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3月20日,冰封許久的青海湖緩緩蘇醒。彼時,臨湖東南方向的塔拉灘上,一座座光伏電站如藍色海洋般鋪展,一座座綠電智算中心數據中心機房的指示燈晝夜閃爍,一個個新能源車間里機械臂精準揮舞……
過去一年,青海省以綠色算力產業為突破口,依托清潔能源優勢,交出了一份令人矚目的高質量發展答卷:算力規模突破8400PFLOPS,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94.6%,招商引資簽約項目超百個,人才引進專項支持逾千萬元。這片曾被視作“生態屏障”的西部高原,正通過科技創新與產業轉型,煥發著前所未有的生機。
綠色算力 從“零”到“一”的產業躍升
走進中國聯通(青海)三江源國家大數據基地,成排的服務器集群在恒溫機房中低鳴運轉,“我們實現了100%綠電供應,PUE值(能源使用效率)低至1.2以下。”基地負責人介紹。這一數字的背后,是青海構建的“源網荷儲”一體化綠色算電協同體系——
“過去的一年,在青海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協力持續完善政策體系、深化招商引資、夯實基礎設施、推進數據援青、拓展產業生態,推動綠色算力產業發展取得積極進展。”青海省數據局副局長陳衛軍介紹。
短短一年時間,青海先后出臺促進綠色算力產業發展的一攬子政策舉措,初步構建起集方案、措施、標準于一體的政策體系。著力建設西寧綠電智算融合示范園、海東零碳算力產業園,加快推進柴達木微電網算力中心示范項目,聚力打造集“源網荷儲”和綠色算力于一體的全功能綠色算電協同發展集聚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阿里、百度、京東、金山、360、科大訊飛、寒武紀等頭部企業紛紛與青海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阿里云智算基地、百度標注中心、金山智算中心、京東智算私有云等項目已落地建設。
更富戰略意義的是,青海綠色算電協同發展在全國先行先試,我省第一家省外科創基地——青海(北京)科技創新基地暨青海(北京)綠色算力創新基地掛牌運行。持續推動拓展產業領域,積極發展人工智能應用產業,目前,百度、青海藍算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已在青海建立人工智能數據標注基地。西寧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網絡互聯能力更是全面提升,移動、電信、聯通數據中心上榜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名單。
清潔能源 從資源稟賦到技術高地
初春時節,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全球最大規模的光伏發電園區鋪設了超過700萬塊的光伏板,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還在逐年遞增;在龍羊峽水光互補電站,以850兆瓦總裝機容量實現水與光的協同運行,開創了水光互補的國際先例;在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起點,高原清潔能源跨越1587公里,點亮中原大地的萬家燈火。而這些,都是青海清潔能源發展呈現多維突破成果的縮影。
青海省能源局副局長周武介紹,2024年青海省能源結構持續優化,清潔裝機領跑全國。截至2024年年底,全省電力總裝機7190.4萬千瓦(含儲能208.1萬千瓦),其中,清潔能源裝機占比94.6%(發電量占比84%),新能源發電裝機占比70.7%(發電量占比45%),均居全國前列。青海省成為全國清潔能源發展的標桿,清潔能源成為青海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金名片。
同時,青海在太陽能領域,光熱等新技術規模化發展,共和光伏園區裝機已超千萬千瓦;在風能方面,大兆瓦機型廣泛應用,風電規模迅速增長,成為全國重要的風電基地;在水能方面,黃河干流已建成7座百萬千瓦級大型水電站,3座抽水蓄能電站已全面開工建設;在新型儲能、智能電網等領域也取得重要突破。清潔能源領域新技術層出不窮,已成為青海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
清潔能源領域投資持續增長,為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壓艙石作用。“十四五”以來,青海省能源領域累計完成投資2010億元,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28.9%。這些投資不僅筑牢了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的基石,帶動了上下游產業繁榮發展,更創造了眾多高質量的就業崗位。
雙招雙引 激活發展“一池春水”
“青海的效率真是快。”計劃總投資50億元的中國電建集團四川工程有限公司暨青海天逸儲能產業有限公司10吉瓦時短時高頻儲能智造及分布式光伏項目在西寧開發區南川工業園區開工建設,項目負責人連連感嘆。這背后是青海省創新招商引資模式的縮影。
青海省招商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楊忠說,自下發《青海省實施招商引資“六大行動”工作方案(2022—2025年)》后,青海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又印發了《青海省關于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工作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若干措施》,對先進制造業項目優先配置新能源指標,落實高新企業所得稅優惠,建立綠電溯源認證體系,促進綠電就地消納,招引“碳關稅”敏感和高載能項目,大力發展綠硅、綠鋁、綠氫、綠氨、綠醇及綠色算力等產業,加快建設綠色算電協同一體化示范區。
無論是招商引資還是招賢納才,青海都不遺余力。“在人才引進方面,我們加大人才計劃對綠色算力人才傾斜力度。在‘昆侖英才·高端創新創業人才’計劃中每年拿出不少于30%的指標,專門用于評選綠色算力領域急需緊缺人才。去年年底,我們以‘隨到隨評、動態入選’的方式,首次開展‘綠色算力人才計劃’申報推薦工作,遴選支持115名個人、兩個團隊。對入選計劃的綠算人才,按拔尖、領軍、杰出三個層次給予支持。”省委組織部人才工作一處處長王宗禮介紹,對直接引進但未入選計劃的綠色算力領域急需緊缺人才,根據年度《青海省綠色算力重點領域人才崗位需求目錄》,將按照與綠色算力產業密切程度,由省政府分別給予碩士20萬元、10萬元、5萬元,本科10萬元、5萬元、3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青海的實踐讓“綠電—綠算—綠產”的閉環正在加速推進。當光伏板下牧草破土發芽,當數據流與黃河水協同奔騰,青海證明:生態高地完全能夠成為經濟高地。隨著“東數西算”“西電東送”戰略深化,這片土地正從生態屏障蛻變為綠色經濟發展的高原樣板——其探索之路,對于全國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啟示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