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包拓業 報道)12月16日,記者從“懂青海 愛青海 興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專場新聞發布會獲悉,自青海國家公園示范省創建工作開展以來,海北州積極響應、主動作為,深入推進國家公園體制機制建設,強化生態保護與修復,廣泛開展自然宣傳教育活動,取得顯著成效,走在全省前列。
依托國家公園建設的宏偉藍圖,海北州在生態保護領域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為高效推進祁連山國家公園的建設與管理,海北州成立祁連山國家公園海北州工作協調辦公室,設立祁連山國家公園祁連、門源兩個管理分局,以及7個管護中心和29個管護站點,形成了覆蓋廣泛、組織嚴密的保護網絡。成立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剛察、海晏分局,并在沙島、哈爾蓋掛牌成立2個保護站。整合剛察縣、海晏縣生態環境、自然資源、水利等部門執法機構,成立綜合行政執法局,全面提升生態環境綜合保護能力。
海北州不定期開展綜合執法行動,每年出動相關人員500人次以上,確保國家公園秩序井然。國家公園的2000余名管護人員加大巡查力度,提升巡護頻次,實現了巡查巡護的全覆蓋、無縫隙、零漏點。每年累計巡護次數約40萬人次,巡查巡護里程超過200萬公里,有效遏制了違法現象的發生,形成了自然保護地巡查巡護工作的長效機制和執法常態化。
海北州充分利用祁連山國家公園大數據中心和18所自然教育學校等資源,通過微信公眾號、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廣泛深入地開展自然教育宣傳活動,使生態保護理念深入人心。
海北州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和林草長制,通過網格化管理,對全州793萬畝林地、2765萬畝草原和394萬畝濕地進行有效管護。同時,海北州還完成多項生態修復和整改任務,包括祁連山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態修復試點項目、中央環保督察提出的礦山恢復治理等。
海北州不斷深化與國內外院校和科研機構的交流合作,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科學依據。今年以來,海北州進一步強化對100余種動物和300余種植物的監測工作,取得顯著成效,荒漠貓、普氏原羚、大鵟等野生動物數量持續上升,水鳥種類突破100種,生物多樣性實現增量。特別是普氏原羚和青海湖裸鯉的保護成效尤為明顯,展現了海北州在生態保護方面的卓越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