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詢”出社會關切 “答”出責任擔當
——省人大常委會專題詢問“黃河保護法、青海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落實情況”紀實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喬欣
發布時間:2024-10-08 07:22:45
編輯:崔永燾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黃河寧,天下平”。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實地考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發展情況,走遍黃河上中下游,為黃河保護治理、流域省區轉型發展指明了方向,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擘畫藍圖。

  當前,青海處于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要將現代化新青海的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就必須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生態保護的重大要求,凝聚起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產業“四地”的強大合力。

  目標清晰在前,青海如何作為?——為督促省政府及相關部門深入思考謀劃、研究解決問題,在法治軌道上推動黃河青海流域和湟水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決定在聽取和審議黃河保護法執法檢查報告的基礎上,以聯組會議的形式對全省落實黃河保護法和青海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情況進行專題詢問。

  專題詢問中,8位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省人大代表聚焦黃河青海流域高質量發展、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草原資源生態保護修復、水污染環境保護執法、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農業面源生態環境污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8個方面進行詢問,省水利廳、省生態環境廳等8個部門主要負責人現場應詢,在“一問一答”中回應關切,與會人員共同為加強黃河青海流域及湟水流域生態保護“把脈開方”、出謀劃策。

  【詢問實錄】

  總結經驗成績 直面短板問題

  “請問省水利廳,我省在水資源剛性約束、水土流失治理、水旱災害防御等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還存在哪些問題和短板?下一步將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切實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保障黃河安瀾?”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環資委主任委員郭臻先率先發問。

  省水利廳廳長劉澤軍應詢:省水利廳認真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首先是通過固化制度之基、實化管理之策、強化保護之力、優化配置之網,從嚴落實剛性約束,水資源支撐保障能力有效提升。其次是通過精準監測識變量、綜合治理減存量、強化監管遏增量,縱深推進綜合防治,流域水土保持成效逐步顯現。第三是健全指揮調度體系、健全防洪工程體系、健全監測預報體系、健全巡查排險體系,有效防范災害風險,水旱災害防御體系不斷健全。存在的問題和短板主要是“天上缺水、地上有水、貢獻了水、用不到水”,針對水資源供需矛盾仍然突出、水土流失治理存量較大、水旱災害防御壓力疊加等問題,下一步,我們將完善大保護大協同格局、實施最嚴格水資源保護利用制度,加大水生態保護治理力度,完善流域防洪減災體系。推進水利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推進在建水庫、灌區、農牧區供水、河道治理、水土保持等工程建設,推動引大濟湟工程投產達效,加快南水北調西線一期工程、引黃濟寧、引通濟柴、三灘引水等項目前期,構建以供水、灌溉、防洪、生態等功能為主的水網體系。

  “請問省林草局,我省將采取哪些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強草原資源生態保護修復力度,促進草畜平衡和草原生態功能進一步提升?”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玉樹州人大法制和監司委主任委員王永岬緊接著發問。

  省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書記、局長杜平貴應詢:近年來,全省草原呈現出總體改善、穩定向好的發展態勢,天然草原綜合植被蓋度不斷提高,生態服務功能逐步提升。與此同時,受氣候變化、自然災害、人為活動、人員力量、資金投入等多重因素影響,我省草原生態保護修復仍面臨一些突出問題。比如,退化草原治理任務艱巨,再如草種育繁推體系不健全、育種方向與市場需求脫節,再如,草畜矛盾較為突出,補獎收入不足畜牧業收入的十分之一,農牧民落實政策的積極性不高,影響草原生態保護和管理。下一步,我們將健全完善草原保護修復規劃、嚴格落實草原資源保護制度、科學開展草原修復治理、強化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管理、促進草原科學合理利用、切實抓好林草災害防控和安全生產,強化草原有害生物防控,完善省市縣鄉村五級監測預警體系,推進聯防聯治、社會化防治和無公害防治,每年防控草原有害生物3000萬畝(200萬公頃)以上。加強林草重點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強化災害監測預報預警,完善應急預案,及時做好防范,全力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順應發展需要 推動工作落實

  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環資委委員、海東市人大農環委主任委員冶蘭詢問:“請問省生態環境廳,在湟水河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如何進一步加強水環境質量監測,及早發現水質污染苗頭?如何持續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違規設置排污口等各類環境違法行為?”

