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黃家寨鎮地質災害避險安置項目開工、石山鄉地質災害避險安置項目開工、良教鄉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項目開工……截至3月28日,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多個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項目陸續開工,為今明兩年完成1887戶7993人搬遷任務開了頭。
3月14日,良教鄉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項目在良教鄉下治泉村正式集中開工。開工現場,工程車輛整齊排列,干部群眾代表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一民生工程落地。項目采取統規自建方式,共涉及8個村88戶410人,其中,地質災害隱患68戶,河溝道易致災20戶。
“我們村下雨的時候有危險,現在政府把我們搬遷至新地址非常好,希望房子盡快建出來,我們搬新家。”良教鄉松林村村民田云說。
近年來,大通縣科學規劃、精準施策,全力推動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作。截至目前,大通縣2025至2026年度1887戶7993人搬遷任務已開工建設720戶2899人,完成征地87處940畝。其中,2025年度1026戶4346人搬遷任務實現100%選址征地,年度開工率達72%。
在推進過程中,大通縣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把搬遷工程作為檢驗干部作風的“試金石”。黃家寨鎮在楊家寨村集中安置點建設中,采取“黨建+民生”模式,組織鎮村干部、群眾代表齊心協力共同攻堅,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僅用3個月完成180.1畝安置區土地規劃,惠及11個村291戶群眾。
大通縣相關部門工作人員說,大通縣統籌推進兩年度避險搬遷工作,在提前完成2025年度616畝選址征地任務的基礎上,同步推進2026年度516畝征地工作,確保今年7月前實現1887戶全部開工建設目標。同時,通過“一戶一研判”模式,科學統籌安置方式,不僅提供城關鎮寧欣苑小區等現代化集中安置區,還保留龍臥村等統規自建項目,滿足群眾多樣化的安置需求。目前,大通縣累計完成940畝安置區征地,占兩年度總任務1132畝的83%,為后續建設工作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