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青海化隆:統種共富 讓村民當上“甩手掌柜”
作者:呂錦武
發布時間:2024-09-25 07:03:24
編輯:何繼紅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地處青海省東部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過渡地帶,地形有“八山一水一分川”一說。自去年以來,化隆縣探索農村產業發展新路徑,率先在巴燕鎮創新推行“黨建引領、支部領辦、村民入股、統種共富”的新型土地種植模式,通過前期調研、宣傳引導等方式,讓農村“小田變大田”,以產業振興助推鄉村全面振興,推動實現共同富裕。

  由于巴燕鎮金家莊村村民在外開辦拉面館達110多家,全村近三分之二的人常年在外,村里困難群體留守現象突出,土地耕種難題逐年顯現。同時,受地形限制,村里耕地細碎、小田分散,加之傳統的種植模式,土地規模化、生產機械化經營程度低,種植效益一直不高。

  “以前,這些地都是荒山荒坡,機械進不來,產量上不去,一年到頭也沒有多少收入。現在,村里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銷售,實現了生產的規模化和集約化,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農民收入。我把自家的7畝土地入股承包給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種植,不僅有一畝地60元的保底金,年底還能領到土地收益的分紅。”村民韓俊德說。

  思路決定出路。2023年,由金家莊村黨支部領辦,金家莊村成立了全省第一個由村民將土地入股到集體的專業合作社——化隆金麥田集體種植專業合作社,吸引67戶農民自愿以土地入股,將集中連片的66.67公頃土地統一整合后,實施集體化經營,實現生產流程、農產品質量標準化。

  巴燕鎮黨委副書記韓永飛說,化隆金麥田集體種植專業合作社在金家莊村實現首次開耕,標志著“統種共富”農業發展模式在巴燕鎮落地開花,為巴燕農產品提檔升級探索了新路徑,搭建了新平臺,有效激活了村集體經濟的造血功能,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從“保底型”向“發展型”轉變。

  今年,化隆金麥田集體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青薯九號”馬鈴薯133.3公頃,預計村集體收益50萬元,入股村民畝均增收200元至300元。同時,在春耕和秋收期間,為轄區脫貧戶、監測戶提供臨時性就業崗位120個,工資性收入達7.2萬元。

  在金家莊村的影響和帶動下,昂思多鎮德加村黨支部也實施“統種共富”土地合作經營模式,引導農戶將土地以入股的方式讓村集體經營,實現產業增效,農民增收。

  2024年,德加村300余戶村民自愿將253.3公頃土地入股到村集體股份制合作社。“土地交給村集體,由專人負責種管收,村民可以當‘甩手掌柜’,年底等著分紅就行了,村民還能騰出時間務工增收。”德加村委會主任朱公保才旦說。

  自“統種共富”推進以來,德加村添置了輪式拖拉機、液壓翻轉犁、旋耕機等大型機械,優先考慮有技術、有經驗的村民們參與進來,力求實現土地規模化、集約化,實施科學化管理,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今年以來,已累計帶動本村及周邊村的50余名村民務工增收。

  “我是一名農機手,在合作社從事農機駕駛工作,一年的農活主要集中在春種和秋收時段,每個月工資6000多元,既能顧家又能掙錢。”扎西當智高興地說。

  眼下,正值秋收時節,扎西當智正密切關注著天氣變化,隨時組織機械搶收青稞……

  朱公保才旦說,2018年,德加村抓住化隆縣實施村集體經濟破零項目時機,成立了化昂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利用本村綠色青稞種植的優勢,因勢利導,進一步挖掘綠色青稞的價值,發展青稞釀酒企業,形成“綠色種植+深加工+銷售”產業鏈,以加工青稞酒、石磨炒面、青稞面為主,實現第一、第二、第三產業融合發展。

  走進青稞加工車間,石磨旋轉的聲音不絕于耳,一股股麥香味撲鼻而來。記者看到,村民郭有錄一邊忙著往石磨里添加青稞,一邊收集加工而成的新鮮青稞炒面,而一旁的村民萬瑪吉裝袋、稱重、封口。兩人配合默契,不到30分鐘,十幾袋青稞炒面打包完成。

