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進入4月,青海湖畔吹起的風,又干又冷。
在鐵卜加村的草場上,砂石路延綿向天際。草甸間,一個朦朧的身影慢慢移動,然后走進另一家牧戶。
“那就是村醫土青加,天天在村里給牧戶就診呢。”順著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石乃亥鄉衛生院院長華藏手指的方向,記者遠遠地看見一個人艱難跋涉的身影,夕陽下,那身影逐漸明朗。
鐵卜加村,距離共和縣城200公里,是石乃亥鎮下轄的純牧業行政村,轄四個社,居住著326戶農牧民,共1134人,天然草場廣袤。土青加,便是這個偏遠山村的一名村醫。
寒來暑往,風霜雨雪,鐵卜加村的草場上,處處留下了土青加的足跡。因為地廣人稀,土青加騎摩托車出診的次數不計其數,他滿腔熱血為無數身患病痛的牧區群眾,帶去了健康與福音。
4月6日,一個風沙天。見到土青加時,他身著整潔的白大褂。“牧民居住分散,距村衛生室相對較遠,這幾天正忙著給村里的61名高血壓患者體檢。”土青加忙著為患者測量血壓,我們翻開了他記錄的健康檔案。
檔案顯示,鐵卜加村除了高血壓患者,還有糖尿病患者7人、嚴重精神障礙患者3人、風濕類患者47人、慢阻肺患者5人,他們均已簽約,檔案中附錄著相關體檢報告。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致力于讓家庭醫生成為牧民首診醫生,與轄區農牧民建立穩固契約關系,提供包括基本公共衛生、基本醫療、預約轉診、病傷康復、健康管理、長期照護等連續協同的健康服務,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需求。
鐵卜加村有部分入戶道路未硬化,崎嶇難行,車輛行駛緩慢,甚至有些偏遠山區沒有手機信號,自從土青加成為村醫后,村民有緊急就醫需求,他都會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進行初步診斷和治療,全力守護村民生命安全,全村老少都親切地稱他為“阿克曼巴”。
跟隨土青加,我們走進牧民羊吉老人的家。羊吉老人今年72歲,患有嚴重的風濕病,不能行走。見到土青加時,老人特別激動,尤其是土青加給老人關節敷藏藥時,老人的眼睛里不斷涌出淚水,雙手合十向土青加表達最真摯的感謝。
說好去土青加的村衛生室,但是看著他背著出診箱,這家進那家出,見到老人、小孩就詢問身體狀況、藥是否按時吃、防疫針是否按時接種等,忙得抽不開身,我們不忍再打擾他。
車子依舊顛簸,1個小時的車程后,我們終于到了鐵卜加村衛生室。衛生室有80平方米,四室分開,配備了100種西藥、55種藏藥及常用辦公和醫療設備,可診治常見病,開展四類六項中藏醫適宜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衛生室如今接通了網絡,通過縣域醫共體建設,群眾已經能在衛生室刷卡取藥,免去了此前需到鄉鎮衛生院的奔波,牧民也能在家門口享受縣級、州級醫院專家的診療服務。
華藏介紹,借助醫改的春風,共和全縣率先推行“先住院,后結算”“一站式”“一免七減”服務模式,監測戶和一般貧困戶住院報銷比例分別達90%和80%以上,醫保對不同人群免交或部分減免參保金,這無疑讓土青加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
采訪快結束時,土青加依舊忙著向牧民開展健康教育,尤其是村里的老年人、殘疾人、孤兒等群體,他還得上門體檢,提供健康指導與咨詢。而除了醫療診治外,土青加還關注著牧民的心理健康,通過聊天、傾聽等方式給予心理慰藉與支持。
青海湖的風又起了,裸露在外面的每一寸肌膚被吹得生疼。透過車窗,看見揚起的風沙把土青加的身影削得又細又薄,如同一朵雪蓮花一樣,細薄到在視線中慢慢縮小,小到模糊了雙眼,小到敬佩之情從我們心底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