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春日的青藏高原,一列滿載“樂都馬鈴薯”的冷鏈貨車正緩緩啟動。3月21日清晨,隨著海關關員完成最后查驗,這批總重92噸的高原特產,將在48小時內抵達吉爾吉斯斯坦。這不僅是青海馬鈴薯產業發展的新步伐,更是“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高原特色農業走向中亞市場的生動實踐。
在海拔2000米的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過渡地帶,海東市樂都區南北兩山猶如天然屏障,幾乎無工業污染。這里年均日照2600小時,充足的光照,造就了“樂都馬鈴薯”淀粉含量高、儲存周期長、口感粉糯沙滑,在國內市場早已小有名氣。
此前,樂都區在馬鈴薯產業發展上不斷發力。在南北兩山海拔2700米以上的冷涼地區,建立了以“樂薯1號”“青薯9號”“青薯10號”為主栽品種的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基地,年繁育脫毒苗達130萬株,生產微型薯220萬枚,年生產優質馬鈴薯種薯7萬噸,創造了上億元的經濟效益。
目前,樂都區已形成“腦山種薯繁育、淺山商品薯種植、川水加工轉化”的產業格局。2024年,全區馬鈴薯種植面積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近40%,產量達53.5萬噸,實現產值6.1億元,馬鈴薯產業已成為樂都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柱。通過多年沉淀,已形成腦山脫毒種薯繁育、淺山商品薯規模種植、川水地膜馬鈴薯種植及銷售加工一體化的產業發展格局,為打造“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創新先行區”筑牢了根基。
樂都馬鈴薯實現首次規模化出口中亞市場,標志著高原特色農業國際化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此次成功得益于三重關鍵因素:首先,樂都馬鈴薯自身品質過硬,經權威機構檢測各項指標均達到國際農產品貿易標準。其次,樂都區政府積極作為,建立政企聯動機制,主動與吉爾吉斯斯坦相關企業、機構對接,了解對方市場需求,為樂都馬鈴薯出口打通渠道。其三,樂都區精準把握吉爾吉斯斯坦馬鈴薯市場需求呈現積極增長趨勢這一機遇,開發符合中亞消費偏好的產品規格,最終促成首批訂單落地。這一成果不僅為區域農業提質增效注入新動能,更為青海省“一帶一路”農業國際合作提供了創新范本。
樂都區正以開放的姿態書寫著農業現代化的新篇章,未來將繼續依托自身優勢,持續深化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強化“青藏門戶·樂都果蔬”戰略,提升“樂”字號農特產品質量管控,拓展國際市場,擴大出口規模,為青海省出口優質果蔬貢獻樂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