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好消息從海南藏族自治州傳來——海南州已成功簽約90億元的合作協議,涵蓋了綠色算力、文化旅游、清潔能源等領域。無獨有偶,2月20日,在青海省海東市綠色算力產業集中簽約暨推介活動上,海東市人民政府與中國國內知名頭部企業、大模型企業等簽署合作協議,計劃投資140億元深耕綠色算電協同,聚力打造產業“千億集群”。這是我省開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高質量推進全國首個“綠色算電協同試點省”建設的真實寫照。
毛澤東曾說:“一切事物總是有‘邊’的。事物的發展是一個階段接著一個階段不斷地進行的,每一個階段也是有‘邊’的。不承認‘邊’,就是否認質變或部分質變。”對于青海而言,這個“邊”是什么?首先,從青海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來看,其體現于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青海各項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同時,從戰略要求看,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在青海表現得尤為突出,發展底子薄、發展不足仍是階段性特征,推動高質量發展還有卡點瓶頸。其次,這個“邊”具有共性特征。進入新發展階段,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承認這個“邊”,就需要善于從戰略上判斷形勢、謀劃全局。
思路決定出路,拓寬視野“借勢”、集思廣益“聚勢”。“勢”在何處?首先,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這一重大論斷和戰略部署是站在新一輪產業技術革命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高度,為中國未來發展指明重大戰略方向。同時,就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領域,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于2023年聯合發文,明確指出到2025年底,新建數據中心綠電占比應超過80%。這意在說明,在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的進程中,綠色電力與算力的一體化融合已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其次,青海省地理位置獨特,目前電力總裝機突破7100萬千瓦,清潔能源、新能源裝機占比分別達94.6%、70%,阿里云、京東云、百度云、金山云等頭部企業的進駐,初步形成了集聚態勢。乘勢而上、順勢而為,青海有借船出海的政策優勢和資源優勢。
集思廣益“聚勢”“謀新”勢在必行。綠色算電協同是綠色電力與算力的一體化融合,綠色算電協同的核心在于“協同”。突出協同,首先在于主動融入和服務全國大局,按照國家四部委批復《青海省綠色算電協同發展實施方案》和青海省《加快融入“東數西算”國家布局工作方案》確定的目標,突出目標導向,推進“清潔能源”與“算力產業”融合發展,高質量開展先行先試,高目標推動技術創新,高質效促進體制機制創新。其次在于加強溝通交流、完善聯動機制、深化多方協作,切實發揮好青海的清潔能源資源優勢,變綠電為綠算、變電纜為光纜、變瓦特為比特。
先行推動綠色算電協同發展,打造算電協同發展“青海樣板”,應充分發揮算力價值,服務本地產業創新需求,依托綠色算力在重點領域精準發力,拓展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新思路。拓寬綠色算力產業鏈條,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吸引綠色算力上下游產業鏈優質企業布局青海,打造綠色算力產業集群,提升綠色算力應用賦能水平,實現電力、算力、市場各方高效運轉、互利共贏。強化綠色算力開放合作,積極參與“一帶一路”,發揮對口援青和東西部協作機制作用,承接好東部地區綠色算力需求,強化各類要素服務保障,打響青海綠色算力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