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走進221 致敬元勛】且以青春長報國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張慧慧
發布時間:2024-08-28 07:15:00
編輯:童洋
QQ圖片20240828054724四人老照片,從左起為王蘭娣、范德娟、羅惠英和俞錫君(資料圖)。魏雅琪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想不到這張照片會出現在這里。”2009年7月的一天,羅惠英帶著家人來到金銀灘草原,在剛剛開館不久的青海原子城紀念館內,一張泛黃的老照片讓她熱淚盈眶,那段塵封已久的芳華故事再次涌上心頭……

  這張照片拍攝于1963年7月,是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創建時期留下的為數不多的一張私人留影。照片上是四位風華正茂的女學生,她們側身挽著胳膊在帳篷前站成一排,身上都穿著老式粗布衣服。

  個頭最高的是王蘭娣,留著干凈利落的短發,挽起兩折的褲腿蓋住了中筒的雨靴。站在她身旁的三位,從左向右分別是范德娟、羅惠英和俞錫君,三人都扎著當時最流行的羊角辮。

  四人都是上海某學校學生,1963年,學校抽調100多名家庭成分好、各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參加“一個重點工程”。就這樣,她們告別了繁華的南京路和迷人的外灘,告別了親人,和許多“同路人”踏上了西行的列車。

  臨行前,動員的人強調:“你們一個肩膀挑的是中國7億人的擔子,另一個肩膀挑的是全世界30億人的擔子。”對這句話,四人均未置可否。“那時候,我們哪知道自己參與的是何其偉大的事業。”回憶這段歲月,王蘭娣說。

  坐著“拉著窗簾的火車”,四人逐漸感覺到了空氣的稀薄。隨后,她們又轉乘卡車,一路風塵仆仆,最終抵達221基地,許多加厚牛毛氈搭的帳篷映入眼簾。隨后,四人領到了防寒“四件套”,即棉帽子、棉大衣、毛氈和大頭鞋。看著手中厚實的御寒物品,這四個平均年齡20歲、涉世未深的女孩在陌生的西北感受到了一絲溫暖。

  四人被分配的任務是根據生產需求到全國各地訂購并管理相關器材。具體而言,俞錫君在基建材料管理處,羅惠英在科研器材供應處,王蘭娣管理化學試劑,范德娟則管理生產器材。

  此后,四人牢記著基地“五不三保”原則,默默堅守在各自崗位上。

  金銀灘海拔3000多米,氣候干燥、寒冷,幾乎每天都刮風,即便是在最熱的季節都要穿毛衣毛褲。雖然住的是棉帳篷,但帳篷的邊邊角角四處漏風,并不保暖。睡覺時必須穿著棉襖,裹著大衣,蓋著棉被。

  在這種環境下,很多人都得了急性心肌炎。雖然當時的條件極其艱苦,卻絲毫沒有動搖她們工作的熱情,四人每天精神飽滿地工作在草原上。

  有一天,俞錫君正在貨站接收一批新到設備,發現其中有一件設備包裝出現破損。很快,器材處叫來保衛處工作人員拍照留底,準備向廠家索賠。

  “給我們也拍一張吧。”保衛處的工作人員給設備拍完后,俞錫君壯著膽子說道。就這樣,機緣巧合下,有了這張照片。

  其實,當時在軍事禁區私自拍照的后果是非常嚴重的。所以,這張本打算用來向家人報平安的照片被俞錫君小心翼翼地珍藏起來,這一藏就是30多年。

  221基地退役后,照片中的四人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崗位,天各一方,斷了聯系。后來,幾經周折,征集文物的工作人員才從俞錫君手里得到了這張照片。

  2014年,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50周年,西海鎮舉辦了紀念活動,四人也在邀請之列。遺憾的是,范德娟已離世,沒能實現這次故地重逢。

  “我終于又回來了!”車子剛剛駛入令王蘭娣魂牽夢繞的第二故鄉時,她便按捺不住地大聲喊道。當王蘭娣、羅惠英和俞錫君在會客廳相見時,她們像小女孩那樣激動地叫著彼此的名字,緊緊相擁在一起,淚水早已模糊了她們的雙眼。

