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包拓業 通訊員 楊存娟 馬德平 報道)“這趟紅色研學讓我們在追尋紅色足跡的同時,也受到了紅色文化的熏陶……”。祁連縣委組織部干部馬紅榮說道。
近年來,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堅持把黨員教育作為黨建工作重要基礎,把準主題引領、形式路徑及成果轉化三個著力“點”,讓黨員教育“有滋有味”。
“黨課原來可以這樣講,非常適合我們,不呆板不拘束,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景、融情于景,時間雖短但記憶深刻,值得看、值得學。”老黨員才郎他深有感觸。
在理論學習教育中,全面落實政治教育、黨章黨規黨紀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等7方面基本學習任務,針對農村、機關、學校、醫院等領域新黨員、老黨員、流動黨員等5個群體,依托黨校、自然學校等陣地,結合黨員進黨校集中輪訓,黨支部書記能力提升等培訓,組織黨員干部深入學習基層黨建等重要內容,著力強化黨員干部黨性修養,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推動工作。
“今天,我想與大家分享近期閱讀《梁家河》后的深刻感悟。作為一名基層村干部,《梁家河》不僅是一部充滿溫情與力量的紀實文學,更是我工作中的行動指南和精神燈塔”。縣委組織部干部楊存娟說。

充分發揮遠程教育、祁連先鋒等“互聯網+”優勢,開設黨的理論、讀《梁家河》有感、“四強五優”等專題欄目,采取“每日一推”等方式,推送相關視頻和圖解,知識答題、線上討論,打造多能融合、宣教文娛等多重效果的網絡化“掌上課堂”,讓黨員干部隨處隨時受教育。同時,針對黨員教育形式單一等問題,因地制宜開展教育培訓,開創了新時代黨員教育新局面。
“以前坐在那兒聽,現在不光能聽,還能看、能互動。”參加培訓的機關黨員毛愛娟感觸深刻。
近年來組織黨員干部赴紅西路軍解放軍二軍紀念園、黃番之戰遺址等20個紅色研學點和白楊溝村史館、大拉洞管護站等5個組織生活共享陣地,通過聆聽紅色故事、徒步紅色文化路線等形式,激發廣大黨員干部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大無畏的奮斗精神,在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方面當表率、樹標桿、做貢獻。
“精心規劃的研學路線串聯起歷史脈絡,歷經1小時15分鐘,一路上大家昂首挺胸,步伐齊整,不僅深刻感受到家鄉的文化底蘊,更鍛煉了體魄與意志”。央隆鄉寄宿制小學教師瑪久吉欣喜地說。
結合“黨課開講啦”“觀看紅色電影”等活動,組織全縣黨員干部深入學習黨的歷史,通過現場教學、實踐體驗等多種形式,將“硬”道理融入“軟”故事中,讓黨員干部現場學習老一輩革命家的感人事跡和優秀品質,筑牢信仰根基、永葆政治本色、堅定初心使命。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圍繞畜牧獸醫、民族團結、基層治理等方面,邀請省州縣委黨校專家學者輔導講課,深受基層群眾認可。充分發揮“土專家”的作用,從農牧、林業、生態等部門單位抽調專業干部,組建“馬背宣講隊”“摩托車宣講隊”等隊伍,送學上門實現全覆蓋。依托黨群服務中心、農牧民夜校等載體,以“冒熱氣”的課題、鮮活具體的事例,通過“政治理論+基本知識+專業技能”的方式,進行靶向授課,增強了授課的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