體、工學交替的崗位教學,有效提升了專業與環境保護產業轉型升級需求的適配度。

機電工程學院負責人介紹專業等情況。宋翠茹 攝
學生進行無人機訓練。宋翠茹 攝

  技術研究依靠人才隊伍之基

  “我更傾向于學一些新的東西,我覺得機電工程系的很多專業正好順應時代發展。”24級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的學生沈棕霖說。

  不僅是學生對新專業充滿濃厚的興趣,西寧城市學院還通過聘請企業管理人員、技術骨干、工匠勞模作為校外專業帶頭人或企業導師并參與教學,校企共同培養雙師隊伍,打造工匠之師,一批高層次人才也加入進來,成為各學院的導師。

  前幾年,針對清潔能源智能制造產業的教學設備對接產業不明顯,隨著產業調整升級,教學設備存在技術滯后、標準不同步的情況,且教學設備價格高的同時,也存在著設備技術模塊固化,維護時效較長等問題。

  2024年,機電工程系根據市場調研,緊密錨定產業技術需求,率先對西門子PLC智能控制實訓裝置進行研發改造。專業帶頭人董貴平牽頭,專業骨干教師蘇小雙攜手在讀博士崔文川老師等組成了一支7人的研發團隊。

  經過反復實驗,研發團隊耗時半年成功自研制針對產業升級的智能制造產業新的教學設備。之后又經過不斷優化,已經投入到機電工程系日常教學過程中,價格從12萬元左右降低至2萬元左右,運行質量大幅提升,受到師生一致好評,機電工程系大賽參賽隊將用于省賽賽道,沖刺國賽名額。

  西寧城市學院大力支持教師開展創新研究,以科研促進教學工作,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多個博士帶領團隊緊扣產業發展之需,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應用,強大的專家隊伍打破國外技術壁壘,研發多項新材料,獲得多項發明專利授權,對各支柱產業的發展起到智庫的作用,專業布局也得到進一步優化。

  據西寧城市學院機電工程系主任熊壯介紹,目前,機電工程系服務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設,開設智能機電技術、智能控制技術、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專業,為青海高景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等33家清潔能源智能制造企業精準輸送人才。

風光互補一體實訓設備。宋翠茹 攝
西寧城市學院一隅。宋翠茹 攝

  產教融合拓寬校企合作之路

  當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已成為職業教育關鍵所在。

  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是培養路徑,最終目的是要實現人才高質量培養,實現學生充分高質量就業。以學校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群中省級海爾COSMOplat智能實訓產教融合基地為例,企業按師生比1:30派遣企業導師分階段入駐學校,學生以真實項目開展實戰化教學,通過“三轉四像”產教融合新思路,系主任圍繞企業轉、專業圍繞產業轉、教學圍繞生產轉;系部像工廠、教室像車間、老師像師傅、學生像徒弟。以此吸引企業,為產教融合“保駕護航”。

  “我們和學校是通過下訂單的模式進行人才培養,這樣是把企業需要的各類人才前置到學校。我們會聘請山東工匠進學校,有針對性地授課,在校即入廠,入廠即合格,這樣畢業后的職校生能夠很快適應工作崗位。青海的學生勤學、踏實,學校課程設置及人才培養能滿足企業所需,這也是能成為海爾實訓基地的重要原因。”海爾中德園區招聘經理于新雷告訴記者。

  在教學過程中,學校生態工程系通過引企入校,與青海首環環境檢測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校中廠—首環檢測中心”。西寧城市學院生態工程系系主任巨婷婷向記者介紹,“把企業搬進學校,能夠聯合區域相關環保企業全程參與人才培養和評價,把教學場所變為生產場所、教學內容對接職業標準、教學過程對接創業創新,學生參與真實工作項目,并按照市場要求和職業標準完成工作任務,實現了教學與崗位同頻共振。”

  強化產教融合作為西寧城市學院促就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該校持續對接著企業發展的多元化需求。

