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春暖大地,生機無限。西寧這座城市在悄然奏響“奮進序曲”。
一條堅定走強產業、強服務、強創新的內涵型增長之路清晰可見,一幅打造“五個之城”(產業之城、創新之城、開放之城、生態之城、幸福之城)的西寧未來圖景正在徐徐展現……
“五個之城”建設,事關西寧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事關全市人民福祉。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青海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市委全會任務和省市兩會部署,著眼全國全省發展大局,對標省委主要領導調研西寧時的工作要求,錨定“強省會”戰略目標不動搖,以生態保護為前提,以高質量發展為牽引,在深刻理解省委對西寧工作的肯定中增強底氣,在深刻領會現代城市發展規律中扛牢責任,在聚力打造“五個之城”的具體實踐中實干爭先,在持續營造全面從嚴治黨的濃厚氛圍中干事創業,全力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進展新成效,努力在現代化新青海建設中挑大梁、勇爭先,展現省會擔當。
西寧五大產業抱團沖鋒
近年來,西寧市成為鋰電十強城市,儲能系統集成發展迅速,初步形成了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銅箔、電芯、殼體、電池等相對完整的鋰電儲能產業鏈。鋁及合金新材料是西寧搶抓風口、加速彎道超車的典型產業,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有129萬噸的電解鋁,鋁及合金的全面和深度延伸將促使產業工業產值達千億級規模。
綠色算力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西寧市已建成青藏高原生態大數據中心等數據中心8個,已建在建標準機架30000余架(已建成10778架),上架率90%。電子信息產業方面,西寧引導產業合理布局,加大省產電子裝備產品在設備更新及數字化轉型升級等過程中的推廣應用,不斷建鏈延鏈補鏈強鏈,實施骨干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行動。生物經濟則依托青藏高原獨特的動植物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高原特色生物醫藥和動植物資源精深加工產業,生物產業園區已成為全省最大的生物醫藥和動植物資源精深加工基地。
西寧五大產業抱團沖鋒,培育西寧產業新動能,五大產業領域已在西寧具備相當基礎且極具西寧特色。
省委主要領導在調研西寧時強調,做好“融合”文章,打造產業之城,推動工業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轉型,促進現代服務業向精細化高品質化轉化,在現代農牧業提質增效做優上持續用力,帶動全省產業布局形成“一盤棋”。
方向已然明確,路徑亦已清晰鋪展。各相關部門與單位以打造產業之城為己任,迅速響應,高度重視,排出任務表、時間表,組織專題會議,投入骨干力量,深入研究制定方案、清單細節……
現代服務業升級新路徑
打造產業之城中,如何促進現代服務業向精細化高品質化轉化?
市發改委聚焦“一個創新服務基地、三個中心城市”定位,堅持產業轉型和消費升級并重、創新驅動和融合發展并舉,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實施創新引領、數智賦能、產業融合、企業培育四大行動,全力促進信息、科技、交通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提質增效提檔升級,推動現代商貿、文化旅游、健康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邁進,持續提升省會城市核心服務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加快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為實現西寧在現代化新青海建設上走在前作表率注入強有力支撐。
加快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加快提升信息服務水平,持續加強科技服務創新能力,積極促進商務服務提檔升級,以推動生產性服務業規模化躍升、專業化集聚、高端化拓展、融合化創新、數字化增能為導向,力爭實現產業規模、重點領域、平臺能級、龍頭主體、開放格局五方面的跨越式發展。
同時,優化發展現代商貿業,構建文旅服務新格局,促進健康養老托育提質增效,打造多形式綜合性社區家政服務,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通過強化創新引領提升服務質效、推進數字賦能促進轉型發展、加快產業融合積蓄發展新動能、加強經營主體培育激發市場活力,加快提升服務業發展質效。
“當前,我委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決策部署,以產業鏈思維精準施策,統籌推進生產性服務業補鏈、強鏈、延鏈工程。近期將聚焦核心領域構建產業鏈圖譜,將通過‘一線調研+智庫賦能’雙輪驅動,組織專班深入縣區、園區及重點企業開展全鏈條摸底調研,系統梳理產業基礎、企業訴求與短板弱項;同步將聯合天津市咨詢院等權威智庫,圍繞‘四地+N’生產性服務業體系框架,科學規劃產業鏈延伸路徑,強化物流、金融、研發等關鍵環節支撐能力。圖譜編制突出‘精準畫像、靶向施策’,既為政策制定提供數據支撐和理論依據,又為企業優化供應鏈布局、搶占創新賽道提供指引,同時賦能招商引資精準匹配產業鏈缺失環節,推動形成‘政策—企業—項目’高效聯動的發展格局,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加速西寧經濟轉型升級注入強勁動能。”市發改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
產業發展駛向“新賽道”
圍繞現代化體系研究,市工信局按照“有方向、有鏈條、有龍頭、有平臺、有項目、有人才、有政策”的總體要求,圍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積極布局未來“新賽道”,以規劃為引領,優化新型工業化布局,構建“1+3+2”工業發展規劃體系,編制《西寧市“十五五”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專項規劃》《西寧市“十五五”光伏風電制造產業發展規劃》《西寧市“十五五”鋰電儲能產業發展規劃》《西寧市“十五五”特色金屬精深加工產業發展規劃》《西寧市特色化工產業集群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西寧市生物醫藥和高原動植物資源精深加工產業集群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系統推進工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高端化方面,促進工業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年內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8戶,加快推進新型顯示產業園、中鋁600kA電解槽產能置換升級、麗豪電子級多晶硅、圣瀚1200萬只鋁合金輪轂、東耀智顯MLED顯示模組等一批強鏈延鏈補鏈項目建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水平。智能化方面,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加快推進利亞達數智化工安全生產管理等項目建設,新培育兩化融合貫標企業10家以上,在全國第二批中小企業試點城市中率先完成100戶企業數字化改造。綠色化方面,推進鋼鐵、化工、有色、建材等重點行業節能降耗,加快構建以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等為核心的綠色制造體系,力爭年內創建綠色工廠5家,重點領域企業能效全部達到基準水平。
圍繞優化產業布局,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依托各園區現有產業基礎,以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為目標,聚焦實現產業定位、推進園區專業化、特色化發展。
東川園區持續構建以新能源、新材料為主的“2+N”綠色低碳循環現代化產業體系,重點發展光伏制造中下游配套及其他新能源產業,優化提升合金新材料產業發展水平,積極培育電子信息材料產業,加快發展數字經濟、高原生物大健康產業。南川園區重點圍繞光伏產業優化升級、動力電池及儲能產業提質增效、綠色算力提速發展三個方面“建鏈、延鏈、補鏈、強鏈”,重點針對產業鏈缺失和薄弱環節拓展強化,加快切入綠色算力產業“新賽道”,促進園區產業聚鏈成群發展。甘河園區以有色(黑色)金屬精深加工和特色化工產業為核心,積極培育新材料、新能源、資源循環利用及現代服務業,前瞻布局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生物園區大力發展高原特色醫藥、醫療器械、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業,加快發展檢驗檢測、科技研發等生產性服務業,培育發展集健康養生、健康食品等產品為一體的高原康養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