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文化中國行】金銀灘草原的紅色回響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丁玉梅
發布時間:2025-04-07 06:57:33
編輯:李娜
微信截圖_20250407060103

李成娟給學生講“兩彈一星”精神。原子城紀念館供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4月3日,走進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西海鎮的青海原子城紀念館緬懷廳,祭奠英烈的學生和黨員干部絡繹不絕。春風卷著高原的寒意掠過廣場,人們手中的白菊與緬懷廳正門上方“共和國不會忘記”的標語,構成了一場靜默的對話。

  來到紀念館展廳,一口直徑不足一米的鋁制容器靜靜佇立在玻璃展柜中,氧化形成的灰白色斑紋如同歲月的拓印。展簽上“二級文物‘熔炸藥鍋’”的說明,將時光拉回到那段歷經風雪淬煉的歲月。

  “當時條件艱苦,科研人員用銅鋸鋸炸藥,拿雙層鋁壺熬炸藥,夾層通蒸汽,里層熔炸藥。盡管是土辦法,但卻行之有效,被人喻為‘一把鋁壺鬧革命’。”原子城紀念館講解員李成娟,將這口鍋背后的故事娓娓道來。鮮為人知的是,在這簡陋的“鋁壺熬制法”之后,一座由中國人自主設計的精密熔煉設備——米哈伊諾夫鍋,正悄然在金銀灘草原成型。

  展柜中泛著金屬光澤的米哈伊諾夫鍋,無聲揭示著當年技術跨越的驚心動魄。米哈伊諾夫鍋是一種夾層蒸汽鍋,有入口、排氣口和倒料口,是將兩種炸藥“黑索金和TNT”混合的理想工具。這口“鍋”由當時的221基地技術員根據有限的資料,自主設計制作完成,在此之前使用的是既不安全也不科學的土法手工鐵鍋熬制法。

  “當時熔炸藥的時候,先輩們用木棍不斷攪拌炸藥,因防護設備有限,他們只能多戴幾層厚厚的紗布口罩。即便如此,口罩根本擋不住揮發出來的有害氣體,他們嘴里苦得像吃下了一把苦杏仁。”李成娟輕聲說。

  聽著李成娟充滿感情的講解,時空慢慢折疊——金銀灘草原的夜,寒風裹挾著狼嚎掠過帳篷,六十年前的星光與此刻紀念館的射燈在時空裂隙中交織。

  1962年的那個冬夜,一頂頂帳篷在草原上連成星河,每頂帳篷里都蜷縮著裹著軍大衣的身影:有人用凍僵的手指撥動算珠,把蘇聯專家撕毀的參數表重新拼湊;有人將手電筒綁在額前,趴在由彈藥箱改裝的繪圖板上描摹設備草圖;女技術員把鋁制飯盒倒扣取暖,盒底凝結的冰碴隨著計算尺的滑動簌簌掉落。

  為盡快研制“爭氣彈”,在艱難的環境中,廣大科技工作者迎難而上,奮發圖強,集智攻關,加快研制進程。沒有人員就突擊培訓,以老帶新;沒有圖紙,自己動手繪制;沒有原材料,土法上馬進行研制;沒有合適的儀器設備,就手工操作。

  在艱難的環境中,他們以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毅力、驚人的速度,不僅研制成功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和核航彈,而且研制生產出與各種運載工具相配套、具有不同當量的6個型號核武器產品,打破了核大國的核壟斷,維護了世界和平,極大地提升了我國的國防實力和國際地位。

微信截圖_20250407060110

熔炸藥鍋和澆筑炸藥的鋁壺。丁玉梅 攝

  “在金銀灘上,中華民族挺起了自己的脊梁。”當李成娟的聲音回蕩在展廳,望著展墻上的黑白照片,來自江西今年六十多歲的曾憲桂久久站立,沉默不語。而后他掏出手機,將每一張照片拍了下來。“我就是從那個年代過來的,看著這里的一切,感到無比親切。”

  曾憲桂跟著旅行團來到原子城紀念館,這里讓他既親切又陌生。陌生,是因為曾憲桂知道“邱小姐”,但他從不知道“邱小姐”的根竟深扎在海拔3200米的金銀灘草原。

  親切感,源自曾憲桂來自中國紅色革命的圣地江西,贛江的漁火與井岡山的松濤早已刻入他的血脈。在踏入這座草原深處的紀念館時,他對父輩口中“新中國的又一次長征”有了更為具象的認知。