  “沒想到,有生之年,我們還可以相聚在金銀灘草原。”羅惠英激動地說。

  時光在她們臉上和兩鬢留下了歲月的痕跡,盡管時過境遷,但她們的內心依然熱情澎湃,無怨無悔。“我們最美好的青春時光是在這里度過的,能夠參加核武器研制工作,是我們這輩子最值得驕傲的事情。如果再給我們一次選擇的機會,我們還會做出同樣的選擇。”俞錫君說出了三人共同的心聲。

  青春易逝,但青春的記憶卻如此真切。

  她們,只是廣大科技工作者中普通的一員,而正是像她們一樣的廣大科技工作者用自己的青春、熱血為共和國的核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成就了中國核武器發展史上一段珍貴的回憶。

推薦閱讀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陳剛主持
吳曉軍:充分釋放消費潛力 推動經濟持續向好
2024網絡視聽賦能青海文旅交流會落幕
《你好,瑪沁》系列影片在青海西寧舉行首映活動
關于2023年度青海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省委網信辦公布"清朗"系列專項行動整治典型案例
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縣舉行成立70周年慶祝大會
以“紙”為媒 繪就鄉村振興畫卷
24H熱點
大柴旦烏素特(水上)雅丹登上《美麗中國》郵票
華能海南州150兆瓦/600兆瓦時儲能項目并網投運
【傳承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悟精神偉力 寫時代華章
陳剛在海西州督導調研時強調 全力以赴抓整改穩增長...
青海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 建成特色...
青海海北1000萬元獎補牛羊出欄農牧戶
【祖國好 家鄉美】照壁山下好風光
青海西寧:這兩條公交線路臨時繞行
青海大通縣7萬畝冷涼蔬菜近七成銷往省外
【傳承弘揚“兩彈一星”精神】221,從紅色故事到紅...
熱點圖片
砥礪奮進七十載 同心譜寫新華章——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縣成立70周年慶祝大會側記
砥礪奮進七十載 同心...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進“中心”門 解“百家”憂
【牢記囑托 實干篤行...
【祖國好 家鄉美】“培養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
【祖國好 家鄉美】“...
【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黨旗輝映新征程 實干篤行在一線】以“紙”為媒 繪就鄉村振興畫卷
【黨旗在基層一線高...
【傳承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前行的力量——傳承弘揚“兩彈一星”精神綜述(下)
【傳承弘揚“兩彈一...
【祖國好 家鄉美】照壁山下好風光
【祖國好 家鄉美】照...
青海大通縣7萬畝冷涼蔬菜近七成銷往省外
青海大通縣7萬畝冷涼...
【走進221 致敬元勛——傳承弘揚“兩彈一星”精神】草原深處的神秘小站
【走進221 致敬元勛...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走進221 致敬元勛】且以青春長報國

青海日報
2024-08-28 07:15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走進221 致敬元勛】且以青春長報國

青海日報
2024-08-28 07:15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走進221 致敬元勛】且以青春長報國

  • 2024-08-28 07:15:00
  • 來源:青海日報
QQ圖片20240828054724四人老照片,從左起為王蘭娣、范德娟、羅惠英和俞錫君(資料圖)。魏雅琪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想不到這張照片會出現在這里。”2009年7月的一天,羅惠英帶著家人來到金銀灘草原,在剛剛開館不久的青海原子城紀念館內,一張泛黃的老照片讓她熱淚盈眶,那段塵封已久的芳華故事再次涌上心頭……

  這張照片拍攝于1963年7月,是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創建時期留下的為數不多的一張私人留影。照片上是四位風華正茂的女學生,她們側身挽著胳膊在帳篷前站成一排,身上都穿著老式粗布衣服。

  個頭最高的是王蘭娣,留著干凈利落的短發,挽起兩折的褲腿蓋住了中筒的雨靴。站在她身旁的三位,從左向右分別是范德娟、羅惠英和俞錫君,三人都扎著當時最流行的羊角辮。

  四人都是上海某學校學生,1963年,學校抽調100多名家庭成分好、各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參加“一個重點工程”。就這樣,她們告別了繁華的南京路和迷人的外灘,告別了親人,和許多“同路人”踏上了西行的列車。

  臨行前,動員的人強調:“你們一個肩膀挑的是中國7億人的擔子,另一個肩膀挑的是全世界30億人的擔子。”對這句話,四人均未置可否。“那時候,我們哪知道自己參與的是何其偉大的事業。”回憶這段歲月,王蘭娣說。