  省生態環境廳廳長湯宛峰應詢:生態環境部門的主責主業是監測監管督察執法,監測和執法正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最重要的基礎。近年來,我們不斷提升湟水河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加大執法力度。加強監測方面,嚴格按照《條例》第二十二條相關要求,在湟水流域布設地表水國控、省控監測斷面32個,督促流域內85家重點涉水排污單位安裝水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測設備,實現了對流域水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的實時監控。強化執法方面,嚴格按照《條例》第四章法律責任中相關規定,持續開展湟水流域枯水期水污染防治專項執法,加大對湟水流域涉水排污單位執法監督力度,嚴厲打擊生態環境違法行為,經過不懈努力,“十四五”以來湟水流域32個國省控斷面年均水質全部達到優良。湟水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雖然取得較大成效,但在監測執法能力和體系現代化、服務高質量發展上還需持續用力。下一步,在進一步加強水環境質量監測,及早發現水質污染苗頭方面,我們將圍繞《條例》第二十二條關于“建立統一的環境監測數據庫和水環境安全預警系統”等要求,健全完善監測網絡、強化監測數據分析應用、拓展監測領域,嚴懲環境違法行為,強化問題整改、提升執法能力,推行以污染源自動監測為主的非現場檢查手段、推廣應用“科技哨兵+精準執法”智慧監管模式。強化層級監督和內部約束,豐富執法練兵形式和內容,不斷增強執法人員及時發現問題、依法查處違法行為的能力。

  “請問省發展改革委,在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統籌生態環境保護和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我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還將采取哪些具體措施?”省人大常委會委員、財經委員會委員薛潔接連提出三個方面的問題。

  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崔智應詢:黃河保護法實施以來,省發展改革委認真履行省委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能,為現代化新青海建設積蓄力量,一是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加快建設,二是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設勢頭強勁,三是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開創新局,四是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多點發力,五是綠色算力蓬勃發展。同時,注重以科技創新賦能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新能源、新材料、有色冶金、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產業由大變強。我們將進一步細化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防災減災、綠色轉型、深化改革、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保護弘揚黃河文化“七項重點任務”,進一步破解體制性機制性難題,更好扛起源頭責任、干流擔當。同時,我們將聚焦全面推動黃河青海流域高質量發展,因地制宜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以綠電綠算為引領的新質生產力、持續強化科技創新兩輪驅動、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積極打造城市群都市圈增長極,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加大力度優化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路子。

  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環資委委員才讓太詢問:“請問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針對我省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開展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下一步還將采取哪些措施切實補足短板、解決問題?”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吳志城回答:通過開展調查研究、推動設施建設、強化日常監管、做好服務保障、建立長效機制等一系列具體舉措,我省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首先是通過完成污水收集處理缺口摸底、摸排核查重點垃圾設施、分析研究小型垃圾焚燒設施普適性,開展調查研究,全面摸清設施底數短板。其次是爭取“兩重”“兩新”支持、自上而下謀劃儲備項目、推進重點設施建設改造,搶抓政策機遇,持續補齊設施建設短板。第三是通過建立監管長效機制、強化行業監督檢查,提高監管質效,提升規范化管理水平。第四是通過開展湟水流域水質綜合整治、推進環青海湖地區生活垃圾治理等,聚焦突出問題,深化隱患排查整治。在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方面、水沙調控與防洪安全方面、促進高質量發展方面、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方面認真履行法定職責并取得顯著成效。下一步,我們將結合“聚焦三江源、河湟谷地、青海湖、祁連山等重點區域流域、生態功能區和人口聚居區,自九月中旬起,利用100余天,牽頭開展城鄉垃圾、城鎮生活污水、工程建設領域垃圾污水整治提升專項行動”等近期主要工作安排和“擬于2025年至2027年分階段、分片區、分層級推動形成‘源頭分類、區域統籌、焚燒優先、建管一體’的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和‘廠網一體、建運一體、城鄉一體’的生活污水治理模式”等遠期重點推進事項,堅持遠近結合、系統治理、標本兼治,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提品質,以非常之舉做好黃河保護和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

