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目前,覆蓋海東市95個鄉鎮、1587個行政村、125萬農村人口的農村供水網絡體系基本建成,農村集中供水率99.83%,自來水普及率99.58%,打通了農村飲水安全“最后一公里”,讓群眾喝上了“放心水”“安全水”。
“十四五”以來,海東市積極爭取鄉村振興、東西部協作、增發國債等資金8.29億元,實施農村供水保障工程123項,完成投資5.71億元,受益人口達133萬人,進一步提升了農村供水保障水平。
3月18日,記者前往樂都區李家鄉合爾紅村,自來水管通到了家家戶戶的家門口或庭院里。“現在,自來水管網改造了,凈水廠也建起來了,每戶還安裝了智能水表,能實時掌握自家的用水量,吃水用水既方便又安全。”村民蒲海春說。
李家鄉政府主管水利的負責人馬才旦介紹,2003年李家鄉實施下北山5鄉人畜飲水工程,自來水管道至今使用20多年,年久失修,管道老化,出現跑冒滴漏現象,造成季節性斷水。為保障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用水,2023年樂都區實施李家鄉等下北山5鄉農村人飲提質增效工程,建立起一體化的城鄉供水網絡系統,實現城鄉聯網供水,水資源共享,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保證水質安全,確保在枯水期群眾有飲用水,城鄉居民共享優質供水資源。
“去年以來,樂都區水務局加快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合理配置水資源、提升飲水安全,通過積極爭取各類資金4951.7萬元,實施了農村人飲安全鞏固提升、農村飲水應急保供水、中壩—高廟引調水工程等項目10個,新建、維修各類管道130.2公里,蓄水池24座,更換4個水廠凈化設備,解決了人飲管網老化、水量不足等問題,推動人飲供水提質增效,逐步讓群眾從‘喝上水’向‘喝好水’轉變。”樂都區水務局節約用水服務中心主任冶正華說。
海東市水務局綜合科科長柴東介紹,近年來,海東市結合農村供水網絡實際,通過“擴大管網延伸供水工程、新建一批小型供水工程、更新改造一批老舊工程和管網”等措施,促進農村供水“換擋升級”,已建或在建農村供水水廠27座,近72萬人實現規模化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