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讓高原學子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教育援青記事
來源:新華社
作者:黃豁 汪偉 張子琪
發布時間:2024-10-22 08:27:23
編輯:陳郁

  教育是點亮高原孩子未來的明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全國一盤棋,相互幫助,特別是沿海地區要幫助西部地區,發達地區要幫助欠發達地區,都要找準角色。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就是教育對口幫扶,要把孩子們培養好,這有深遠的意義。

  新時代以來,我國把中西部教育置于全國教育總體格局中優先謀劃設計,保障每個孩子受教育的權利。新華社記者近期在青海采訪了解到,教育援青行動持續發力,不斷探索新舉措、搭建新平臺,如燈塔般照亮了孩子們的未來之路,讓高原牧區學子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

  “學在他鄉”:與更廣闊的世界相遇

  到模擬駕駛艙體驗飛機駕駛,在蹦極繩提拉下感受在月球“漫步”……今年國慶假期,遼寧省科技館迎來一批來自雪域高原的孩子——沈陽市翔宇中學的“異地班”學生。

  他們多數是第一次走下高原,第一次來到科技館。這一課,讓他們印象深刻。

  “好多東西以前只在書本和電視上看過,這次不僅看到了,還能體驗互動!”在科技館里參觀,來自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縣的更尕昂寶覺得“處處都很新鮮”,“我看了實驗秀,上了科技課,還見到了神奇的記里鼓車”。

  2008年起,受青海省教育廳委托,沈陽市翔宇中學開設“異地班”,青海高原牧區的孩子經過報名、選拔,可以到遼寧沈陽接受優質基礎教育。

  “高原牧區教育資源匱乏,但孩子和家長渴望得到優質教育的心情是迫切的。”翔宇中學負責民族教育工作的教師王成宏分享了一個感人的故事——

  2010年,玉樹地震后不久,王成宏帶隊去青海交接“異地班”相關工作。當時,震后條件還比較艱苦,晚上只能睡帳篷。深夜里,王成宏走出帳篷準備透口氣,卻看到令他難忘的一幕:帳篷外,靜靜地站著幾名學生家長。他們說:“王老師,怕還有余震,我們輪流在這里‘巡邏’保護您,讓您睡個好覺。”

  “家長對老師的這種尊重讓我深受觸動。”王成宏語帶哽咽地說。

  “異地班”讓孩子可以接觸更加廣闊的世界。今年,共有466名學生從青海省玉樹州和果洛州各縣來到翔宇中學。

  “自信”——這是16歲的更尕昂寶來到這個學校最大的收獲。

  當班主任魏玉琪一頁頁翻看更尕昂寶的英文作業本時,欣慰地說:“從30分、50分,到如今還能拿滿分,更尕昂寶收獲了知識,也慢慢自信、陽光起來。”

  據翔宇中學執行校長韓丹回憶,十多年前第一批高原學子來到沈陽時,帶著青澀與懵懂,總是低頭走路。如今的孩子,會跑到你面前自信地說:“老師好!”

  不久前結束的翔宇中學運動會上,更尕昂寶懷著“為班級爭光”的心愿報了名,并在百米賽中第二個沖線。他還在籃球場上司職小前鋒,常和新結識的東北球友課后約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團結統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近幾年,青海省在省內外異地辦班,涉及10余省市20多所學校,培養學生上萬人。

  “教育讓孩子們走出大山和草原,是民族融合的‘連心橋’。”韓丹感慨地說,來自五湖四海的孩子們共同學習、生活,收獲了知識,也收獲了友誼。

  至今,已有超過3000名青海學子在翔宇中學接受了優質教育。在學校的會議室,一面錦旗格外引人注目。這是2008年至2023年全體畢業生共同贈送的,上面寫著:“十五春秋培育高原棟梁,海闊天遼銘記翔宇師恩。”

   “飛地學校”:讓“平凡夢想”開花

  “考上中央民族大學”——果洛西寧民族中學高三一班學生葉西才讓的課桌上,一張便簽紙寫著他的高考志愿。

  葉西才讓來自果洛州甘德縣青珍鄉,原以為考上大學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果洛州,地處青海東南部,平均海拔超過4200米,優秀師資、優質教育資源一度較為匱乏。

  2010年,上海開始對口支援果洛州。經過長期探索,兩地決定在海拔較低、基礎條件更好的西寧建設一所寄宿制中學。果洛西寧民族中學便成為上海市和果洛州為高原牧區學子打造的“飛地學校”。