  回應群眾關切 共建“大美青海”

  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武玉嶂詢問:“請問省農業農村廳,目前全省每年化肥、農藥、農膜的使用量分別是多少,開展減量增效行動以來,分別有多大程度的降低?廢棄農膜的回收處理措施有哪些,還將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進一步減少農業面源污染?”

  省農業農村廳廳長靳生壽回答:近年來,我省始終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科學調整化肥、農藥使用結構,加強農用地膜使用管理,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2023年,農業生產使用化肥11.91萬噸、化學農藥994.5噸、農用地膜約6720噸。2024年,截至8月底,使用化肥9.8萬噸、化學農藥981.5噸、農用地膜約4850噸。關于化肥使用情況:從2022年開始化肥減量趨于平緩,2022年12.38萬噸,2023年11.91萬噸。按照“雙減”行動化肥減量需達到25%以上的目標,全省從2019年的18.06萬噸降至2023年的11.91萬噸,減幅34%,實現減量目標。從減量成效看,糧食畝產從2019年的246.9公斤提高到2023年的254.14公斤,實現化肥減量糧食增產。關于農藥使用情況:從2022年開始農藥減量趨于平緩,2022年為999.3噸,2023年為994.5噸。按照“雙減”行動農藥減量需達到20%以上的目標,全省從2019年的1398.4噸降至2023年的994.5噸,減幅28.8%,實現減量目標,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和提質增效。通過探索應用全生物降解膜、推廣應用0.015毫米標準加厚地膜、提高機械化撿拾率,支持殘膜回收定點加工企業,落實屬地責任等方式加強殘膜回收利用。農業農村部門將著重從“減、替、防、治”四個方面綜合施策,繼續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控。“減”,就是通過推廣適用的科學施肥用藥等技術,持續減少化肥、農藥、普通農用地膜使用總量。“替”,就是逐步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生物農藥替代化學農藥,降解膜替代普通膜。“防”,就是加強綠色防控技術應用,逐步擴大生物、物理手段的防控面。“治”,就是進一步加強秸稈和畜禽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地膜回收利用等,不斷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尤偉利詢問:“請問省自然資源廳,我省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與修復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下一步有什么安排部署,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省自然資源廳廳長楊揚應詢:《黃河保護法》實施一年多來,自然資源系統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理念,正確處理好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等重大關系,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推進全省生態保護修復,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一是扎實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二是全面推進完成黃河流域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下一步,我廳將始終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全方位、全過程、全要素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一方面,如期完成湟水山水項目建設和驗收評估。進一步增強工作主動性,強化責任落實,加快工作進度,嚴格落實項目管理辦法、資金管理辦法等工作制度,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保質保量完成好工程建設各項目標任務,閉環做好生態修復成效評估。另一方面,統籌謀劃布局青海湖流域山水工程。我們已經多渠道向相關國家部委請求實施青海湖流域山水工程,正在研究編制《青海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實施方案》,為爭取國家“十五五”山水工程資金做好準備。青海湖山水工程擬將海西州天峻縣、海南州共和縣、海北州海晏縣和剛察縣納入工程實施范圍,以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提升水土保持功能為導向,持續推進布哈河、泉吉河、倒淌河水生態綜合治理,開展河湖岸線修復、剛毛藻水華治理,加強濕地保護修復與退化草地治理,有序推進沙化土地與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保護青海湖裸鯉、普氏原羚、珍稀鳥類等野生動植物棲息地,保護和恢復區域生態功能,以良好的生態基礎助力青海湖國家公園建設,努力在推進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更大進展,為建設美麗青海作出積極貢獻。

  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左旭明詢問:“請問省文化和旅游廳,我省在挖掘、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推動實現《黃河青海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中到2025年,河湟文化影響力明顯擴大,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知名度更加響亮,‘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的美譽度不斷提高的目標?”

