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夯實調解基礎、健全化解機制、提升普法質效、創新解紛模式,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運用新時代“楓橋經驗”,多措并舉、多點發力,切實將矛盾糾紛發現在苗頭、化解在萌芽、治理在源頭。
尖扎縣從加強調解組織規范化建設著手。健全以縣人民調解中心為核心,10個鄉鎮(辦事處)調委會為支點,97個村(社區)為基礎的調解網絡體系。在專業性、行業性調解方面進行積極探索,針對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矛盾糾紛問題,橫向拓展了12個專業性行業性調解組織和企事業單位調委會,有效補齊了人民調解組織專業性不強的短板。同時,通過優化司法調解網絡,將基層調解員、網格員等納入法院特邀調解員隊伍,推行“法庭+村調委會+特邀調解員”的調處模式,實現了司法調解和人民調解的深度融合。
為進一步提升調處水平,尖扎縣從統籌協調、排查預警、多元化解入手,依托縣鄉兩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實行政法、法院、公安、司法、信訪等多部門資源力量的常駐、輪駐、隨駐工作模式,形成了從“行政主導”到“多元參與”的矛盾糾紛治理格局。同時,通過健全調防結合機制和多元化解機制,實現了矛盾糾紛的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解決,有效提升了矛盾糾紛化解的效率和質量。值得一提的是,尖扎縣積極探索形成的“兩法+特邀”調解模式在全省范圍內推廣。
在提升普法質效方面,尖扎縣也下足了功夫。通過“普法+培訓”“普法+新媒體”“普法+調解”等多種形式,引導群眾通過合法途徑表達訴求,從源頭減少糾紛的發生。同時,尖扎縣還加強了對基層人民調解員的培訓力度,提升他們的糾紛調處能力和法律知識水平,將人民調解員培養成法律知識的“講解員+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