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有知識、有抱負的新農人奔赴鄉村沃野,他們具有獨特的創新精神,善于利用科學技術和現代管理參與農業生產經營。那么什么是新農人?新農人是指具備一定新理念、新技術、新業態、新生產組織方式,以從事農業生產、加工、銷售、服務等各環節為主要收入來源,且收入高于所在地區傳統農業從業人員收入水平,有農業情懷、有適度規模、有持續發展性、有防風險能力的現代農業經營者。
自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中國加速走向“現代農業”,催生出越來越多的新農人群體。截至2022年7月1日,數以百萬計的新農人進村入寨,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為了加快推動產業振興與人才振興有效協同發展,培育鄉村振興的生力軍,需要在引才、育才、用才上持續發力,建立完善的鄉村人才培育、引進、保障、激勵政策體系,為鄉村振興持續匯聚新農人力量。
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多元化、高素質農民培育需求多樣化情況,應堅持把“強化精準培育,賦能鄉村人才振興”作為推動高素質農民培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為鄉村農民提供知識支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提供更多農業技術和管理知識培訓,依托農業科技示范基地、農民田間學校等建立實踐實訓基地,系統性開展高素質農民培養行動,不斷提升新農人的知識水平和專業素養。
通過要素保障、財政支持、金融信貸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在就業、創業、融資上為新農人提供優惠政策和資金傾斜,解決新農人創業時面臨的啟動資金和運營資金不足等難題,降低新農人創業門檻。開展項目推介、創業指導等一系列創業服務,為符合條件的新型職業農民提供創業擔保貸款,落實一次性創業補貼、崗位開發補貼、租賃補貼等扶持政策。依托創業孵化基地建設新農人創業園,并進一步降低工商登記門檻,簡化登記手續,為新農人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
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將優秀的新農人作為村級干部后備力量培育儲備對象,并積極吸納新農人入黨。同時,可以通過政府增值服務,重點打通新農人參加城鎮職工養老、醫療、教育等制度性堵點,推動優質公共服務資源下沉農村,提高農村教育、醫療等保障水平,解決新農人子女上學、老人贍養等后顧之憂,使其成為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鄉村振興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