  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董富海應詢:近年來,全省文旅系統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與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有機結合,加強黃河生態保護,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不斷加強頂層設計,開展系統研究;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傳承歷史文脈;強化非遺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推動藝術創作生產,唱響黃河聲音;深度挖掘文化內涵,促進文旅融合;持續加大宣傳力度,聯合沿黃八。▍^)文化和旅游廳舉辦“行走黃河源頭 旅讀大美青海”2023首屆(青海)黃河文化旅游帶宣傳推廣系列活動,發布《2023中國黃河旅游發展指數報告》,舉辦黃河文化旅游帶宣傳推廣聯盟大會,開展“天下黃河我來說”“直播黃河”“黃河民歌集”等十余項以黃河為主題的活動,舉辦沿黃九。▍^)文化館聯盟成立儀式及惠民演出,以沿黃省區聯動、省內沿黃市州聯動等,多維度展現黃河文化旅游魅力,助推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游帶,“全力”講好黃河故事。接下來,我們將積極融入國家重大戰略,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強化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傳承弘揚河湟文化。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加快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持續提升宣傳推廣質效,用足用好部省合作、東西部協作、對口援青等機制,聯動開展“組團式”宣傳推介,面向東南亞、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長三角、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目標客群開展精準營銷,不斷提升宣傳推介工作水平。持續深化與央視、新華社等主流媒體和抖音、微博等新媒體平臺合作,創新宣傳方式、豐富載體內容,讓大美青海“走出去”,引更多游客“走進來”,進一步提升“山宗水源、大美青海”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

  三個多小時的時間里,與會的8位委員和代表動真碰硬,不預設答案,問出了實情,問到了癥結,8位應詢人員態度誠懇、直面問題,不照本宣科、不推諉回避,答出了原委、答出了對策、答出了承諾。

  “詢問應詢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問得準確、抓住了關鍵,答得到位、回應了關切,在問答之間對全省貫徹實施黃河保護法和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工作中存在的差距不足,剖析了根源、明確了思路、提出了對策,也凝聚了共識”,省人大環資委負責人表示,“省人大環資委將持續加強跟蹤監督,推動問題解決,對各廳局在應詢中提到的一些困難和問題,進行認真梳理研究,并體現到審議意見中,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把這次專題詢問的成果運用好,共同推進法律法規的有效實施。”

推薦閱讀
我省舉行2024年烈士紀念日活動 陳剛出席
吳曉軍:用心用情用功保安全促消費增活力
青海加強國慶假期應急值守工作
青海省生態攝影書畫展舉行
第二屆“你好,青!本W絡短視頻比賽公告
2024年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候選名單的公示
青海海北:落實2050萬元牛羊出欄獎補資金
青海海東:“文旅融合+”繪就民族團結新圖景
24H熱點
【祖國好 家鄉美】為草原孩子撐起更好的未來
【鄉村振興在青!壳嗌街虚L出“詩意莊廓”
【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黨旗輝映新征程 實干篤...
青海民和:“夜經濟”助燃城市煙火氣
青海互助:國慶長假接待游客12.9萬人次
【大道向前 天路放歌——紀念“兩路”通車70周年】...
青海省生態環境廳13項措施強化重點項目環評服務
國慶假期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科普館訪客量破萬人次 ...
國慶假期青海湖景區接待游客9.6萬人次
假日經濟“熱辣滾燙” 消費市場“活力十足”——國...
熱點圖片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國慶見聞】假日新風拂面來 多彩生活繪新篇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
玉樹牦牛隊“出戰”貴州“村超”
玉樹牦牛隊“出戰”...
【祖國好 家鄉美】歲月不改育人志
【祖國好 家鄉美】歲...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青海故事】黃河岸邊,貢菜地里話豐收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
搶抓黃金施工期 重點項目穩步推進
搶抓黃金施工期 重點...
筆潤山河 共慶華誕
筆潤山河 共慶華誕
【探尋雪豹之都】“尕豹兒”帶你走進雪豹之都——“游西寧‘雪豹之都’大科普”系列宣傳活動城北區接力第四棒
【探尋雪豹之都】“...
【文化中國行】一場賈爾藏村的古今對話——“探訪青!毕盗袌蟮乐
【文化中國行】一場...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詢”出社會關切 “答”出責任擔當
——省人大常委會專題詢問“黃河保護法、青海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落實情況”紀實

