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產業四地
【經濟聚焦】3萬拉面店撬動200億產業
青海拉面如何破解“舌尖上的經濟密碼”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譚梅
發布時間:2025-04-02 07:39:23
編輯:李娜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晨光初綻的廣州黃埔區一條老街,青海撒拉族漢子韓木海買的“青海拉面石榴籽工作室”已飄出面香。玻璃柜里“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好人”的獎牌熠熠生輝,這位曾在青海鄉間勞作的農人,如今通過自己經營的青海拉面公益門店,讓廣州食客品嘗到了海拔3000米的高原匠心。

  這碗售價16元的牛肉面背后,是青海拉面44年打造的“舌尖經濟產業鏈”:3萬家門店、20.3萬從業人員、年營收200億元,構成具有青海民族特色餐飲最具活力的產業樣本。

  如今,經過四十余載風雨兼程,青海拉面不僅在國內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扎下根來,還勇敢地跨出國門,在國際市場上留下了屬于自己的獨特印記,而在其中,越來越多的拉面人更是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青海拉面背后的溫暖與力量。

QQ圖片20250402060523韓木海買在廣州開設的“青海拉面石榴籽工作室”。

  星火燎原,產業版圖不斷拓展

  回溯到20世紀80年代初,青海人民懷揣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憑借著“親幫親、鄰幫鄰”的樸素情誼,踏上了充滿挑戰與希望的拉面創業征程。一碗碗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拉面,帶著青海人民脫貧致富的夢想,飄向全國各地。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1月底,青海戶籍的拉面人已在全國337個城市開設了超過3萬家店鋪,這些店鋪如璀璨星辰般,密集分布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經濟繁榮區域,甚至在遙遠的海外也有72家青海拉面店,它們扎根于馬來西亞、阿爾及利亞、柬埔寨、泰國等35個國家和地區,將地道的中國青海味道傳遞到世界,讓食客品嘗到來自青海的獨特風味。

  青海食尚馬忠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韓文華便是海外拓荒者中的一員,他在馬來西亞開啟了自己的青海拉面事業。

  出來容易留下難!對于初到馬來西亞的韓文華而言,在異國他鄉能站穩腳跟并做出正宗又受當地人喜愛的青海拉面是最大的挑戰。“盤下店面,架起鍋灶,每天邀請在馬來西亞的朋友們免費品嘗青海拉面并收集改進意見。”回想起自己開在國外的第一家拉面店,韓文華吐露艱辛:“起初因語言不通,交流成了最大的障礙。好在當大家品嘗到我們做的青海風味拉面后非常喜歡。”韓文華的拉面店開業后,每天吃面的食客都排著長隊。

  正所謂美食無國界,他將拉面店的廚房采用開放式設計,國外友人對拉面技藝充滿好奇,面出鍋時都會圍觀拍照打卡,這讓當地的食客認識了青海拉面,久而久之成了常客。而為研制出更符合當地人口味的湯底,韓文華也不斷調整香料配方,產品的更新迭代讓店鋪口碑直線上升。今年,韓文華打算再開一家店,并計劃將青海特色農產品引入店內,期望讓更多外國友人吃拉面、品青海特色農產,進而吸引他們到青海旅游。

  青海拉面產業的繁榮,不僅體現在店鋪數量的激增上,更體現在龐大而穩定的從業群體中。20.3萬拉面人,他們主要來自青海省的海東市、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等地,憑借著勤勞的雙手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在異鄉的土地上努力打拼,用汗水和智慧澆灌著青海拉面這棵大樹,使其茁壯成長。記者從青海省拉面行業協會了解到:2024年,青海拉面產業實現經營性收入200億元,從業人員工資性收入80多億元,各項數據與2023年相比均實現顯著增長,成為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為青海經濟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QQ圖片20250402060530開在馬來西亞的青海拉面店以及愛好青海拉面的食客。