  同時,上海選派7名援青干部人才“組團式”支援這所學校,并面向全國招募優秀教師。

  “學習生活環境改變了,教育資源豐富了,孩子們學習成績迅速提升。”來自上海、在青海工作近兩年的果洛西寧民族中學校長常途說,這所學校2019年建成,2022年首批高考生本科上線率約68%,創下果洛地區的歷史新高。“2023年,學校高考生本科上線率突破70%。”

  學校里,所有教室都配備了多媒體設備,不僅有音、體、美等專業教師,還成立了管樂團、空手道、機器人、書法等學生社團……

  良好的學習環境并不局限于課堂。葉西才讓說,學校還會組織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我們還有去江蘇、上海等大城市研學交流的機會。”

  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省果洛西寧民族中學考察時說,上海援建的這所中學,培養來自果洛牧區的各民族孩子,成效明顯,意義深遠。希望孩子們倍加珍惜這里的良好條件,心懷感恩、好好學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立志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努力為自己贏得人生出彩的機會。

  “總書記的殷切關懷,激勵著大家要努力學習、練好本領,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貢獻力量。”常途說。

  目前,果洛西寧民族中學的辦學經驗正在復制推廣。毗鄰西寧的青海海東市,江蘇、上海、青海三地攜手打造的另一所“飛地學校”——果洛海東中學正在加緊建設。

  果洛州教育局局長久邁旦增介紹,學校預計可容納3000名學生,是果洛西寧民族中學的3倍多,這兩個學校將來可承載果洛州高中教學人數的一半以上、初中教學人數的五分之一。

  “志愿教師”:在大山里點亮希望

  上升2.9個百分點!

  這是果洛州民族高級中學今年高考本科升學率相比去年的積極變化。在援青教師努力下,僅用3個月的時間,學校教育資源力量明顯增強。

  教師是學校最寶貴的財富。

  今年2月底,55歲的上海市魯迅中學數學教研組組長羅天華,和11位上海教師赴青海開展“組團式”教育對口幫扶工作。作為果洛州民族高級中學“數學學科工作室”負責人,上完第一節課后,羅天華有兩個感受:孩子們很認真但基礎薄弱;學習很努力但不善于思考和提問。

  對此,羅天華與其他援青教師仔細研討,帶領本校老師調整教學思路:以增強孩子學習動力與信心為導向,重塑學業水平評價體系……

  教學策略調整,效果明顯。課間,不少孩子抱著習題冊,圍成一圈請教老師。“這場景以前幾乎看不到,孩子們的學習熱情被‘點燃’了。”果洛民族高級中學數學教研組組長多杰才旦感慨頗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

  “剛來時頭疼,現在也時常睡不著覺,不過一看到孩子們成績提高,我就動力滿滿。”上海援青語文教師蔣紅武說。

  蔣紅武還與果洛三所州屬高中的6位語文教師組成教研團隊,共享資源、共同進步。“只要當地老師有提升業務的需求,我們會調動各方資源全力以赴。”蔣紅武說,今年她將帶領果洛州大武民族中學教師代表赴上海開展教研活動,共享最新的教研成果。

  一批又一批人接續不斷的努力,終將收獲豐碩的果實。

  2010年以來,上海、北京、江蘇、天津、浙江、山東等省市不斷深化教育援青工作,先后選派近2000名教師來青支教,培養教學管理、教研、教師骨干8000余名,為青海省的教育事業注入源源不斷的人才與動力,讓高原牧區的孩子綻放更加絢爛多彩的夢想。

推薦閱讀
全省經濟穩增長專題會召開 陳剛講話
青海廣播電視臺安多衛視開播40周年座談會召開
江蘇奧運冠軍走進青海湖 打卡快閃活動
瑪沁黃河路南社區:“五亮牌五直達”治理井然有序
青海新聞網有限公司調整招聘計劃及筆試公告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許可信息
西寧市入選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
西寧城西區啟動秋冬季文旅系列活動
24H熱點
真督實改暖民心 守護銀齡幸福夢
中共代表團訪問尼泊爾
青海同德農畜文旅特色產品秋季品銷會在西寧舉辦
探秘瓦里關
呼吸道疾病多發 “一老一小”如何應對專家建議老年...
王衛東赴城北區調研走在前作表率工作
9月西寧空氣質量交出滿分答卷
18名奧運健兒與青海學子零距離互動交流“奧運健兒...
奏響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諧樂章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果洛第二條330千伏電力通...
熱點圖片
青海門源:冷水魚帶來熱收益
青海門源:冷水魚帶...
青海高職“能工巧匠”高水平服務青海產業“四地”
青海高職“能工巧匠...
互助青繡產業基地亮相河湟
互助青繡產業基地亮...
以筆為犁千秋業 只在承前啟后中——寫在青海日報創刊75周年之際
以筆為犁千秋業 只在...
隆治鄉碩果盈枝頭
隆治鄉碩果盈枝頭
團結統一 行動一致 為現代化新青海建設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團結統一 行動一致 ...
“足”夠精彩!續寫“體育友誼”新故事
“足”夠精彩!續寫...
黃河水資源助力青海發展高原冷水魚產業
黃河水資源助力青海...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讓高原學子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教育援青記事

