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3月26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發了報道《青海著力培育體現本地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一文。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人民日報》開設“堅定信心,打開改革發展新天地”欄目后,聚焦青海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務實舉措刊發的首篇報道,充分肯定了青海堅定信心、實干爭先,干出一番新事業、打開一片新天地的堅定步伐。
文中,從青海弗迪電池生產計劃滿滿當當、高景太陽能2200臺單晶硅爐全部滿產運行,到西寧“豹街”、拉脊山觀日出、崗什卡登山等火爆“出圈”……青海省會西寧特色現代產業體系發展成效躍然紙上!
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黨的十八大以來,青海緊緊圍繞黨的中心任務和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工作重大要求,用好這一重要法寶、“關鍵一招”,聚焦生態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民族團結進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從嚴治黨,推行一系列改革實踐,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確立,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中國式現代化的青海實踐邁出堅實步伐。
西寧在青海發展大局中地位特殊、作用特殊。當好全省改革開放的先行者、主力軍,既是使命所系、發展所需、群眾所盼,更是機遇所在、信心所在、動力所在。

緊扣推動產業“四地”融合發展謀改革——
在南川園區的虛擬電廠中,一塊電子看板顯示屏正實時滾動更新著各企業總負荷、調峰電量以及綠電使用的占比等各項關鍵數據。
“虛擬電廠的構建,使得我們能夠指導企業依據負荷的變動趨勢,靈活調整生產時序,從而更有效地提升新能源的消納水平。”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
繼《南川工業園區零碳產業園建設方案》通過評審后,西寧開發區南川工業園區去年4月10日起全面啟動“零碳園區”建設,力爭在2030年年底前建成;中國電建集團四川工程有限公司暨青海天逸儲能產業有限公司10GWh短時高頻儲能智造及分布式光伏項目在南川工業園區的開工建設,加快推進了源網荷儲一體化新型電力系統示范中心城市建設……西寧,正錨定源網荷儲一體化新型電力系統示范中心城市這條全新賽道,向“綠”向“新”而行。
“為什么選擇在西寧投資?”各工業企業負責人都給出了同一個答案——綠電。西寧深耕綠電優勢轉化、綠電價值實現,將綠電能源優勢加速轉化為產業優勢、競爭優勢、經濟優勢。
如今,西寧開發區新能源消納占全省比重超過50%,南川工業園區上網電量清潔能源占比超過85%。園區內12家企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建成并網,南川工業園區南部片區被列為國家第五批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綠電態勢感知分析平臺”已在南川工業園區、甘河工業園區實地應用,實現了綠電來源、成分占比、碳減排貢獻等指標“按日”快速精準計算……綠電這個“金字招牌”在西寧越擦越亮。
從年初的社火展演,到后來下南關街、豹街的爆火,再到幾場演唱會引爆全城,直至去年年底的拉脊山日出的火熱出圈……這一年西寧市文旅市場給予我們的驚喜一波接著一波。特色商業街區持續繁榮,雪豹元素蔚然成風,“尋找五瓣丁香”活動更是激發了市民與游客的濃厚興趣與熱情。
過去的一年,西寧市堅持將文旅產業定位為第一產業,精心編制了“以旺季帶動四季、以四季支撐旺季”和“一芯”服務保障“一環多帶”的旅游發展專項規劃,實施了包括“云上群加”露營基地、西寧印象等在內的148個重點項目,并精心打造了15條城市“微旅游”精品線路,為游客提供多元化、高品質的旅游體驗,持續增強西寧的“芯”動力,丁香之城、雪豹之都等品牌享譽全國。
為了讓“綠色有機”成為西寧農畜產品的閃亮名片,西寧更是不遺余力。從蔬菜標準化栽培技術標準的制定,到綠色認證的全面推進,再到供港蔬菜基地的認定,西寧的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不斷提升,為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的輸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如今,西寧的綠色有機農畜產品已經走出高原,走向全國乃至世界。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繁華街頭、高端商超,西寧的農產品專賣店和旗艦店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成為連接西寧與全國消費者的綠色橋梁。