  與此同時,青稞酒釀造車間大鍋里正煮著青稞,陣陣熱氣不斷冒出來。一粒粒青稞經過一道道工序,釀成了甘甜醇正的青稞美酒。

  今年,德加村集體經濟收益達20萬元,收益后,純收益金的80%分紅給入股農戶,20%分紅給村集體,繼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入股村民每畝增收200元至300元。

  “統種共富模式和傳統的土地承包經營最大的區別是村集體經營、財產也由村集體所有和支配,這種模式最大的受益者是老百姓和村集體經濟。”朱公保才旦深有感觸地說。

  截至目前,化隆縣開展“統種共富”試點13個鄉鎮33個村,參與農戶達3242戶,入股面積1446公頃,主要種植馬鈴薯、油菜、青稞、黑青稞等農作物,目前迎來了豐收期。

推薦閱讀
青海省慶祝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周年大會舉行
省政府黨組會議召開 吳曉軍主持
青海全面提升殘疾人福利服務保障水平
青海又增1條全國鄉村休閑旅游秋季精品線路
2024年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候選名單的公示
青海新聞網有限公司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公告
青海海西:“聚寶盆”開出“石榴花”
“畜”勢勃發 滿“牧”皆景
24H熱點
【改革在基層·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三位市民的辦...
【鄉村振興在青海】紅嶺村的皮影“大戲”
【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雕刻”幸福生活
【祖國好 家鄉美】達娃尖參的創業路
打卡兩江福地 承襲千年文脈
青海海西州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展示暨2024年農...
青海省首家藍莓全產業鏈現代觀光都市農園項目落地
青海海東市第二屆中小學生足球和籃球聯賽開幕
【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黨旗輝映新征程 實干篤...
持續發揮減稅降費作用 青海稅務賦能科技創新和制造...
熱點圖片
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秋景如畫
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
“長江和她的源頭”自然教育巡回大篷車活動首站在上海精彩啟幕
“長江和她的源頭”...
喜看高原好豐景
喜看高原好豐景
我省舉辦第十五屆“中國統計開放日”宣傳活動
我省舉辦第十五屆“...
【致敬我們的時代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青藏鐵路建設碩果累累
【致敬我們的時代 奮...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青海故事】“光伏村”里的綠色“雙碳夢”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
“雪豹之都”,西寧這樣煉成
“雪豹之都”,西寧...
“沃土5號”馬鈴薯帶來豐收喜悅
“沃土5號”馬鈴薯帶...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青海化隆:統種共富 讓村民當上“甩手掌柜”

西海都市報
2024-09-25 07:03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青海化隆:統種共富 讓村民當上“甩手掌柜”

西海都市報
2024-09-25 07:03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青海化隆:統種共富 讓村民當上“甩手掌柜”

  • 2024-09-25 07:03:24
  • 來源:西海都市報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地處青海省東部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過渡地帶,地形有“八山一水一分川”一說。自去年以來,化隆縣探索農村產業發展新路徑,率先在巴燕鎮創新推行“黨建引領、支部領辦、村民入股、統種共富”的新型土地種植模式,通過前期調研、宣傳引導等方式,讓農村“小田變大田”,以產業振興助推鄉村全面振興,推動實現共同富裕。

  由于巴燕鎮金家莊村村民在外開辦拉面館達110多家,全村近三分之二的人常年在外,村里困難群體留守現象突出,土地耕種難題逐年顯現。同時,受地形限制,村里耕地細碎、小田分散,加之傳統的種植模式,土地規模化、生產機械化經營程度低,種植效益一直不高。

  “以前,這些地都是荒山荒坡,機械進不來,產量上不去,一年到頭也沒有多少收入。現在,村里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銷售,實現了生產的規模化和集約化,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農民收入。我把自家的7畝土地入股承包給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種植,不僅有一畝地60元的保底金,年底還能領到土地收益的分紅。”村民韓俊德說。

  思路決定出路。2023年,由金家莊村黨支部領辦,金家莊村成立了全省第一個由村民將土地入股到集體的專業合作社——化隆金麥田集體種植專業合作社,吸引67戶農民自愿以土地入股,將集中連片的66.67公頃土地統一整合后,實施集體化經營,實現生產流程、農產品質量標準化。

