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倒淌河鎮元者村村民完德太有兩個身份:單親媽媽和婦聯主任,無論哪個角色,她都很出色。她憑借一己之力扛起全村婦女致富的責任,帶領全村婦女奔向致富路。

完德太正在做藏服。
從倒淌河鎮前往元者村的砂石路,狹長且蜿蜒,完德太開車行駛在這條崎嶇的砂石路上。1小時后,走完了砂石路,又轉入山間小路,再行駛40分鐘,便到了元者村婦女合作社,這也是完德太的家。
婦女合作社的加工車間寬敞、整潔,設備齊全,各式各樣的布料一應俱全。車間里屋是一間小臥室,這就是完德太的住所,只有一張小床和簡單的家具。
完德太說,住在這里,雖然日子清簡,但因為有一份熱愛的事業,所以覺得很踏實。這份事業對她而言,來之不易。
時間線拉回到2014年,完德太當選為元者村婦聯主任。她覺得,當上婦聯主任就要承擔起全村婦女致富增收的重任。要發展什么產業才能帶領婦女增收致富?一番思索后,完德太想起過去開過的店鋪,來了靈感。
過去,她在倒淌河鎮寄宿制小學門口經營商店。身為單親母親,遠在鎮上無法照顧留在村里的孩子和年邁的父母,完德太索性停業回牧區老家,挑起照顧孩子和父母的重擔。閑不住的她發現,牧區的群眾喜歡手工制作的藏服,工藝復雜的羊皮襖很受牧民歡迎。
她說,在牧區,牛羊皮等畜產品價格下降幅度較大,甚至被當作廢品丟棄,良好的資源被浪費。自己祖輩流傳下來的純手工縫制羊皮藏服的技藝高超,兩者結合肯定能碰撞出火花。
抱著嘗試的心態,2015年,完德太召集婦女們歡度三八婦女節,并借機為大家做發展產業的思想工作,引導婦女們積極加入到合作社。她自籌4萬元購買縫紉機、布料、羊皮等原材料,由此開啟創業之路。
為了收購羊皮,完德太經常一個人騎著摩托車挨家挨戶尋找。倒淌河鎮的牧戶居住分散,有時能收到幾十張羊皮,有時也會跑空。騎著摩托車行駛在草原上,高原的寒風打在臉上,有種刺骨的疼,但完德太依舊堅持創業。
傳統羊皮襖的做法復雜且費力,為讓客戶感受到傳統手藝的“溫度”,她帶領婦女把羊皮放在達拉水(提煉酥油后的酸水)里浸泡15天,晾曬半干后用手反復揉搓,讓羊皮質地變軟,保暖性更強。絲絲縷縷的奶香味中,一件件做工精美且質感良好的羊皮襖就此誕生。
她說,通過“牧戶+傳統手工皮襖制作+市場”的方式,形成了加工、制作、銷售一體化的模式,整合了婦女的力量,增強了元者村的凝聚力。眾人拾柴火焰高,如今,合作社的經營范圍從原來單一制作羊皮襖,擴展到現代藏式服裝、羔羊皮帽以及褡褳、藏式小包等產品。
完德太說,想要產業發展好,既要輸血、還要造血。她經常組織村里的30名婦女前往湟源縣、海北藏族自治州等地參加培訓,提高她們的技能。完德太還學習微商擴大客戶資源,漸漸地,訂單從1單、50單到如今的上百單,合作社越辦越紅火,婦女們的工資和分紅越來越高,完德太的拼勁更足,獲譽無數。2017年獲脫貧致富先進個人稱號、 2018年度優秀婦女工作者榮譽稱號、2020年度青海省農牧區科技致富女能手榮譽稱號、2021年度倒淌河鎮“農牧區青年致富帶頭人”榮譽稱號、2022年榮獲共和縣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優秀創業者榮譽稱號,這些榮譽,是完德太懷揣夢想帶領30名牧區婦女增收致富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