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9月2日,中國地質學會公布了第二批地質文化村(鎮)考評結果,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甘都鎮阿河灘地質文化村順利通過考評,并被中國地質學會正式批準升級為四星級地質文化村,成為全國僅有的5個四星級地質文化村之一,也是迄今為止我國西部地區唯一的四星級地質文化村。
阿河灘地質文化村位于黃河上游的黃河之濱,是一個撒拉族聚居村。2022年10月24日,阿河灘地質文化村正式獲批全國三星級地質文化村,成為青海省第一個、黃河沿岸第一個也是少數民族聚居區第一個地質文化村。它以“地質+生態旅游”為建設模式,秉持地質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理念,對當地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當年被中國地質調查局確定為全國地質文化村建設三大典型案例之一。2023年成為第七屆教育部直屬高校定點幫扶創新試驗典型項目、榮獲文旅部3A級景區、農業農村部“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和國家發改委“美麗中國建設”典型案例,發展潛力巨大。
自成功申報后的兩年來,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質文化村建設團隊毫不松懈,以中國地質學會五星級地質文化村高標準作為提質升級的目標,持續加大對阿河灘地質文化村的建設力度。在前期詳細地質遺跡和人文遺跡資源調查的基礎上,開展系統的科學研究、深入挖掘地質文化內涵,進一步更新科普解說系統。通過發表學術論文、科普講座、科普視頻和在線直播等多種方式和舉措廣泛宣傳阿河灘地質文化村。同時,打造餐飲民宿、高鍶礦泉水和撒拉族刺繡等特色產業,增加村民收益,從文化和產業兩個維度助力阿河灘鄉村振興。
阿河灘村被授牌三星級地質文化村后,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旅游地學團隊持續不斷地援建和化隆縣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化隆縣文體旅游局和甘都鎮政府的積極配合下,與阿河灘村“兩委”一起,不斷努力推進和完善阿河灘地質文化村的建設,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果。經過近兩年的建設與經營,無論從各類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地質文化故事的挖掘與傳播、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的配套與完善,還是產業產品體系、社會經濟效益和運營管理等方面都取得突出進展,發展潛力巨大。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質文化村建設團隊負責人張緒教教授介紹,阿河灘地質文化村建成后,不僅實現了鄉村文旅的深度融合,而且帶動了甘都鎮周邊鄉村旅游集聚區的建設。數據顯示,阿河灘村游客接待量從2022年的11萬人次,增加到2023年的19.7萬人次,旅游收入從2022年的2239萬元增至2023年的3843.5萬元。2023年人均年收入增長至近3.5萬元,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