  破繭成蝶,品牌培育成果斐然

  隨著市場上各類拉面店的出現,青海拉面產業也積極求新求變,不斷探索創新發展路徑,其中品牌培育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關鍵突破口。據青海省拉面行業協會會長馬麗萍介紹,從多個維度來看,青海拉面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與發展。

  曾經,青海拉面店大多以夫妻店的形式存在,規模小,品牌意識淡薄,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但如今,這一局面正發生著變化。從2019年到2024年,青海拉面品牌店與夫妻店的占比發生了顯著變化。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二者占比為7:93,五年后的今天則變為19:81,品牌店占比大幅提升,逐漸成為市場的主力軍。截至2024年11月底,青海拉面已成功注冊品牌達11049個,涵蓋多個規模層級的連鎖品牌。“如本穆青海牛肉拉面等已發展成為擁有50家以上連鎖店的知名品牌,青譜牦牛拉面、青海拉面村等20-50家連鎖店的品牌嶄露頭角,還有眾多小型拉面連鎖店也在迅速崛起。這些品牌拉面店紛紛入駐北京西單,上海大融城,廣州、深圳等城市大型消費商圈,成功躋身主流消費市場,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和追捧。”馬麗萍介紹。

  “任何產業的發展都要走標準化、品牌化和工廠化的路子。”20年前,在上海開拉面館的馬學明經過市場嚴苛的洗禮,毅然回青海做起拉面產業的產品加工廠。創業初期困難重重,馬學明邊學邊做,邊研發邊生產。第一次研發的牦牛拉面原湯產品一年僅賣出去13件,但他沒有放棄,一方面致力于開發味道更鮮美的牦牛原湯產品,一方面開辦牦牛原湯拉面品牌旗艦店,同時再次開拓全國市場,數年后,“青譜牦牛拉面”開遍了省內外。

  “青譜”,即“青海食譜”之意。作為“青譜牦牛拉面”品牌創立者,馬學明希望借此將青海的美食和文化推廣出去。“以往青海人在外地開的拉面館多以‘牛肉面’為招牌,改成‘拉面’,增添了青海拉面的自信;又因為青海是全國五大牧區之一、牦牛養殖大省,青海牦牛肉品質優良,把牦牛與拉面結合,讓全國消費者品嘗到高原牦牛味,這更具青海特色。”說起品牌立意,馬學明解釋道。如今,他的牦牛原湯拉面加盟店在全國已有160家,拉面產業供應鏈工廠為5000多家拉面店供應湯料和各類食材,產品還成為國內知名方便面品牌“白象”等的供應商。馬學明也從一個小面匠成長為企業家,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和馬學明一樣,出生于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德恒隆鄉的馬木海子十幾歲就南下廈門去學習拉面技術,曾在湖南常德、陜西西安開了多年的“夫妻店”,后來自費到深圳、北京很多地方學習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五年前在河南鄭州打出了“本穆青海牛肉拉面”的新品牌,從全新的門店設計到中央廚房,還有品牌連鎖加盟的管理體系,標準化的品控流程與地域文化標識的深度融合,42家遍布全國的品牌連鎖店不僅讓本穆青海牛肉拉面的鮮香飄進城市商圈,更帶動百余名化隆同鄉從傳統“夫妻店”向現代化餐飲創業者轉型,在傳承中重塑了高原面食的商業生命力。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品牌的創始人大多是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80后”“90后”。他們思維活躍,敢于創新,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主動求變,將現代經營理念和先進管理模式引入拉面產業,是推動青海拉面從傳統經營到品牌化發展轉變的主力軍。

QQ圖片20250402060537開在馬來西亞的青海拉面店以及愛好青海拉面的食客。(圖片由受訪企業提供)

