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9月10日,來自省民政廳的消息,截至目前,省民政廳已實現與9家銀行、16個政府部門30項數據信息的比對交換,為住房、醫療、教育等部門和組織提供核對服務,全國核對信息實現“一網查詢”,救助對象認定更加精準。
今年以來,我省在制定低保、特困、低保邊緣等救助對象審核確認辦法基礎上,聯合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等11家單位,報請省政府辦公廳轉發了《關于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構建多元參與“大救助”格局實施意見》,提出不斷健全以社會救助信息平臺為依托,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服務類社會救助、其他救助幫扶5類政府救助為主體,以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的“1+5+N”社會救助政策體系,加快構建覆蓋全面、城鄉統籌、分層分類、綜合高效的“大救助”格局,推動社會救助從“保生存”向“防風險”“促發展”轉變,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困難群眾。
依托救助信息平臺,將全省86.1萬低收入人口納入預警監測范圍,在對應設置主動發現、動態管理、政策落實3個類別36項不同維度組成的預警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增加了安全住房、安全飲水、缺少勞動力等11個風險點,做到多點觸發、智能預警。在“大數據比對”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政府購買社會救助經辦力量,開展“鐵腳板摸排”,精準認定低保、特困、低保邊緣家庭等低收入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