青海日報
2024-10-08 07:22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詢”出社會關切 “答”出責任擔當
——省人大常委會專題詢問“黃河保護法、青海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落實情況”紀實

青海日報
2024-10-08 07:22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詢”出社會關切 “答”出責任擔當
——省人大常委會專題詢問“黃河保護法、青海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落實情況”紀實

  • 2024-10-08 07:22:45
  • 來源:青海日報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黃河寧,天下平”。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實地考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發展情況,走遍黃河上中下游,為黃河保護治理、流域省區轉型發展指明了方向,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擘畫藍圖。

  當前,青海處于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要將現代化新青海的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就必須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生態保護的重大要求,凝聚起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產業“四地”的強大合力。

  目標清晰在前,青海如何作為?——為督促省政府及相關部門深入思考謀劃、研究解決問題,在法治軌道上推動黃河青海流域和湟水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決定在聽取和審議黃河保護法執法檢查報告的基礎上,以聯組會議的形式對全省落實黃河保護法和青海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情況進行專題詢問。

  專題詢問中,8位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省人大代表聚焦黃河青海流域高質量發展、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草原資源生態保護修復、水污染環境保護執法、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農業面源生態環境污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8個方面進行詢問,省水利廳、省生態環境廳等8個部門主要負責人現場應詢,在“一問一答”中回應關切,與會人員共同為加強黃河青海流域及湟水流域生態保護“把脈開方”、出謀劃策。

  【詢問實錄】

  總結經驗成績 直面短板問題

  “請問省水利廳,我省在水資源剛性約束、水土流失治理、水旱災害防御等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還存在哪些問題和短板?下一步將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切實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保障黃河安瀾?”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環資委主任委員郭臻先率先發問。

  省水利廳廳長劉澤軍應詢:省水利廳認真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首先是通過固化制度之基、實化管理之策、強化保護之力、優化配置之網,從嚴落實剛性約束,水資源支撐保障能力有效提升。其次是通過精準監測識變量、綜合治理減存量、強化監管遏增量,縱深推進綜合防治,流域水土保持成效逐步顯現。第三是健全指揮調度體系、健全防洪工程體系、健全監測預報體系、健全巡查排險體系,有效防范災害風險,水旱災害防御體系不斷健全。存在的問題和短板主要是“天上缺水、地上有水、貢獻了水、用不到水”,針對水資源供需矛盾仍然突出、水土流失治理存量較大、水旱災害防御壓力疊加等問題,下一步,我們將完善大保護大協同格局、實施最嚴格水資源保護利用制度,加大水生態保護治理力度,完善流域防洪減災體系。推進水利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推進在建水庫、灌區、農牧區供水、河道治理、水土保持等工程建設,推動引大濟湟工程投產達效,加快南水北調西線一期工程、引黃濟寧、引通濟柴、三灘引水等項目前期,構建以供水、灌溉、防洪、生態等功能為主的水網體系。

  “請問省林草局,我省將采取哪些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強草原資源生態保護修復力度,促進草畜平衡和草原生態功能進一步提升?”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玉樹州人大法制和監司委主任委員王永岬緊接著發問。