  砥礪前行,突破瓶頸未來可期

  盡管青海拉面產業在這些年的發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嚴峻挑戰。

  在馬麗萍看來,市場競爭能力弱是當前面臨的一大難題。拉面務工人員大多仍沿襲傳統的單店經營模式,呈現出“小、散、弱”的狀態。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投資風險和充滿不確定性的發展前景,他們往往缺乏準確的判斷能力和應對策略,低層次、小規模的發展模式難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同時,小而散的拉面“夫妻店”缺乏有效的組織引導、品牌化示范引領、資金支持以及人才支撐,尤其是經營管理人才和營銷推廣人才的短缺,嚴重制約了產業的轉型升級,使得青海拉面產業在市場競爭中面臨較大壓力。

  品牌建設滯后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多數拉面務工人員對品牌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品牌保護意識淡薄,品牌推廣能力有限。當前,青海拉面產業全產業鏈條尚未健全,圍繞拉面產業的生產加工、倉儲物流、金融服務等中大型企業較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不足,對高原特色農畜產品等關聯產業的帶動效應不明顯,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拉面經濟的進一步提升,難以形成強大的產業集群效應。

  為了突破這些瓶頸,政府與企業攜手共進,青海拉面產業也正積極探索一系列切實可行的發展舉措,解決拉面產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拉面店創新謀變,行業協會助力其行穩致遠。為了促進規范化發展,青海拉面打造200家“三店合一”青海拉面樣本店,在保留自有品牌的基礎上,按照“雙品牌”戰略實現了統一側位招牌、統一宣傳語和宣傳片、統一特產展示柜、統一店內青海元素植入,使青海拉面在形象和品質上更加統一規范。同時,以市場樣本為標準,青海省拉面行業協會聯合青海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發布了青海拉面的四個行業標準,為整個產業的標準化發展做好了引領工作,讓青海拉面在品質把控和市場規范上有了更明確的方向。

  “面對未來,我們通過政策扶持,要為拉面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加強組織建設,抱團發展,凝聚行業力量,同時強化品牌引領,提升品牌影響力,擴大品牌知名度,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此外,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拓展產業發展空間。”馬麗萍在采訪中表示。相信,通過多方面的努力,未來青海拉面產業能實現更大的發展,成為青海經濟發展的一張閃亮名片,讓青海拉面的品牌享譽國內外,走向更加輝煌的明天。

  記者感言 青海拉面向世界作答:我們是誰!

  從3萬家夫妻店的“流動攤位”,到1.1萬個注冊商標的“品牌之林”;從單店日均2000元的“糊口錢”,到200億元產業集群的“富民密碼”,青海拉面正在用品牌化破題,在向世界作答:我們是誰!

  縱觀青海拉面產業的發展史,數據是最有力的佐證:從小小的“夫妻店”成長為青海拉面知名品牌企業,“本穆青海牛肉拉面”單店日均服務800人次,會員儲值超百萬元,品牌店客單價及復購率較傳統夫妻店高;更有創造產業奇跡的“青譜牦牛拉面”:160家加盟店連接我省多個牦牛基地,帶動牧戶戶均年收入持續增加,產品成為白象方便面的“定制款”。如今,11049個注冊商標中,“本穆”的拉面文化和牦牛文化,“大美西北”的民族融合文化,讓青海拉面的“品牌譜系”不斷擴大。

  與此同時,標準化的拉面技法,上百家的“三店合一”示范店、持證上崗的“拉面匠人”,揭示著產業轉型的密碼。而標準化帶來的不僅是品質穩定,更是產業鏈的裂變。越來越多走出國門的青海拉面店,正是憑借標準化的“青海味道”打開市場。如今,這些走出國門的“青字號”特色產品成績單上,標準化讓青海品牌跨越了文化差異。

  當20.3萬拉面人從“賣力氣”轉向“賣品牌”,當眾多食客為“青海故事”買單,這碗面早已超越餐飲范疇,成為青海少數民族產業現代化的生動注腳。站在新起點,青海拉面的品牌化發展之路愈發清晰。

  從黃河岸邊的小小面攤到融入世界版圖的拉面品牌店,青海拉面的蛻變軌跡里,藏著青海民族產業破繭的密碼。如今的這碗面早已不是簡單的飽腹之食,它是20萬拉面人用勤勞和智慧創下的產業,是標準化與文化力交織的產業蝶變,是以品牌化的腳步丈量世界的一碗面,它的每一根面條都在向世界遞出青海的名片——我們是誰!