  2025年3月17日,青海藍算科技有限公司來到西寧城市學院,開展了全面且深入的校企對接交流活動;3月26日,西寧城市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周海春帶領旅游商貿系相關負責人赴西寧柴達木國際大酒店開展訪企拓崗專項行動。

  ……

  凡此種種,已成為西寧城市學院職業教育服務青海地方產業的生動案例。

  “我們發揮行業辦學的基礎性優勢,圍繞青海重點產業鏈人才需求,搭建校企合作平臺,深化產教融合,通過‘訂單培養’的形式,實現學院和企業的資源互補,促進院校人才培養與企業用人需求緊密結合。”西寧城市學院相關負責人由衷地表示。

  為讓學生既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又服務當地產業的發展。西寧城市學院帶領學生走工廠、進車間,把課程開在企業車間一線、開在用人單位辦公場所,通過實地走訪、崗位鍛煉、模擬演練等多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實現學生“走進來”“留下來”“促發展”,有效促進教育鏈與產業鏈雙向賦能,該校2024屆畢業生就業率超93%。

  采訪中,一些企業和校方對經濟持續向好和職校畢業生就業充滿信心。“我們與機電學院開展深度校企合作,采用‘2+0.5+0.5’聯動的靈活培養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充分就業,也讓公司收獲了一批理論基礎扎實,動手能力強的優質員工,期待學校能為企業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新疆新風新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楊敏說。

  【也說】讓職業教育為夢想鋪路架橋

  職業教育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動力,其發展質量直接關系到地方經濟的活力和競爭力。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期,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對技術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職業教育必須跳出傳統辦學模式的窠臼,走出一條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協同育人的新路子,才能真正成為支撐地方經濟發展的“人才搖籃”。

  職業教育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構建內外雙循環的發展格局。內循環著眼于教育質量的持續提升,通過優化專業設置、創新教學模式、強化師資建設等舉措,夯實辦學基礎;外循環則致力于多方合作的拓展深化,打破學校與企業、行業之間的壁壘,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育人生態。西寧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的建設正是這一理念的生動實踐,通過學校與企業合作,聚焦行業項目、為產業鏈賦能,進而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這種“聚整合、創新、共享、合作”的發展思路,值得全省各地職業院校借鑒。

  深化產教融合需要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多方協同發力。加強頂層設計,創新機制,積極主動適應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學校改革發展提供軟硬件支持。有的放矢地統籌好資源,提高職業教育與技能培訓服務社會的能力,為職業教育開拓更廣闊的天地。當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學校參與,產教融合就能從單點突破走向系統推進,形成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職業教育要隨產業升級而“轉”,應市場需求而“動”,順社會發展而“變”。西寧城院生態工程系和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群聚焦青海產業“四地”建設、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啟示我們,只有將自身發展融入國家戰略和地方規劃,職業教育才能把握時代脈搏,贏得發展先機。當前,數字經濟、綠色低碳、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蓬勃興起,為職業教育提供了廣闊舞臺。職業院校應當敏銳捕捉產業變革信號,動態調整專業方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使學校真正成為支撐產業轉型升級的“人才孵化器”。

作者 宋翠茹
編輯:何繼紅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无码中文字幕乱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无码二区| 亚洲桃色AV无码|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120软件| 无码人妻少妇伦在线电影| 暖暖免费在线中文日本|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水牛影视|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韩国三级中文字幕hd久久精品| 日韩精品无码熟人妻视频| 中文字幕 qvod|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西西4444www大胆无码| 中文字幕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无码| 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 日韩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中文八零|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蜜桃|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无码AV波多野结衣久久| 中文字幕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免费| 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日韩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电影网站|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234|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中文|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青青| 五月丁香啪啪中文字幕|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大豆网 | 国产精品无码无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51日韩视频|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乱一区三区| Aⅴ精品无码无卡在线观看| 性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