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2025年青海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在湟中區職業教育中心開幕。與往屆不同,本屆大賽首次采用“賽道模式”,設置42個賽道,覆蓋財經商貿、醫藥衛生等傳統領域,并創新增設清潔能源等無組別賽項。此次技能大賽是職業技術教育領域產教融合的一次有效創新。這不僅是青海職業院校技能賽事形式的升級,更是青海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精準對接產業需求的生動實踐。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職業技術教育在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息息相關,其生命力在于與市場需求的緊密結合。然而,長期以來,一些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人才培養與企業實際需求存在脫節,導致“學用分離”的現象。尤其是青海地處西部地區,經濟基礎薄弱,職業教育起步較晚,存在校企融合度低、就業質量低等突出問題。目前,全省現有高職院校和中職學校規模遠低于東部省份,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主要集中在傳統領域,如機電、護理、畜牧等,而新能源、生態旅游、大數據等新興產業相關專業較少,難以匹配青海產業“四地”建設的需求。
此次青海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以賽道模式舉辦,正是破解這一難題的有益嘗試。大賽設置的清潔能源等新興賽項,正是響應青海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的戰略需求。這種深度融合,使職業教育從“閉門造車”轉向“開門辦學”,讓人才培養更加有的放矢。這種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的思路,確保了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用性,為破解“學用分離”、深化產教融合方面提供了新思路。然而,產教融合不是一場大賽就能完成的,同時也印證了職業技能競賽的本質,是檢驗職業教育是否真正“以用為本”。青海此次大賽的探索證明,當賽事設計扎根產業土壤、瞄準人才缺口時,職業技術教育體系才能煥發蓬勃生命力,才能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在全球產業鏈重構的背景下,職業技術教育與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既是應對“卡脖子”技術難題的人才基石,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不容忽視的是,當前,青海職業教育具有巨大發展潛力。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不斷深化,國家政策支持力度也正在不斷加大。青海應抓住機遇,立足省情,走出一條“小而精、特而強”的職業教育發展之路。具體而言,它需要政府、學校、企業和社會各方的持續努力,建立長效機制,推動校企合作從“松散型”轉向“緊密型”,真正實現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的同頻共振。
職業院校應主動圍繞產業“四地”建設,服務高質量發展,動態調整專業設置,讓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同頻共振。破除“重普教、輕職教”的觀念,打破傳統“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構建“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體系,不斷推動培養體系、學科體系、知識體系、就業體系一體協同。同時,需要堅持目標導向,以產業需求為辦學導向,確保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用性。錨定產業需求、將產業升級扎根教育沃土,精準對接新能源、生態旅游、大數據、綠色算力等產業,提升本地人才培養質量。加大實訓基地建設投入,推進現代學徒制改革,讓更多企業技術骨干走進課堂,把真實生產案例引入教學,為青海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能和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