  省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書記、局長杜平貴應詢:近年來,全省草原呈現出總體改善、穩定向好的發展態勢,天然草原綜合植被蓋度不斷提高,生態服務功能逐步提升。與此同時,受氣候變化、自然災害、人為活動、人員力量、資金投入等多重因素影響,我省草原生態保護修復仍面臨一些突出問題。比如,退化草原治理任務艱巨,再如草種育繁推體系不健全、育種方向與市場需求脫節,再如,草畜矛盾較為突出,補獎收入不足畜牧業收入的十分之一,農牧民落實政策的積極性不高,影響草原生態保護和管理。下一步,我們將健全完善草原保護修復規劃、嚴格落實草原資源保護制度、科學開展草原修復治理、強化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管理、促進草原科學合理利用、切實抓好林草災害防控和安全生產,強化草原有害生物防控,完善省市縣鄉村五級監測預警體系,推進聯防聯治、社會化防治和無公害防治,每年防控草原有害生物3000萬畝(200萬公頃)以上。加強林草重點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強化災害監測預報預警,完善應急預案,及時做好防范,全力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順應發展需要 推動工作落實

  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環資委委員、海東市人大農環委主任委員冶蘭詢問:“請問省生態環境廳,在湟水河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如何進一步加強水環境質量監測,及早發現水質污染苗頭?如何持續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違規設置排污口等各類環境違法行為?”

  省生態環境廳廳長湯宛峰應詢:生態環境部門的主責主業是監測監管督察執法,監測和執法正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最重要的基礎。近年來,我們不斷提升湟水河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加大執法力度。加強監測方面,嚴格按照《條例》第二十二條相關要求,在湟水流域布設地表水國控、省控監測斷面32個,督促流域內85家重點涉水排污單位安裝水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測設備,實現了對流域水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的實時監控。強化執法方面,嚴格按照《條例》第四章法律責任中相關規定,持續開展湟水流域枯水期水污染防治專項執法,加大對湟水流域涉水排污單位執法監督力度,嚴厲打擊生態環境違法行為,經過不懈努力,“十四五”以來湟水流域32個國省控斷面年均水質全部達到優良。湟水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雖然取得較大成效,但在監測執法能力和體系現代化、服務高質量發展上還需持續用力。下一步,在進一步加強水環境質量監測,及早發現水質污染苗頭方面,我們將圍繞《條例》第二十二條關于“建立統一的環境監測數據庫和水環境安全預警系統”等要求,健全完善監測網絡、強化監測數據分析應用、拓展監測領域,嚴懲環境違法行為,強化問題整改、提升執法能力,推行以污染源自動監測為主的非現場檢查手段、推廣應用“科技哨兵+精準執法”智慧監管模式。強化層級監督和內部約束,豐富執法練兵形式和內容,不斷增強執法人員及時發現問題、依法查處違法行為的能力。

  “請問省發展改革委,在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統籌生態環境保護和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我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還將采取哪些具體措施?”省人大常委會委員、財經委員會委員薛潔接連提出三個方面的問題。

  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崔智應詢:黃河保護法實施以來,省發展改革委認真履行省委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能,為現代化新青海建設積蓄力量,一是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加快建設,二是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設勢頭強勁,三是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開創新局,四是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多點發力,五是綠色算力蓬勃發展。同時,注重以科技創新賦能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新能源、新材料、有色冶金、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產業由大變強。我們將進一步細化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防災減災、綠色轉型、深化改革、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保護弘揚黃河文化“七項重點任務”,進一步破解體制性機制性難題,更好扛起源頭責任、干流擔當。同時,我們將聚焦全面推動黃河青海流域高質量發展,因地制宜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以綠電綠算為引領的新質生產力、持續強化科技創新兩輪驅動、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積極打造城市群都市圈增長極,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加大力度優化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路子。

