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劉師傅,這些是送往向化藏族鄉的包裹,一共35件。”3月25日9時20分左右,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交郵融合發展中心外,郵政工作人員將包裹搬到“客貨郵融合專線”公交車上。

公交車送貨前核對路單。王晶 攝
熟練地查看快遞包裹、清點數量,完成交接后,駕駛員劉海賢載著貨物出發了。這些即將送往向化鄉的包裹被放在車尾“專區”,等待著和乘客一起“坐”著公交車下鄉進村。
“‘橋頭——將軍溝’線路我已經跑了12年,去年這條線路成為客貨郵融合專線后,一周送5次貨。一般上午9點之后車上乘客比較少,我就趁這個時間段來取快遞,再順路送往各沿線鄉鎮、村子。”劉海賢說。
大通縣城鄉公交線路覆蓋面廣、運營頻次多、成本低,但存在空載率高的問題。同時,寄遞企業也面臨著邊遠農村進村難的問題。
“2023年5月,大通縣交通運輸局與中國郵政大通分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利用公交車輛富余空間,將郵政快遞企業的包裹交由城鄉公交車輛代運。”大通縣交通運輸局運輸科副科長楊海濤介紹。大通縣汽車客運公司與郵政快遞公司合作開通橋頭至青林、橋頭至景陽、橋頭至向化、橋頭至寶庫4條試點線路,以公交車代運小型郵件、快件,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提升流通時效,提高客運企業運營效益。
1個多小時后,“客貨郵融合專線”公交車駛入向化鄉運輸服務站(即快遞服務站)。服務站內,極兔、圓通、中通等幾家快遞企業的包裹整齊地擺放在貨架上。
說話間,劉海賢已幫忙將包裹搬到郵車上,極兔快遞員又將一大包快件搬到公交車上。“一會公交車還要開至將軍溝,剛好把這些包裹帶下去,對于公交線路不到的邊遠村落,我們再派郵車送。”大通縣郵政分公司總經理楊麗珍說。
“向化鄉運輸服務站進站車輛有8輛,6條線路途經站點共29個,全鄉9個建制村全部覆蓋通車。”楊海濤說,大通縣交通運輸局按照“資源共享、多站合一、功能集約、便利高效”思路,與郵政部門實地調研,將東峽鎮、景陽鎮、遜讓鄉等7個鄉鎮客運站點在確保原有服務功能的基礎上,升級改造為客貨郵綜合服務站,全面實現交通、郵政、快遞企業等多部門交通基礎資源共享,為全面打造縣域三級物流體系、實現郵政快遞全縣289個行政村全覆蓋打下堅實的合作基礎。

村民取快遞。西寧市大通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李師傅,我來退個貨。”“好嘞,今天就能發走。”遜讓鄉遜布溝村村民李國慶經營的小賣部,就是村級便民服務點之一。這里可以免費寄存村民的快遞包裹,待他們方便時再來取走。
“每天都有20至30個快遞送來,成為便民服務點后,不光方便了鄉親們寄取快件,也增加了店鋪的客流量和收入。”李國慶說。
“以前寄取快遞都得去鄉上,遇到陰雨天,可能會耽誤好幾天,很不方便。哪像現在,送貨到村?這不前兩天我才在網上買了幾件新衣服,今天就送到了。”前來取快遞的村民張彩笑著說。小小的快遞,承載著鄉村與外界的聯系,讓鄉村生活與時代接軌,讓村民享受到便捷的現代生活。
“目前,遜讓鄉綜合服務站快遞件日均量達1700多件,到站點后,我們將快遞件直分到13個村,如果早上送達村級服務點,村民當天就能收到,如果在村級服務點寄快遞,基本可以實現當天寄貨當天出村。”遜讓鄉綜合服務站點負責人李滿倉姐說。
利用公交的“腿”,借助郵政快遞的“點”,暢通物流的“網”。近年來,大通縣構建“城鄉公交快遞運輸”一體化運營組織新模式,因地制宜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網絡節點建設,引導和支持相關電商、農特產品企業入駐交通運輸場站,共享場站資源,實現郵政快遞分揀倉儲、中轉分撥、集中派送等業務的集中辦理。2024年,中國郵政大通分公司全年收寄極速鮮牛羊肉郵件1.6萬件,寄遞18萬公斤牛羊肉,助力當地牛羊肉等農畜產品“青貨出青”。
“‘客貨郵融合專線’的每條線路平均每天代發包裹300多件,極大縮短了郵政快遞包裹投遞時限,增加了投遞頻次,進村運營成本降低了10%。成本降低后,我們讓利于民,經上級公司審批后降低了郵費。”楊麗珍說,資源整合、交郵融合、公交帶貨等創新模式,讓郵政快遞企業進一步延伸服務觸角,提升服務能力,更好滿足農村群眾寄遞服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