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盡管山高路遠,但我相信沒有比腳更遠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3月20日,西寧市湟中區攔隆口鎮民族村黨支部書記鳥生軍提起返鄉擔任書記的事,眼里滿是熱情。
大學畢業后,鳥生軍創業14年并擁有了屬于自己的企業。當談到為什么選擇返鄉任職,他說:“在外拼搏這么多年,總感覺內心少點什么,總想回來為村里辦點事兒!”
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之初,鳥生軍也很迷茫:“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這方面的工作,不知如何開展,每天被本領恐慌和無形焦慮困擾著,那段時間一度懷疑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經常一個人在村委會待到半夜。”
幸運的是,在原黨支部書記和包片領導手把手的幫助指導下,鳥生軍很快適應了村里的工作節奏。為解決大學生到村任職沒經驗、不會干、不會說的現實困境,湟中區委組織部印發《湟中區新任大學生村黨組織書記履職能力提升“五項工程”實施方案》,通過定期開展業務培訓、選派導師幫帶、村鄉聯點結對、書記定期座談、撰寫村情產業報告等一系列措施,不斷鞏固大學生到村任職“后半篇”文章。而鳥生軍正是諸多大學生村官中的一員,湟中區共有430名大學生到村任職,其中,全日制大專學歷219人,全日制本科學歷210人,全日制研究生學歷1人,實現所有村大學生到村任職全覆蓋。
19時,民族村黨員活動室燈火通明,鳥生軍召集全體黨員和群眾代表,商討網格化管理、村莊環境衛生治理和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小拉沙”農產品品牌打造等事宜。
“我細化了村里網格化管理工作,全村按巷道劃分為18個網格,每個網格由一名黨員和一名群眾代表擔任網格管理員,走訪網格內住戶,詳細掌握父老鄉親的問題訴求,及時向黨支部匯報,大家對劃分布置有沒有意見或建議?”
“要激發村里黨員群眾參事議事的熱情,積極動員黨員和群眾代表參加村里的會議并踴躍建言獻策,讓他們成為村莊發展的‘主力軍’”。工作上,鳥生軍有自己的思路想法,他召開黨員群眾代表大會商討確定了常態化進行環境衛生清掃制度和定期開展衛生評比活動等具體措施,在修訂村規民約環節,引導大家各抒己見,就鄰里關系、移風易俗、愛護公共設施、村容村貌等方面內容開展討論并制定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
“村里老百姓最關心的就是收入和發展問題,這也是我們作為村干部最應該思考的。”2024年11月,鳥生軍積極對接上級部門完成“多規合一”村莊規劃,一個月后實現村內道路黑化項目申報審批,今年1月申請并實施了天然氣入戶項目,2月舉辦“村BA暨迎‘三八’”籃球邀請賽及文化交流活動,推動民族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同步發展。
“接下來,將聯合拉沙片區5個村打造‘小拉沙’農產品品牌。結合現實資源條件,打造村里的特色農產品,努力實現村民在家門口就業謀業,同時,積極帶領村民謀劃運用抖音、快手、視頻號等自媒體宣傳和銷售,聚力培養一批能干、會干、想干的‘新農人’。”鳥生軍說。
現在,每當聊到這個年輕人大家都會豎起大拇指:“這個書記‘歹’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