緊扣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謀改革——
新年伊始,一股“新綠”撲面而來。
中國聯通與阿里云的合作項目——萬卡綠色算力項目在西寧點亮投運,西寧再次站在聚光燈下、閃耀奪目。
在青海綠色算力產業發展的起步之年,西寧市搶抓機遇,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在深謀細謀中持續深化認識、找準定位,在高位推動中發揮優勢、形成特色,在全省打造綠色算力產業中扛起省會責任、體現西寧作為,全力打響綠色算力名片。
發展綠色算力產業,西寧就是一處“天然良港”。
“在西寧建設基地,離不開這里的清潔能源和年平均氣溫4攝氏度以下的冷涼干凈的氣候環境優勢,這里是全國智算產業集群發展的天然涼港。”中國聯通(青海)三江源國家大數據基地相關負責人表示。
西寧市以集聚算力、服務算力、轉化算力為目標,積極構建“1+3+X”的西寧市綠色算力體系。全市上下主動出擊,圍繞綠色算力產業等重點領域,強化招商引資,截至2024年11月下旬,簽約中國聯通三江源綠電智算融合示范園、青海零碳人工智能創新賦能中心等14個項目,投資金額80.25億元。
緊扣推動服務業結構優化升級謀改革——
如何促進現代服務業向精細化高品質化轉化?
西寧市聚焦“一個創新服務基地、三個中心城市”定位,堅持產業轉型和消費升級并重、創新驅動和融合發展并舉,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實施創新引領、數智賦能、產業融合、企業培育四大行動,全力促進信息、科技、交通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提質增效提檔升級,推動現代商貿、文化旅游、健康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邁進,持續提升省會城市核心服務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加快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
加快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加快提升信息服務水平,持續加強科技服務創新能力,積極促進商務服務提檔升級,以推動生產性服務業規模化躍升、專業化集聚、高端化拓展、融合化創新、數字化增能為導向,力爭實現產業規模、重點領域、平臺能級、龍頭主體、開放格局五方面的跨越式發展。
同時,優化發展現代商貿業,構建文旅服務新格局,促進健康養老托育提質增效,打造多形式綜合性社區家政服務,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通過強化創新引領提升服務質效、推進數字賦能促進轉型發展、加快產業融合積蓄發展新動能、加強經營主體培育激發市場活力,加快提升服務業發展質效。
“當前,我委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決策部署,以產業鏈思維精準施策,統籌推進生產性服務業補鏈、強鏈、延鏈工程。近期將聚焦核心領域構建產業鏈圖譜,將通過‘一線調研+智庫賦能’雙輪驅動,組織專班深入縣區、園區及重點企業開展全鏈條摸底調研,系統梳理產業基礎、企業訴求與短板弱項;同步將聯合天津市咨詢院等權威智庫,圍繞‘四地+N’生產性服務業體系框架,科學規劃產業鏈延伸路徑,強化物流、金融、研發等關鍵環節支撐能力。圖譜編制突出‘精準畫像、靶向施策’,既為政策制定提供數據支撐和理論依據,又為企業優化供應鏈布局、搶占創新賽道提供指引,同時賦能招商引資精準匹配產業鏈缺失環節,推動形成‘政策—企業—項目’高效聯動的發展格局,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加速西寧經濟轉型升級注入強勁動能。”市發改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
信心是凝聚起來的、路子是蹚出來的、發展是干出來的。如今的西寧,堅定信心、實干爭先,錨定目標不放松,敢作善為抓落實,主動融入打造“產業之城、創新之城、開放之城、生態之城、幸福之城”“一個創新服務基地、三個中心城市”等重點工作任務,全力推動西寧在現代化新青海建設中挑大梁、勇爭先,展現省會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