新華社
2024-10-22 08:27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讓高原學子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教育援青記事

新華社
2024-10-22 08:27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讓高原學子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教育援青記事

  • 2024-10-22 08:27:23
  • 來源:新華社

  教育是點亮高原孩子未來的明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全國一盤棋,相互幫助,特別是沿海地區要幫助西部地區,發達地區要幫助欠發達地區,都要找準角色。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就是教育對口幫扶,要把孩子們培養好,這有深遠的意義。

  新時代以來,我國把中西部教育置于全國教育總體格局中優先謀劃設計,保障每個孩子受教育的權利。新華社記者近期在青海采訪了解到,教育援青行動持續發力,不斷探索新舉措、搭建新平臺,如燈塔般照亮了孩子們的未來之路,讓高原牧區學子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

  “學在他鄉”:與更廣闊的世界相遇

  到模擬駕駛艙體驗飛機駕駛,在蹦極繩提拉下感受在月球“漫步”……今年國慶假期,遼寧省科技館迎來一批來自雪域高原的孩子——沈陽市翔宇中學的“異地班”學生。

  他們多數是第一次走下高原,第一次來到科技館。這一課,讓他們印象深刻。

  “好多東西以前只在書本和電視上看過,這次不僅看到了,還能體驗互動!”在科技館里參觀,來自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縣的更尕昂寶覺得“處處都很新鮮”,“我看了實驗秀,上了科技課,還見到了神奇的記里鼓車”。

  2008年起,受青海省教育廳委托,沈陽市翔宇中學開設“異地班”,青海高原牧區的孩子經過報名、選拔,可以到遼寧沈陽接受優質基礎教育。

  “高原牧區教育資源匱乏,但孩子和家長渴望得到優質教育的心情是迫切的。”翔宇中學負責民族教育工作的教師王成宏分享了一個感人的故事——

  2010年,玉樹地震后不久,王成宏帶隊去青海交接“異地班”相關工作。當時,震后條件還比較艱苦,晚上只能睡帳篷。深夜里,王成宏走出帳篷準備透口氣,卻看到令他難忘的一幕:帳篷外,靜靜地站著幾名學生家長。他們說:“王老師,怕還有余震,我們輪流在這里‘巡邏’保護您,讓您睡個好覺。”

  “家長對老師的這種尊重讓我深受觸動。”王成宏語帶哽咽地說。

  “異地班”讓孩子可以接觸更加廣闊的世界。今年,共有466名學生從青海省玉樹州和果洛州各縣來到翔宇中學。

  “自信”——這是16歲的更尕昂寶來到這個學校最大的收獲。

  當班主任魏玉琪一頁頁翻看更尕昂寶的英文作業本時,欣慰地說:“從30分、50分,到如今還能拿滿分,更尕昂寶收獲了知識,也慢慢自信、陽光起來。”

  據翔宇中學執行校長韓丹回憶,十多年前第一批高原學子來到沈陽時,帶著青澀與懵懂,總是低頭走路。如今的孩子,會跑到你面前自信地說:“老師好!”

  不久前結束的翔宇中學運動會上,更尕昂寶懷著“為班級爭光”的心愿報了名,并在百米賽中第二個沖線。他還在籃球場上司職小前鋒,常和新結識的東北球友課后約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團結統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近幾年,青海省在省內外異地辦班,涉及10余省市20多所學校,培養學生上萬人。

  “教育讓孩子們走出大山和草原,是民族融合的‘連心橋’。”韓丹感慨地說,來自五湖四海的孩子們共同學習、生活,收獲了知識,也收獲了友誼。

  至今,已有超過3000名青海學子在翔宇中學接受了優質教育。在學校的會議室,一面錦旗格外引人注目。這是2008年至2023年全體畢業生共同贈送的,上面寫著:“十五春秋培育高原棟梁,海闊天遼銘記翔宇師恩。”

   “飛地學校”:讓“平凡夢想”開花

  “考上中央民族大學”——果洛西寧民族中學高三一班學生葉西才讓的課桌上,一張便簽紙寫著他的高考志愿。

  葉西才讓來自果洛州甘德縣青珍鄉,原以為考上大學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果洛州,地處青海東南部,平均海拔超過4200米,優秀師資、優質教育資源一度較為匱乏。

