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陳郁 實習生 俞歡 報道)爐火燃燒,物料溶化,礦石變化,液體蠕動,電流流動,鋁閃亮誕生……
踏入位于青海省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甘河工業園區的青海百河鋁業生產車間,巨大的電解槽整齊排列,如同一座座鋼鐵堡壘,閃耀著金屬的光澤。隨著多功能天車在技術工人的控制下緩慢滑行,一個個裝滿鋁液的巨大鋁包被高高吊起,運送到電解槽旁,裝滿鋁液后運出電解車間。
電解鋁行業是我國重要的基礎原材料產業,也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點領域。隸屬青海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的百河鋁業是目前青海省最大的單體電解鋁生產企業,擁有70萬噸的電解鋁產能。在追求綠色低碳的青海,如何順潮流而行,加快實現轉型發展,成為百河鋁業的考題。

為了讓綠色低碳為企業高質量發展賦能,百河鋁業以技術創新、設備改造、新技術應用等方式推進節能減排、資源循環利用項目,助力企業駛入綠色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一方面,全力推進電解槽燃氣焙燒、全石墨化陰極電解槽技術探索實踐,為后續推廣最優節能技術提供可靠依據;另一方面,完成新鮮氧化鋁溜槽輸送項目,提升氧化鋁輸送效率,降低空壓機動力電耗,如期實現年節電量2063萬kWh目標。同時大力實施1#混合爐天然氣加熱方式技改,降低混合爐加熱電耗,并利用開槽陽極導電性能高、氣泡電阻小的優點,加快開槽陽極試驗與推廣工作。
據百河鋁業凈化車間副主任魏生貴介紹,目前,百河鋁業運用的全石墨化陰極電解槽技術可實現噸鋁節約電量150千瓦時的目標。不僅如此,日前剛改造投入使用的煙氣脫硫系統可實現35毫克/立方米超低排放,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硫5000多噸。同時,系統中所有設備冷卻水、凝結水均可回收利用,同時通過設置廢水反滲透濃縮減量+MVR結晶工藝裝置,實現廢水零排放。
目前,百河鋁業已成為青海省首家達到超低排放的電解鋁企業。今年年初,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2023年度綠色制造名單及試點推行“企業綠碼”有關事項,百河鋁業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

對于電解鋁企業而言,沒有電就沒有鋁,同理,沒有“綠色電”也就沒有“綠電鋁”。百河鋁業探索出“鋁業+光伏”新模式,大力實施光伏發電直接接入電解槽直流系統科技攻關,提升綠色用能水平,為擴大綠電制造比例邁出實質性一步。
“我們利用廠區空地、廠房屋頂、停車場等區域,全部鋪設上了藍色光伏板,總面積19萬平方米,建成容量18.3兆瓦的光伏項目,采用‘自發自用’模式,所發出的電量全部用于廠區生產用電消納。”百河鋁業生產管理部副主任謝祿告訴記者。
目前,百河鋁業生產主要以清潔能源為主,年總用電量約93億千瓦時,其中綠電使用比為79%,總用電量占青海省用電量的9.16%。百河鋁業“BHL”牌鋁錠為上海期貨交易品牌,通過了“四標體系”認證,取得了“碳足跡”“綠電鋁”“EPD”認證,獲得了“綠電生產”標識,成為青海省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
從1997年建廠到目前的綠色轉型,百河鋁業黨委書記兼執行董事長高峰感慨萬千。“我在1996年從事電解鋁行業以來,這里從開始的十米之內看不清人影到現在天藍、水清、空氣清爽,‘綠電鋁’為我們帶來了可持續發展的機遇。使用綠色電力生產的鋁產品,不僅降低了對傳統能源的依賴,還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為有綠色低碳原材料采購需求的企業提供了優質的選擇,讓這些企業能夠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材料性能、質量安全等關鍵指標上,從而推動整個產業鏈的綠色升級。”

“煤電鋁”向“綠電鋁”轉化,“鋁”“綠”結合擦出美麗的火花,傳統的高耗能產業由此實現華麗轉身,得以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這是青海省立足新發展階段,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的一次成功探索,也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助力國家“雙碳”目標實現的擔當和貢獻。
在持續發揮好青海“富光豐水風好地廣”的清潔能源資源優勢上,青海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進一步擦亮青海“綠電”金字招牌,為高質量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注入新的澎湃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