  我們,是青海化隆扁擔挑出的創業史詩,是河湟紋樣繪就的文化符號,是民族團結煮就的幸福味道。這碗面的終極品牌價值,不只在舌尖,它讓世界看見,中國少數民族如何用一根面的韌性,織就傳統與現代交融的產業新篇;如何以一碗湯的溫度,烹煮中華民族的團結盛宴。

推薦閱讀
吳曉軍羅東川在黃南州調研座談
省政府常務會議舉辦學法專題講座 羅東川主持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受聘上崗
關于擬選樹青海省“最美生態管護員”名單的公示
“大美青海”客戶端申請辦理記者證人員名單公示
出圈!青海青年用短視頻為家鄉“上分”
西寧:持續擦亮“潔凈城市”金字招牌
24H熱點
瑪爾擋水電站首臺機組投產發電超13億千瓦時
青海西寧曹家堡機場東進場路項目箱梁預制全面完成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瑪爾擋水電站:高原綠電引擎...
青海省納稅信用A級企業代表授牌暨第34個全國稅收宣...
【潔凈青海·綠色算力】DeepSeek與國產算力共建青海...
青海省黃河干流防洪二期工程開工
省人大常委會開展農牧產業發展立法調研
激發綠色算力動能 共繪新質未來圖景——第二屆青海...
【潔凈青海 綠色算力】西寧開發區啟動碳達峰試點工作
抓產業協作就是抓中心工作 抓項目招引就是抓對口支...
熱點圖片
青海化隆:丹山碧水如畫卷
青海化隆:丹山碧水...
春回長江第一灣
春回長江第一灣
2025年青海省醫保政策集中宣傳月活動在西寧啟動
2025年青海省醫保政...
河曲草原:一桶馬奶“釀”出共富新路
河曲草原:一桶馬奶...
樂都蔬菜育苗基地盡顯科技范兒
樂都蔬菜育苗基地盡...
以舊換新勁吹綠色消費新風
以舊換新勁吹綠色消...
公交的“腿”跑暢物流的“網”——“鞏固拓展交通運輸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系列報道之八
公交的“腿”跑暢物...
三場生命接力背后的生態使命
三場生命接力背后的...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經濟聚焦】3萬拉面店撬動200億產業
青海拉面如何破解“舌尖上的經濟密碼”

青海日報
2025-04-02 07:39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經濟聚焦】3萬拉面店撬動200億產業
青海拉面如何破解“舌尖上的經濟密碼”

青海日報
2025-04-02 07:39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經濟聚焦】3萬拉面店撬動200億產業
青海拉面如何破解“舌尖上的經濟密碼”

  • 2025-04-02 07:39:23
  • 來源:青海日報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晨光初綻的廣州黃埔區一條老街,青海撒拉族漢子韓木海買的“青海拉面石榴籽工作室”已飄出面香。玻璃柜里“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好人”的獎牌熠熠生輝,這位曾在青海鄉間勞作的農人,如今通過自己經營的青海拉面公益門店,讓廣州食客品嘗到了海拔3000米的高原匠心。

  這碗售價16元的牛肉面背后,是青海拉面44年打造的“舌尖經濟產業鏈”:3萬家門店、20.3萬從業人員、年營收200億元,構成具有青海民族特色餐飲最具活力的產業樣本。

  如今,經過四十余載風雨兼程,青海拉面不僅在國內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扎下根來,還勇敢地跨出國門,在國際市場上留下了屬于自己的獨特印記,而在其中,越來越多的拉面人更是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青海拉面背后的溫暖與力量。