  曾憲桂參觀了前廳、東方巨響、巍巍豐碑、歷史抉擇、激情歲月、勇攀高峰、偉大成就、筑夢復興8個展廳,對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自1958年選址到1995年退役的歷史,有了更為細致的了解。老人帶著無限感懷,離開了紀念館。

  夕陽西下,原子城紀念館在寒風中肅立。展柜里斑駁的鋁壺和熔炸藥鍋,默默展示著從土法熬制到自主研發的艱辛歷程。草原的風吹過紀念碑,仿佛還能聽見當年帳篷里的算盤聲、繪圖筆的沙沙聲。最后一批參觀者離開了,但那些在風雪中咬牙堅持的故事,依然在高原上流傳。

推薦閱讀
省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全體會議召開 吳曉軍講話
全省河長制湖長制工作會議召開 吳曉軍講話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關于擬選樹青海省“最美生態管護員”名單的公示
“大美青海”客戶端申請辦理記者證人員名單公示
【和諧青海行】山坳深處的溫暖力量
西寧:打造“家門口”就業服務圈
24H熱點
【文化中國行】金銀灘草原的紅色回響
青海油田加快“清潔替代”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戈壁“...
湟中:整治“飆車炸街” 市民點贊
構建立體化招商體系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烏蘭:泉溝唐吐蕃時期墓葬銀飾金王冠與鋬指杯得以修復
平安:一季度農牧業生產實現“開門紅”
西寧10大熱門采摘基地邀客共享田園時光
【鄉村振興在青海】每一站都是溫暖停靠——“鞏固...
1-2月格爾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98.5%
熱點圖片
“一個界面” 為社區工作“瘦身”——西寧市打造社區事務管理服務平臺為基層減負
“一個界面” 為社區...
【鄉村振興在青海】每一站都是溫暖停靠——“鞏固拓展交通運輸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系列報道之十
【鄉村振興在青海】...
【感黨恩 聽黨話 跟黨走·和諧青海行】山坳深處的溫暖力量
【感黨恩 聽黨話 跟...
青海互助:“積蓄”文藝新動能
青海互助:“積蓄”...
【鄉村振興在青海】好日子,比酥油茶還香
【鄉村振興在青海】...
第40屆西寧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開賽
第40屆西寧市青少年...
【潔凈青海·綠色算力】智創空間 童夢飛揚
【潔凈青海·綠色算力...
全省各地廣泛開展清明祭英烈活動
全省各地廣泛開展清...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文化中國行】金銀灘草原的紅色回響

青海日報
2025-04-07 06:57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文化中國行】金銀灘草原的紅色回響

青海日報
2025-04-07 06:57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文化中國行】金銀灘草原的紅色回響

  • 2025-04-07 06:57:33
  • 來源:青海日報
微信截圖_20250407060103

李成娟給學生講“兩彈一星”精神。原子城紀念館供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4月3日,走進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西海鎮的青海原子城紀念館緬懷廳,祭奠英烈的學生和黨員干部絡繹不絕。春風卷著高原的寒意掠過廣場,人們手中的白菊與緬懷廳正門上方“共和國不會忘記”的標語,構成了一場靜默的對話。

  來到紀念館展廳,一口直徑不足一米的鋁制容器靜靜佇立在玻璃展柜中,氧化形成的灰白色斑紋如同歲月的拓印。展簽上“二級文物‘熔炸藥鍋’”的說明,將時光拉回到那段歷經風雪淬煉的歲月。

  “當時條件艱苦,科研人員用銅鋸鋸炸藥,拿雙層鋁壺熬炸藥,夾層通蒸汽,里層熔炸藥。盡管是土辦法,但卻行之有效,被人喻為‘一把鋁壺鬧革命’。”原子城紀念館講解員李成娟,將這口鍋背后的故事娓娓道來。鮮為人知的是,在這簡陋的“鋁壺熬制法”之后,一座由中國人自主設計的精密熔煉設備——米哈伊諾夫鍋,正悄然在金銀灘草原成型。

  展柜中泛著金屬光澤的米哈伊諾夫鍋,無聲揭示著當年技術跨越的驚心動魄。米哈伊諾夫鍋是一種夾層蒸汽鍋,有入口、排氣口和倒料口,是將兩種炸藥“黑索金和TNT”混合的理想工具。這口“鍋”由當時的221基地技術員根據有限的資料,自主設計制作完成,在此之前使用的是既不安全也不科學的土法手工鐵鍋熬制法。