  坐著“拉著窗簾的火車”,四人逐漸感覺到了空氣的稀薄。隨后,她們又轉乘卡車,一路風塵仆仆,最終抵達221基地,許多加厚牛毛氈搭的帳篷映入眼簾。隨后,四人領到了防寒“四件套”,即棉帽子、棉大衣、毛氈和大頭鞋。看著手中厚實的御寒物品,這四個平均年齡20歲、涉世未深的女孩在陌生的西北感受到了一絲溫暖。

  四人被分配的任務是根據生產需求到全國各地訂購并管理相關器材。具體而言,俞錫君在基建材料管理處,羅惠英在科研器材供應處,王蘭娣管理化學試劑,范德娟則管理生產器材。

  此后,四人牢記著基地“五不三保”原則,默默堅守在各自崗位上。

  金銀灘海拔3000多米,氣候干燥、寒冷,幾乎每天都刮風,即便是在最熱的季節都要穿毛衣毛褲。雖然住的是棉帳篷,但帳篷的邊邊角角四處漏風,并不保暖。睡覺時必須穿著棉襖,裹著大衣,蓋著棉被。

  在這種環境下,很多人都得了急性心肌炎。雖然當時的條件極其艱苦,卻絲毫沒有動搖她們工作的熱情,四人每天精神飽滿地工作在草原上。

  有一天,俞錫君正在貨站接收一批新到設備,發現其中有一件設備包裝出現破損。很快,器材處叫來保衛處工作人員拍照留底,準備向廠家索賠。

  “給我們也拍一張吧。”保衛處的工作人員給設備拍完后,俞錫君壯著膽子說道。就這樣,機緣巧合下,有了這張照片。

  其實,當時在軍事禁區私自拍照的后果是非常嚴重的。所以,這張本打算用來向家人報平安的照片被俞錫君小心翼翼地珍藏起來,這一藏就是30多年。

  221基地退役后,照片中的四人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崗位,天各一方,斷了聯系。后來,幾經周折,征集文物的工作人員才從俞錫君手里得到了這張照片。

  2014年,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50周年,西海鎮舉辦了紀念活動,四人也在邀請之列。遺憾的是,范德娟已離世,沒能實現這次故地重逢。

  “我終于又回來了!”車子剛剛駛入令王蘭娣魂牽夢繞的第二故鄉時,她便按捺不住地大聲喊道。當王蘭娣、羅惠英和俞錫君在會客廳相見時,她們像小女孩那樣激動地叫著彼此的名字,緊緊相擁在一起,淚水早已模糊了她們的雙眼。

  “沒想到,有生之年,我們還可以相聚在金銀灘草原。”羅惠英激動地說。

  時光在她們臉上和兩鬢留下了歲月的痕跡,盡管時過境遷,但她們的內心依然熱情澎湃,無怨無悔。“我們最美好的青春時光是在這里度過的,能夠參加核武器研制工作,是我們這輩子最值得驕傲的事情。如果再給我們一次選擇的機會,我們還會做出同樣的選擇。”俞錫君說出了三人共同的心聲。

  青春易逝,但青春的記憶卻如此真切。

  她們,只是廣大科技工作者中普通的一員,而正是像她們一樣的廣大科技工作者用自己的青春、熱血為共和國的核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成就了中國核武器發展史上一段珍貴的回憶。

作者 張慧慧
編輯:童洋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在线| 天堂资源中文最新版在线一区 | 五月婷婷在线中文字幕观看 |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 免费VA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99久久九九精品无码| 精选观看中文字幕高清无码| 亚欧成人中文字幕一区| 日本欧美亚洲中文| 久久精品?ⅴ无码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 五十路熟妇高熟无码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人妻|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专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 日韩精品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红樱桃| 国产资源网中文最新版| 少妇性饥渴无码A区免费 | 成人无码小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WWW| 亚洲av永久无码制服河南实里 | 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久|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乱|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字不卡|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有码视频| 中文字幕aⅴ人妻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级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国产情品久久 | 五月婷婷在线中文字幕观看| 中文在线天堂网WWW|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水卜樱 | 中文字幕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yy111111电影院少妇影院无码| 亚洲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中文字幕手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