QQ圖片20250402060523韓木海買在廣州開設的“青海拉面石榴籽工作室”。

  星火燎原,產業版圖不斷拓展

  回溯到20世紀80年代初,青海人民懷揣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憑借著“親幫親、鄰幫鄰”的樸素情誼,踏上了充滿挑戰與希望的拉面創業征程。一碗碗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拉面,帶著青海人民脫貧致富的夢想,飄向全國各地。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1月底,青海戶籍的拉面人已在全國337個城市開設了超過3萬家店鋪,這些店鋪如璀璨星辰般,密集分布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經濟繁榮區域,甚至在遙遠的海外也有72家青海拉面店,它們扎根于馬來西亞、阿爾及利亞、柬埔寨、泰國等35個國家和地區,將地道的中國青海味道傳遞到世界,讓食客品嘗到來自青海的獨特風味。

  青海食尚馬忠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韓文華便是海外拓荒者中的一員,他在馬來西亞開啟了自己的青海拉面事業。

  出來容易留下難!對于初到馬來西亞的韓文華而言,在異國他鄉能站穩腳跟并做出正宗又受當地人喜愛的青海拉面是最大的挑戰。“盤下店面,架起鍋灶,每天邀請在馬來西亞的朋友們免費品嘗青海拉面并收集改進意見。”回想起自己開在國外的第一家拉面店,韓文華吐露艱辛:“起初因語言不通,交流成了最大的障礙。好在當大家品嘗到我們做的青海風味拉面后非常喜歡。”韓文華的拉面店開業后,每天吃面的食客都排著長隊。

  正所謂美食無國界,他將拉面店的廚房采用開放式設計,國外友人對拉面技藝充滿好奇,面出鍋時都會圍觀拍照打卡,這讓當地的食客認識了青海拉面,久而久之成了常客。而為研制出更符合當地人口味的湯底,韓文華也不斷調整香料配方,產品的更新迭代讓店鋪口碑直線上升。今年,韓文華打算再開一家店,并計劃將青海特色農產品引入店內,期望讓更多外國友人吃拉面、品青海特色農產,進而吸引他們到青海旅游。

  青海拉面產業的繁榮,不僅體現在店鋪數量的激增上,更體現在龐大而穩定的從業群體中。20.3萬拉面人,他們主要來自青海省的海東市、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等地,憑借著勤勞的雙手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在異鄉的土地上努力打拼,用汗水和智慧澆灌著青海拉面這棵大樹,使其茁壯成長。記者從青海省拉面行業協會了解到:2024年,青海拉面產業實現經營性收入200億元,從業人員工資性收入80多億元,各項數據與2023年相比均實現顯著增長,成為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為青海經濟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QQ圖片20250402060530開在馬來西亞的青海拉面店以及愛好青海拉面的食客。

  破繭成蝶,品牌培育成果斐然

  隨著市場上各類拉面店的出現,青海拉面產業也積極求新求變,不斷探索創新發展路徑,其中品牌培育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關鍵突破口。據青海省拉面行業協會會長馬麗萍介紹,從多個維度來看,青海拉面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與發展。

  曾經,青海拉面店大多以夫妻店的形式存在,規模小,品牌意識淡薄,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但如今,這一局面正發生著變化。從2019年到2024年,青海拉面品牌店與夫妻店的占比發生了顯著變化。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二者占比為7:93,五年后的今天則變為19:81,品牌店占比大幅提升,逐漸成為市場的主力軍。截至2024年11月底,青海拉面已成功注冊品牌達11049個,涵蓋多個規模層級的連鎖品牌。“如本穆青海牛肉拉面等已發展成為擁有50家以上連鎖店的知名品牌,青譜牦牛拉面、青海拉面村等20-50家連鎖店的品牌嶄露頭角,還有眾多小型拉面連鎖店也在迅速崛起。這些品牌拉面店紛紛入駐北京西單,上海大融城,廣州、深圳等城市大型消費商圈,成功躋身主流消費市場,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和追捧。”馬麗萍介紹。