  “當時熔炸藥的時候,先輩們用木棍不斷攪拌炸藥,因防護設備有限,他們只能多戴幾層厚厚的紗布口罩。即便如此,口罩根本擋不住揮發出來的有害氣體,他們嘴里苦得像吃下了一把苦杏仁。”李成娟輕聲說。

  聽著李成娟充滿感情的講解,時空慢慢折疊——金銀灘草原的夜,寒風裹挾著狼嚎掠過帳篷,六十年前的星光與此刻紀念館的射燈在時空裂隙中交織。

  1962年的那個冬夜,一頂頂帳篷在草原上連成星河,每頂帳篷里都蜷縮著裹著軍大衣的身影:有人用凍僵的手指撥動算珠,把蘇聯專家撕毀的參數表重新拼湊;有人將手電筒綁在額前,趴在由彈藥箱改裝的繪圖板上描摹設備草圖;女技術員把鋁制飯盒倒扣取暖,盒底凝結的冰碴隨著計算尺的滑動簌簌掉落。

  為盡快研制“爭氣彈”,在艱難的環境中,廣大科技工作者迎難而上,奮發圖強,集智攻關,加快研制進程。沒有人員就突擊培訓,以老帶新;沒有圖紙,自己動手繪制;沒有原材料,土法上馬進行研制;沒有合適的儀器設備,就手工操作。

  在艱難的環境中,他們以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毅力、驚人的速度,不僅研制成功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和核航彈,而且研制生產出與各種運載工具相配套、具有不同當量的6個型號核武器產品,打破了核大國的核壟斷,維護了世界和平,極大地提升了我國的國防實力和國際地位。

微信截圖_20250407060110

熔炸藥鍋和澆筑炸藥的鋁壺。丁玉梅 攝

  “在金銀灘上,中華民族挺起了自己的脊梁。”當李成娟的聲音回蕩在展廳,望著展墻上的黑白照片,來自江西今年六十多歲的曾憲桂久久站立,沉默不語。而后他掏出手機,將每一張照片拍了下來。“我就是從那個年代過來的,看著這里的一切,感到無比親切。”

  曾憲桂跟著旅行團來到原子城紀念館,這里讓他既親切又陌生。陌生,是因為曾憲桂知道“邱小姐”,但他從不知道“邱小姐”的根竟深扎在海拔3200米的金銀灘草原。

  親切感,源自曾憲桂來自中國紅色革命的圣地江西,贛江的漁火與井岡山的松濤早已刻入他的血脈。在踏入這座草原深處的紀念館時,他對父輩口中“新中國的又一次長征”有了更為具象的認知。

  曾憲桂參觀了前廳、東方巨響、巍巍豐碑、歷史抉擇、激情歲月、勇攀高峰、偉大成就、筑夢復興8個展廳,對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自1958年選址到1995年退役的歷史,有了更為細致的了解。老人帶著無限感懷,離開了紀念館。

  夕陽西下,原子城紀念館在寒風中肅立。展柜里斑駁的鋁壺和熔炸藥鍋,默默展示著從土法熬制到自主研發的艱辛歷程。草原的風吹過紀念碑,仿佛還能聽見當年帳篷里的算盤聲、繪圖筆的沙沙聲。最后一批參觀者離開了,但那些在風雪中咬牙堅持的故事,依然在高原上流傳。

作者 丁玉梅
編輯:李娜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亚洲免费无码在线| 69ZXX少妇内射无码| 免费A级毛片无码A∨|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播放| 亚洲久本草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久久| 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无码| 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亚洲专区|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99在线观看| 麻豆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少妇无码太爽了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国产情品久久 |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毛片|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孑伦AS| 亚洲高清无码综合性爱视频|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在线天堂中文WWW官网| 免费A级毛片av无码|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久久中文字幕| 免费VA在线观看无码| 午夜福利av无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欧美在线|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中文字幕久精品免费视频|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最新版天堂资源中文网| 佐藤遥希在线播放一二区| 无码人妻AV一二区二区三区| 大蕉久久伊人中文字幕| 亚洲免费无码在线| www无码乱伦| 日日麻批免费40分钟无码|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看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一二三精品无码| 亚洲欧美成人久久综合中文网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DVD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