  2010年,上海開始對口支援果洛州。經過長期探索,兩地決定在海拔較低、基礎條件更好的西寧建設一所寄宿制中學。果洛西寧民族中學便成為上海市和果洛州為高原牧區學子打造的“飛地學校”。

  同時,上海選派7名援青干部人才“組團式”支援這所學校,并面向全國招募優秀教師。

  “學習生活環境改變了,教育資源豐富了,孩子們學習成績迅速提升。”來自上海、在青海工作近兩年的果洛西寧民族中學校長常途說,這所學校2019年建成,2022年首批高考生本科上線率約68%,創下果洛地區的歷史新高。“2023年,學校高考生本科上線率突破70%。”

  學校里,所有教室都配備了多媒體設備,不僅有音、體、美等專業教師,還成立了管樂團、空手道、機器人、書法等學生社團……

  良好的學習環境并不局限于課堂。葉西才讓說,學校還會組織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我們還有去江蘇、上海等大城市研學交流的機會。”

  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省果洛西寧民族中學考察時說,上海援建的這所中學,培養來自果洛牧區的各民族孩子,成效明顯,意義深遠。希望孩子們倍加珍惜這里的良好條件,心懷感恩、好好學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立志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努力為自己贏得人生出彩的機會。

  “總書記的殷切關懷,激勵著大家要努力學習、練好本領,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貢獻力量。”常途說。

  目前,果洛西寧民族中學的辦學經驗正在復制推廣。毗鄰西寧的青海海東市,江蘇、上海、青海三地攜手打造的另一所“飛地學校”——果洛海東中學正在加緊建設。

  果洛州教育局局長久邁旦增介紹,學校預計可容納3000名學生,是果洛西寧民族中學的3倍多,這兩個學校將來可承載果洛州高中教學人數的一半以上、初中教學人數的五分之一。

  “志愿教師”:在大山里點亮希望

  上升2.9個百分點!

  這是果洛州民族高級中學今年高考本科升學率相比去年的積極變化。在援青教師努力下,僅用3個月的時間,學校教育資源力量明顯增強。

  教師是學校最寶貴的財富。

  今年2月底,55歲的上海市魯迅中學數學教研組組長羅天華,和11位上海教師赴青海開展“組團式”教育對口幫扶工作。作為果洛州民族高級中學“數學學科工作室”負責人,上完第一節課后,羅天華有兩個感受:孩子們很認真但基礎薄弱;學習很努力但不善于思考和提問。

  對此,羅天華與其他援青教師仔細研討,帶領本校老師調整教學思路:以增強孩子學習動力與信心為導向,重塑學業水平評價體系……

  教學策略調整,效果明顯。課間,不少孩子抱著習題冊,圍成一圈請教老師。“這場景以前幾乎看不到,孩子們的學習熱情被‘點燃’了。”果洛民族高級中學數學教研組組長多杰才旦感慨頗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

  “剛來時頭疼,現在也時常睡不著覺,不過一看到孩子們成績提高,我就動力滿滿。”上海援青語文教師蔣紅武說。

  蔣紅武還與果洛三所州屬高中的6位語文教師組成教研團隊,共享資源、共同進步。“只要當地老師有提升業務的需求,我們會調動各方資源全力以赴。”蔣紅武說,今年她將帶領果洛州大武民族中學教師代表赴上海開展教研活動,共享最新的教研成果。

  一批又一批人接續不斷的努力,終將收獲豐碩的果實。

  2010年以來,上海、北京、江蘇、天津、浙江、山東等省市不斷深化教育援青工作,先后選派近2000名教師來青支教,培養教學管理、教研、教師骨干8000余名,為青海省的教育事業注入源源不斷的人才與動力,讓高原牧區的孩子綻放更加絢爛多彩的夢想。

作者 黃豁 汪偉 張子琪
編輯:陳郁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久久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岛|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二区无码| 亚洲午夜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日本高清不卡中文字幕免费|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亚洲高清无码专区视频|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免费无码影视| 成人无码视频97免费| 欧美成人中文字幕在线看| 本道天堂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免费视频ww|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绿巨人 | 亚洲伊人成无码综合网|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第一页|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 二区 三区 中文字幕| 91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2020| 无码H肉动漫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120软件|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 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 AV无码免费永久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中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 麻豆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无线码|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16|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视频|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线中文在线资源 官网| 亚洲日韩v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 无码AV岛国片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