  “任何產業的發展都要走標準化、品牌化和工廠化的路子。”20年前,在上海開拉面館的馬學明經過市場嚴苛的洗禮,毅然回青海做起拉面產業的產品加工廠。創業初期困難重重,馬學明邊學邊做,邊研發邊生產。第一次研發的牦牛拉面原湯產品一年僅賣出去13件,但他沒有放棄,一方面致力于開發味道更鮮美的牦牛原湯產品,一方面開辦牦牛原湯拉面品牌旗艦店,同時再次開拓全國市場,數年后,“青譜牦牛拉面”開遍了省內外。

  “青譜”,即“青海食譜”之意。作為“青譜牦牛拉面”品牌創立者,馬學明希望借此將青海的美食和文化推廣出去。“以往青海人在外地開的拉面館多以‘牛肉面’為招牌,改成‘拉面’,增添了青海拉面的自信;又因為青海是全國五大牧區之一、牦牛養殖大省,青海牦牛肉品質優良,把牦牛與拉面結合,讓全國消費者品嘗到高原牦牛味,這更具青海特色。”說起品牌立意,馬學明解釋道。如今,他的牦牛原湯拉面加盟店在全國已有160家,拉面產業供應鏈工廠為5000多家拉面店供應湯料和各類食材,產品還成為國內知名方便面品牌“白象”等的供應商。馬學明也從一個小面匠成長為企業家,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和馬學明一樣,出生于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德恒隆鄉的馬木海子十幾歲就南下廈門去學習拉面技術,曾在湖南常德、陜西西安開了多年的“夫妻店”,后來自費到深圳、北京很多地方學習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五年前在河南鄭州打出了“本穆青海牛肉拉面”的新品牌,從全新的門店設計到中央廚房,還有品牌連鎖加盟的管理體系,標準化的品控流程與地域文化標識的深度融合,42家遍布全國的品牌連鎖店不僅讓本穆青海牛肉拉面的鮮香飄進城市商圈,更帶動百余名化隆同鄉從傳統“夫妻店”向現代化餐飲創業者轉型,在傳承中重塑了高原面食的商業生命力。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品牌的創始人大多是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80后”“90后”。他們思維活躍,敢于創新,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主動求變,將現代經營理念和先進管理模式引入拉面產業,是推動青海拉面從傳統經營到品牌化發展轉變的主力軍。

QQ圖片20250402060537開在馬來西亞的青海拉面店以及愛好青海拉面的食客。(圖片由受訪企業提供)

  砥礪前行,突破瓶頸未來可期

  盡管青海拉面產業在這些年的發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嚴峻挑戰。

  在馬麗萍看來,市場競爭能力弱是當前面臨的一大難題。拉面務工人員大多仍沿襲傳統的單店經營模式,呈現出“小、散、弱”的狀態。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投資風險和充滿不確定性的發展前景,他們往往缺乏準確的判斷能力和應對策略,低層次、小規模的發展模式難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同時,小而散的拉面“夫妻店”缺乏有效的組織引導、品牌化示范引領、資金支持以及人才支撐,尤其是經營管理人才和營銷推廣人才的短缺,嚴重制約了產業的轉型升級,使得青海拉面產業在市場競爭中面臨較大壓力。

  品牌建設滯后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多數拉面務工人員對品牌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品牌保護意識淡薄,品牌推廣能力有限。當前,青海拉面產業全產業鏈條尚未健全,圍繞拉面產業的生產加工、倉儲物流、金融服務等中大型企業較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不足,對高原特色農畜產品等關聯產業的帶動效應不明顯,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拉面經濟的進一步提升,難以形成強大的產業集群效應。

  為了突破這些瓶頸,政府與企業攜手共進,青海拉面產業也正積極探索一系列切實可行的發展舉措,解決拉面產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拉面店創新謀變,行業協會助力其行穩致遠。為了促進規范化發展,青海拉面打造200家“三店合一”青海拉面樣本店,在保留自有品牌的基礎上,按照“雙品牌”戰略實現了統一側位招牌、統一宣傳語和宣傳片、統一特產展示柜、統一店內青海元素植入,使青海拉面在形象和品質上更加統一規范。同時,以市場樣本為標準,青海省拉面行業協會聯合青海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發布了青海拉面的四個行業標準,為整個產業的標準化發展做好了引領工作,讓青海拉面在品質把控和市場規范上有了更明確的方向。

