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買手辦、抽盲盒、收集動漫人物徽章、沉浸式打卡二次元活動……當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熱衷于購買能夠提供情緒價值的產品和服務,這其中,“谷子”消費備受關注。連日來,記者走訪我省各大“谷子”店發現,“谷子”店已成為業態布局中的新晉流量密碼,吸引著不少年輕人前來打卡消費,“谷子”店里蘊藏的潮文化消費潛力,也催生出“悅己”消費的龐大市場。

“谷子店”成商場流量密碼
4月3日,記者來到位于西寧市海湖新區唐道商場內的“谷子”商圈,在這里,徽章、掛件、手辦、色紙、毛絨玩偶……各式各樣的二次元商品琳瑯滿目,價格在20元到100元之間,也不乏售價數千元的手辦。“谷子”店里,年輕人絡繹不絕,有的在選購動漫周邊盲盒,有的與IP人物形象合影。
什么是“谷子”?“谷子”由英文“Goods”(商品)音譯而來,泛指以漫畫、動漫、游戲、偶像等IP為原型制作衍生出的周邊商品。常見的“谷子”品類包括“吧唧”(徽章)、海報、立牌、掛件、手辦、娃娃等。購買這些商品的行為,被形象地稱為“吃谷”。
去年9月,西寧市民劉星和合伙人在唐道開了家名為磨漫宇宙的“谷子”店,店內百余種“谷子”陳列在貨架上,讓人不禁眼花繚亂。
“我們店里‘國谷’‘日谷’都有,銷量最好的是《天官賜福》《魔道祖師》《非人哉》等聯名IP,這些產品都是正版授權,價格在百十元不等。”劉星說,店鋪的受眾大多是90后和00后,他們購買手辦不單單是為了展示,更多的是會帶來情感上的愉悅,聯名IP更是成為店鋪內的流量密碼。
如今,“吃谷”已經成為許多年輕人休閑娛樂的一種方式,每逢節假日,“谷子經濟”也隨之迎來消費熱潮。
“年輕消費群體對個性化商品的追求,為我們帶來了新的經營思路。”經營了8個月的“谷子”店后,劉星有了穩定的客戶群體,現在他又有了新的打算,今年5月,他的新店也將在西寧市的另一個商圈開業。這一次,劉星改變了經營模式,從二次元的單店升級成二次元潮玩市集,滿足年輕人的多元文化需求。
記者在走訪過程中發現,不少“谷子”店的經營者本身就是“吃谷”愛好者。“選擇開這家店,很重要的原因是熱愛。”“谷子”店經營者趙晨說,“憑借對二次元文化的深入了解,能夠更好地抓住顧客的需求與喜好,也能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抓住流量密碼,吸引客群消費,現下,各大商場都把“谷子”店作為引流手段,試圖抓住年輕消費客群,通過打造新穎的消費場景,激發消費活力,重塑商場和商業區的形象。

激發傳統商業新活力
受歡迎的IP、精美的產品造就廣闊的市場,也帶動線下消費的火熱。在二次元周邊,泡泡瑪特潮玩可以算是一塊“金字招牌”。
清明假期,位于唐道的泡泡瑪特專賣店里,不少消費者在選購自己喜愛的手辦。00后消費者張景冉對泡泡瑪特的棉花娃娃十分喜愛,她的家里已經有十幾個不同樣式的棉花娃娃,“我喜歡收集各式各樣的棉花娃娃,看到喜歡的娃娃就想要買一個,再搭配一些好看的衣服給娃娃穿起來,心里特別歡喜。”張景冉說,除了購買棉花娃娃,她也喜歡購買手辦盲盒,打開盲盒前的那份期待與好奇,讓平淡的生活多了幾分驚喜。
據了解,泡泡瑪特為了吸引消費者,會分期推出新的IP聯名盲盒和禮盒,放在店鋪內最顯眼的位置售賣,為店鋪帶來源源不斷的流量。此前,泡泡瑪特與哪吒聯名的手辦盲盒,上線8天就全部售罄,銷售額突破千萬元。
俗話說:“一入谷圈深似海”,這些周邊為何讓年輕人如此鐘愛?業內人士周鵬表示,一方面,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和工作壓力增大,年輕消費者越來越傾向于通過購買滿足情感和心理需求的產品來調節情緒,另外,谷圈還有自己的一套社交規則,讓疲于工作和生活的谷圈人可以暫時脫離真實世界,在谷圈里獲得社會認同感。
“購買‘谷子’算是我的一個小愛好,既可以獲得心儀的小物件,又能感受到與喜愛的IP之間的緊密聯系,給自己帶來快樂,是一種非常愉悅的消費體驗,而有的‘谷子’需要收集,有的限量款‘谷子’需要搶購,集齊這些‘谷子’的過程也能讓人感到開心。”消費者陳女士說,“吃谷”不單是為了擁有產品,更是為了愉悅自己、尋找認同。
根據《中國二次元內容行業白皮書》,中國泛二次元用戶規模已突破5億人,該群體的主力年齡段集中在12歲至22歲之間,中學生占據了50%至60%的比例。年輕人的小眾愛好,卻撐起了千億元的“谷子經濟”。
“谷子經濟”火熱的背后是許多年輕人對IP角色的情感投射:讓IP周邊產品陪伴自己進入真實的生活場景,傳遞個性化的表達和社交需求,在消費過程中“悅己”,把情緒價值拉滿。


引領新興消費熱潮
隨著“谷子店”遍地開花,競爭也日趨激烈。一些店鋪紛紛打出“組合拳”——推出階梯式折扣促銷,實行積分兌換機制吸引消費者。
“遇見吳邪生日會”“第五人格團建”……在西寧一家名為鋼镚漫咖館的“谷子”店,活動公示牌上寫著當月舉辦的活動,以此來吸引年輕消費者。
“我們提供吃喝玩樂購一站式服務,在這里不僅能角色扮演,還提供了社交屬性,通過曬谷、線下逛谷店,可以迅速找到共同愛好者。”店鋪工作人員說,每個月店里都會策劃不同主題的活動,為這些年輕消費者提供情緒價值,實現情感共鳴。
“雖然線下‘谷子’店開了很多,但總有人愿意為新鮮感買單。”另一名從業者透露,“谷子”店要保持競爭力,差異化選品是關鍵。有的店鋪主打“冷門IP+高工藝”路線,有的兼顧“谷子”及美妝市場,有的則靠頂流游戲周邊實現引流。
采訪中,不少消費者表示,盡管他們愿意為愛買單,但是也看重性價比,“部分限定款價格不便宜,還是得量力而行。”“谷子”愛好者張曉說。
從限量搶購到沉浸式互動,“谷子”店鋪正通過花樣營銷激活年輕群體消費力。然而,如何平衡“IP情懷”與“價格敏感”,仍是品牌方需要長期面對的課題。正如一名消費者所言:“我們愿意為愛買單,但更希望買到物有所值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