  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環資委委員才讓太詢問:“請問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針對我省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開展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下一步還將采取哪些措施切實補足短板、解決問題?”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吳志城回答:通過開展調查研究、推動設施建設、強化日常監管、做好服務保障、建立長效機制等一系列具體舉措,我省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首先是通過完成污水收集處理缺口摸底、摸排核查重點垃圾設施、分析研究小型垃圾焚燒設施普適性,開展調查研究,全面摸清設施底數短板。其次是爭取“兩重”“兩新”支持、自上而下謀劃儲備項目、推進重點設施建設改造,搶抓政策機遇,持續補齊設施建設短板。第三是通過建立監管長效機制、強化行業監督檢查,提高監管質效,提升規范化管理水平。第四是通過開展湟水流域水質綜合整治、推進環青海湖地區生活垃圾治理等,聚焦突出問題,深化隱患排查整治。在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方面、水沙調控與防洪安全方面、促進高質量發展方面、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方面認真履行法定職責并取得顯著成效。下一步,我們將結合“聚焦三江源、河湟谷地、青海湖、祁連山等重點區域流域、生態功能區和人口聚居區,自九月中旬起,利用100余天,牽頭開展城鄉垃圾、城鎮生活污水、工程建設領域垃圾污水整治提升專項行動”等近期主要工作安排和“擬于2025年至2027年分階段、分片區、分層級推動形成‘源頭分類、區域統籌、焚燒優先、建管一體’的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和‘廠網一體、建運一體、城鄉一體’的生活污水治理模式”等遠期重點推進事項,堅持遠近結合、系統治理、標本兼治,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提品質,以非常之舉做好黃河保護和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

  回應群眾關切 共建“大美青海”

  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武玉嶂詢問:“請問省農業農村廳,目前全省每年化肥、農藥、農膜的使用量分別是多少,開展減量增效行動以來,分別有多大程度的降低?廢棄農膜的回收處理措施有哪些,還將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進一步減少農業面源污染?”

  省農業農村廳廳長靳生壽回答:近年來,我省始終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科學調整化肥、農藥使用結構,加強農用地膜使用管理,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2023年,農業生產使用化肥11.91萬噸、化學農藥994.5噸、農用地膜約6720噸。2024年,截至8月底,使用化肥9.8萬噸、化學農藥981.5噸、農用地膜約4850噸。關于化肥使用情況:從2022年開始化肥減量趨于平緩,2022年12.38萬噸,2023年11.91萬噸。按照“雙減”行動化肥減量需達到25%以上的目標,全省從2019年的18.06萬噸降至2023年的11.91萬噸,減幅34%,實現減量目標。從減量成效看,糧食畝產從2019年的246.9公斤提高到2023年的254.14公斤,實現化肥減量糧食增產。關于農藥使用情況:從2022年開始農藥減量趨于平緩,2022年為999.3噸,2023年為994.5噸。按照“雙減”行動農藥減量需達到20%以上的目標,全省從2019年的1398.4噸降至2023年的994.5噸,減幅28.8%,實現減量目標,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和提質增效。通過探索應用全生物降解膜、推廣應用0.015毫米標準加厚地膜、提高機械化撿拾率,支持殘膜回收定點加工企業,落實屬地責任等方式加強殘膜回收利用。農業農村部門將著重從“減、替、防、治”四個方面綜合施策,繼續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控。“減”,就是通過推廣適用的科學施肥用藥等技術,持續減少化肥、農藥、普通農用地膜使用總量。“替”,就是逐步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生物農藥替代化學農藥,降解膜替代普通膜。“防”,就是加強綠色防控技術應用,逐步擴大生物、物理手段的防控面。“治”,就是進一步加強秸稈和畜禽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地膜回收利用等,不斷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尤偉利詢問:“請問省自然資源廳,我省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與修復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下一步有什么安排部署,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省自然資源廳廳長楊揚應詢:《黃河保護法》實施一年多來,自然資源系統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理念,正確處理好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等重大關系,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推進全省生態保護修復,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一是扎實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二是全面推進完成黃河流域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下一步,我廳將始終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全方位、全過程、全要素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一方面,如期完成湟水山水項目建設和驗收評估。進一步增強工作主動性,強化責任落實,加快工作進度,嚴格落實項目管理辦法、資金管理辦法等工作制度,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保質保量完成好工程建設各項目標任務,閉環做好生態修復成效評估。另一方面,統籌謀劃布局青海湖流域山水工程。我們已經多渠道向相關國家部委請求實施青海湖流域山水工程,正在研究編制《青海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實施方案》,為爭取國家“十五五”山水工程資金做好準備。青海湖山水工程擬將海西州天峻縣、海南州共和縣、海北州海晏縣和剛察縣納入工程實施范圍,以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提升水土保持功能為導向,持續推進布哈河、泉吉河、倒淌河水生態綜合治理,開展河湖岸線修復、剛毛藻水華治理,加強濕地保護修復與退化草地治理,有序推進沙化土地與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保護青海湖裸鯉、普氏原羚、珍稀鳥類等野生動植物棲息地,保護和恢復區域生態功能,以良好的生態基礎助力青海湖國家公園建設,努力在推進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更大進展,為建設美麗青海作出積極貢獻。