  “面對未來,我們通過政策扶持,要為拉面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加強組織建設,抱團發展,凝聚行業力量,同時強化品牌引領,提升品牌影響力,擴大品牌知名度,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此外,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拓展產業發展空間。”馬麗萍在采訪中表示。相信,通過多方面的努力,未來青海拉面產業能實現更大的發展,成為青海經濟發展的一張閃亮名片,讓青海拉面的品牌享譽國內外,走向更加輝煌的明天。

  記者感言 青海拉面向世界作答:我們是誰!

  從3萬家夫妻店的“流動攤位”,到1.1萬個注冊商標的“品牌之林”;從單店日均2000元的“糊口錢”,到200億元產業集群的“富民密碼”,青海拉面正在用品牌化破題,在向世界作答:我們是誰!

  縱觀青海拉面產業的發展史,數據是最有力的佐證:從小小的“夫妻店”成長為青海拉面知名品牌企業,“本穆青海牛肉拉面”單店日均服務800人次,會員儲值超百萬元,品牌店客單價及復購率較傳統夫妻店高;更有創造產業奇跡的“青譜牦牛拉面”:160家加盟店連接我省多個牦牛基地,帶動牧戶戶均年收入持續增加,產品成為白象方便面的“定制款”。如今,11049個注冊商標中,“本穆”的拉面文化和牦牛文化,“大美西北”的民族融合文化,讓青海拉面的“品牌譜系”不斷擴大。

  與此同時,標準化的拉面技法,上百家的“三店合一”示范店、持證上崗的“拉面匠人”,揭示著產業轉型的密碼。而標準化帶來的不僅是品質穩定,更是產業鏈的裂變。越來越多走出國門的青海拉面店,正是憑借標準化的“青海味道”打開市場。如今,這些走出國門的“青字號”特色產品成績單上,標準化讓青海品牌跨越了文化差異。

  當20.3萬拉面人從“賣力氣”轉向“賣品牌”,當眾多食客為“青海故事”買單,這碗面早已超越餐飲范疇,成為青海少數民族產業現代化的生動注腳。站在新起點,青海拉面的品牌化發展之路愈發清晰。

  從黃河岸邊的小小面攤到融入世界版圖的拉面品牌店,青海拉面的蛻變軌跡里,藏著青海民族產業破繭的密碼。如今的這碗面早已不是簡單的飽腹之食,它是20萬拉面人用勤勞和智慧創下的產業,是標準化與文化力交織的產業蝶變,是以品牌化的腳步丈量世界的一碗面,它的每一根面條都在向世界遞出青海的名片——我們是誰!

  我們,是青海化隆扁擔挑出的創業史詩,是河湟紋樣繪就的文化符號,是民族團結煮就的幸福味道。這碗面的終極品牌價值,不只在舌尖,它讓世界看見,中國少數民族如何用一根面的韌性,織就傳統與現代交融的產業新篇;如何以一碗湯的溫度,烹煮中華民族的團結盛宴。

作者 譚梅
編輯:李娜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无码| av潮喷大喷水系列无码| 忘忧草在线社区WWW中国中文| 亚洲精品97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色综合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 | 无码人妻熟妇AV又粗又大|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L| 天堂中文在线资源|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免费无码国产欧美久久18| 亚洲人成无码网WWW| 亚洲日韩中文无码久久| 少妇人妻88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超碰|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97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 制服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性无码专区|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91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亚洲综合无码AV一区二区|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高清|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精品多人p群无码| 一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无码久久综合影院 |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模式| 无码超乳爆乳中文字幕久久| 91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专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熟妇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字幕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