  巴燕鎮黨委副書記韓永飛說,化隆金麥田集體種植專業合作社在金家莊村實現首次開耕,標志著“統種共富”農業發展模式在巴燕鎮落地開花,為巴燕農產品提檔升級探索了新路徑,搭建了新平臺,有效激活了村集體經濟的造血功能,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從“保底型”向“發展型”轉變。

  今年,化隆金麥田集體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青薯九號”馬鈴薯133.3公頃,預計村集體收益50萬元,入股村民畝均增收200元至300元。同時,在春耕和秋收期間,為轄區脫貧戶、監測戶提供臨時性就業崗位120個,工資性收入達7.2萬元。

  在金家莊村的影響和帶動下,昂思多鎮德加村黨支部也實施“統種共富”土地合作經營模式,引導農戶將土地以入股的方式讓村集體經營,實現產業增效,農民增收。

  2024年,德加村300余戶村民自愿將253.3公頃土地入股到村集體股份制合作社。“土地交給村集體,由專人負責種管收,村民可以當‘甩手掌柜’,年底等著分紅就行了,村民還能騰出時間務工增收。”德加村委會主任朱公保才旦說。

  自“統種共富”推進以來,德加村添置了輪式拖拉機、液壓翻轉犁、旋耕機等大型機械,優先考慮有技術、有經驗的村民們參與進來,力求實現土地規模化、集約化,實施科學化管理,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今年以來,已累計帶動本村及周邊村的50余名村民務工增收。

  “我是一名農機手,在合作社從事農機駕駛工作,一年的農活主要集中在春種和秋收時段,每個月工資6000多元,既能顧家又能掙錢。”扎西當智高興地說。

  眼下,正值秋收時節,扎西當智正密切關注著天氣變化,隨時組織機械搶收青稞……

  朱公保才旦說,2018年,德加村抓住化隆縣實施村集體經濟破零項目時機,成立了化昂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利用本村綠色青稞種植的優勢,因勢利導,進一步挖掘綠色青稞的價值,發展青稞釀酒企業,形成“綠色種植+深加工+銷售”產業鏈,以加工青稞酒、石磨炒面、青稞面為主,實現第一、第二、第三產業融合發展。

  走進青稞加工車間,石磨旋轉的聲音不絕于耳,一股股麥香味撲鼻而來。記者看到,村民郭有錄一邊忙著往石磨里添加青稞,一邊收集加工而成的新鮮青稞炒面,而一旁的村民萬瑪吉裝袋、稱重、封口。兩人配合默契,不到30分鐘,十幾袋青稞炒面打包完成。

  與此同時,青稞酒釀造車間大鍋里正煮著青稞,陣陣熱氣不斷冒出來。一粒粒青稞經過一道道工序,釀成了甘甜醇正的青稞美酒。

  今年,德加村集體經濟收益達20萬元,收益后,純收益金的80%分紅給入股農戶,20%分紅給村集體,繼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入股村民每畝增收200元至300元。

  “統種共富模式和傳統的土地承包經營最大的區別是村集體經營、財產也由村集體所有和支配,這種模式最大的受益者是老百姓和村集體經濟。”朱公保才旦深有感觸地說。

  截至目前,化隆縣開展“統種共富”試點13個鄉鎮33個村,參與農戶達3242戶,入股面積1446公頃,主要種植馬鈴薯、油菜、青稞、黑青稞等農作物,目前迎來了豐收期。

作者 呂錦武
編輯:何繼紅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在人线AV无码免费高潮喷水|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HD| 天堂资源8中文最新版| 国产成年无码AV片在线韩国| 潮喷无码正在播放| 日韩欧美成人免费中文字幕| 人妻丝袜中文无码av影音先锋专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无码久久综合影院 | 亚洲色无码播放| 丰满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久久欲求不满|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有码| AV大片在线无码永久免费| 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亚洲国产国产综合一区首 |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动漫| 炫硕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区在线中文字幕 | 再看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视频| 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亚洲视频1 | 亚洲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 亚洲欧洲中文日韩久久AV乱码| 亚洲日韩VA无码中文字幕| 午夜亚洲AV日韩AV无码大全| 最好看的中文字幕2019免费| 国产仑乱无码内谢| 无码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中文字幕日本高清|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 欧美视频中文字幕| 中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国产爆乳无码一区二区麻豆|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无码按摩店| 国产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本日|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高新无码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