  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左旭明詢問:“請問省文化和旅游廳,我省在挖掘、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推動實現《黃河青海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中到2025年,河湟文化影響力明顯擴大,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知名度更加響亮,‘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的美譽度不斷提高的目標?”

  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董富海應詢:近年來,全省文旅系統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與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有機結合,加強黃河生態保護,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不斷加強頂層設計,開展系統研究;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傳承歷史文脈;強化非遺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推動藝術創作生產,唱響黃河聲音;深度挖掘文化內涵,促進文旅融合;持續加大宣傳力度,聯合沿黃八省(區)文化和旅游廳舉辦“行走黃河源頭 旅讀大美青海”2023首屆(青海)黃河文化旅游帶宣傳推廣系列活動,發布《2023中國黃河旅游發展指數報告》,舉辦黃河文化旅游帶宣傳推廣聯盟大會,開展“天下黃河我來說”“直播黃河”“黃河民歌集”等十余項以黃河為主題的活動,舉辦沿黃九。▍^)文化館聯盟成立儀式及惠民演出,以沿黃省區聯動、省內沿黃市州聯動等,多維度展現黃河文化旅游魅力,助推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游帶,“全力”講好黃河故事。接下來,我們將積極融入國家重大戰略,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強化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傳承弘揚河湟文化。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加快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持續提升宣傳推廣質效,用足用好部省合作、東西部協作、對口援青等機制,聯動開展“組團式”宣傳推介,面向東南亞、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長三角、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目標客群開展精準營銷,不斷提升宣傳推介工作水平。持續深化與央視、新華社等主流媒體和抖音、微博等新媒體平臺合作,創新宣傳方式、豐富載體內容,讓大美青海“走出去”,引更多游客“走進來”,進一步提升“山宗水源、大美青海”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

  三個多小時的時間里,與會的8位委員和代表動真碰硬,不預設答案,問出了實情,問到了癥結,8位應詢人員態度誠懇、直面問題,不照本宣科、不推諉回避,答出了原委、答出了對策、答出了承諾。

  “詢問應詢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問得準確、抓住了關鍵,答得到位、回應了關切,在問答之間對全省貫徹實施黃河保護法和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工作中存在的差距不足,剖析了根源、明確了思路、提出了對策,也凝聚了共識”,省人大環資委負責人表示,“省人大環資委將持續加強跟蹤監督,推動問題解決,對各廳局在應詢中提到的一些困難和問題,進行認真梳理研究,并體現到審議意見中,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把這次專題詢問的成果運用好,共同推進法律法規的有效實施。”

作者 喬欣
編輯:崔永燾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老色鬼| 伊人久久无码精品中文字幕| 制服丝袜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爆乳无码一区二区麻豆|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人妻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免费 | 人妻丰满熟妇岳AV无码区HD| 中文字幕网伦射乱中文| 亚洲AV无码国产在丝袜线观看| 无码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韩日美无码精品无码|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MV在线视频3|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久久99| 熟妇人妻VA精品中文字幕| 午夜人性色福利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一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鲁网中文电影| 最近免费2019中文字幕大全| AV成人午夜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 久久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播放| 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资源网| 国产中文欧美日韩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V成人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新版天堂资源中文8在线| 一级片无码中文字幕乱伦| h无码动漫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二区|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一区 二区 三区 中文字幕|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