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民生
“互嵌式”家園里的幸福事
——青海海東市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小區見聞
作者:呂錦武
發布時間:2024-06-14 07:56:14
編輯:易 娜
蘆花鄉易地搬遷安置區東西部協作青繡幫扶車間里,繡娘們制作手工藝品。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從山頂搬到湟水河畔宜居宜業的城鎮,從低矮破舊的土坯房到灰瓦白墻的樓房,從單一的種養殖到跑運輸、搞裝修、開飯館、送外賣等多元化發展,這是海東市樂都區七里店安置小區易地扶貧搬遷各民族群眾的生活變遷,也是樂都區乃至海東市全力打造互嵌式民族團結幸福家園的縮影。

  樂都區七里店社區是目前全省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小區,共安置12個鄉鎮105個村1945戶6774人,是一個嵌入式的多民族社區,有漢族、藏族、回族、土族、蒙古族等多個民族。在這里,各民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體格局。

  走進七里店安置小區,一排排灰瓦白墻的新居錯落有致,一條條巷道寬敞明亮、干凈整潔,綠化帶里鮮花綻放。廣場上,老人們或健身、或聊天、或打牌,孩子們追逐嬉戲,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

  從樂都區中嶺鄉馬家洼村搬遷下來的俞順民告訴記者,以前住在山上,年輕人種完田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因居住分散,除了和左鄰右舍的幾戶人家串門聊天,很少和村里的其他人來往。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到安置小區,現在大家住上了樓房。小區就像一個大家庭,不同民族的群眾都成了大家庭的一員。時間一長,交流的機會多了,大家的心近了,感情也更濃了。

  在七里店安置小區,記者遇見從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嫁到樂都區的牧民普普尺。普普尺說,她與丈夫李國善在拉薩打工時認識,2010年結婚。現在,他們一家從樂都北山搬遷到安置小區,住上了80平方米的樓房,育有兩個孩子。平常丈夫在縣城打工,她一邊照顧年邁的婆婆和兩個上學的孩子,一邊在安置小區從事保潔工作,說起現在的生活,普普尺很滿意。

  七里店社區黨總支書記兼居委會主任李艷告訴記者,隨著社區黨總支的成立,社區職能從過去的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社區建成了黨群服務中心,內設黨建、民政、養老、就業等10個服務窗口,為搬遷群眾提供就醫、就學等方面的共享平臺。以網格化組織體系為骨架,社區將1945戶居民劃分成4個網格組、16個小網格,在47棟樓宇建立樓宇黨小組,設立樓宇網格,建設社區綜治調度中心。每棟樓都配齊黨小組長和網格員,群眾遇到困難可以直接找黨小組長和網格員反映情況,實現服務零距離。

  七里店社區以基層黨組織為依托,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社區環境建設中,在黨群服務中心設立民族事務服務窗口,評選石榴籽幸福家庭,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系列文化活動,構建各民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互嵌式社區結構和社區環境,促進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提升轄區群眾的幸福指數。

  夢圓居易地搬遷安置小區也是樂都區實施的易地搬遷項目,涉及馬廠、蘆花等11個鄉鎮,共入住1749戶6345人。小區配套建設黨群服務中心、物業管理、商業網點、活動室、幼兒園等公共設施。

  為了讓搬遷戶“有產業、穩收入、能致富”,蘆花鄉黨委政府踐行“一線工作法”,走訪摸排群眾就業意愿,結合鄉村傳統優勢,為群眾增收想法子、出點子、找路子。

  蘆花鄉黨支部組織委員晁娟說,刺繡作為一種民間技藝,在農村深受婦女喜愛。蘆花鄉通過爭取東西部協作幫扶項目,開辦蘆花鄉易地搬遷安置區東西部協作青繡幫扶車間,將“指尖技藝”轉化為“指尖經濟”,幫助搬遷群眾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勞務收入。

  走進青繡幫扶車間,繡娘們坐在操作臺前穿經引緯。“車間里有藏族、土族、蒙古族等各民族繡娘,大家互幫互助,就像親姐妹一樣。”車間負責人王新安說。

  繡娘周順蓮說:“2020年11月,我從蘆花鄉搬遷到夢圓居小區后,參加了鄉政府舉辦的刺繡培訓班,學習刺繡的基本針法、配色、畫圖。現在我成了一名繡娘,能繡彩陶擺件、梅花掛件等繡品,一個月有800多元的收入。”

  海東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劉韻說,近年來,海東市將城市社區打造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臺,推行“紅色物業”,打造社區“石榴籽家園”,促進各民族群眾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積極構建各民族“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互嵌式社區結構和社區環境,激發各族群眾共同團結奮斗、共創美好未來的熱情和干勁兒。

推薦閱讀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陳剛主持
陳剛:扎實推動黨紀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黨建引領“一村一品”打造綠色休閑農業
"黨建引領"打造"一村一品"打響"玉拉農家"黨建品牌
202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擬推薦人選公示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許可信息
一季度西寧回收加工利用各類物資72790噸
西寧市全力保障安全度汛
24H熱點
西寧市1400余名貧困生獲500余萬元資助
青海省殘聯:聚焦重點任務織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網
青海西寧:“全科社工”上崗 多項業務一人就能辦
【祖國好 家鄉美】戈壁深處“吹蒲公英”的人
【鄉村振興在青海】哈家村種起“高端菜”
青海玉樹:泉水叮咚奏響致富曲
青海海西:農機購置補貼助力農牧業高質量發展
海拔2800米,深山里的老年食堂開業
青海:供崗3800余個!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高質量...
熱點圖片
青海烏蘭駝業新動力新路徑
青海烏蘭駝業新動力...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老鋼廠里的新模樣
【新時代 新征程 新...
【文化中國行】古韻今風,百年排燈展新顏——“走進丹噶爾古城”系列報道之四
【文化中國行】古韻...
青海海晏:守護好源頭活水 讓“母親河”成為幸福河
青海海晏:守護好源...
青海互助“八眉豬”再獲全國性榮譽
青海互助“八眉豬”...
【身邊的感動】興海草原上的“格桑花”——記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好人”更藏卓瑪
【身邊的感動】興海...
青海烏蘭:“生態立縣”讓綠色發展底色更靚
青海烏蘭:“生態立...
【鄉村振興在青海】“科技活水”澆灌希望的田野
【鄉村振興在青海】...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互嵌式”家園里的幸福事
——青海海東市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小區見聞

西海都市報
2024-06-14 07:56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互嵌式”家園里的幸福事
——青海海東市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小區見聞

西海都市報
2024-06-14 07:56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互嵌式”家園里的幸福事
——青海海東市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小區見聞

  • 2024-06-14 07:56:14
  • 來源:西海都市報
蘆花鄉易地搬遷安置區東西部協作青繡幫扶車間里,繡娘們制作手工藝品。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從山頂搬到湟水河畔宜居宜業的城鎮,從低矮破舊的土坯房到灰瓦白墻的樓房,從單一的種養殖到跑運輸、搞裝修、開飯館、送外賣等多元化發展,這是海東市樂都區七里店安置小區易地扶貧搬遷各民族群眾的生活變遷,也是樂都區乃至海東市全力打造互嵌式民族團結幸福家園的縮影。

  樂都區七里店社區是目前全省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小區,共安置12個鄉鎮105個村1945戶6774人,是一個嵌入式的多民族社區,有漢族、藏族、回族、土族、蒙古族等多個民族。在這里,各民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體格局。

  走進七里店安置小區,一排排灰瓦白墻的新居錯落有致,一條條巷道寬敞明亮、干凈整潔,綠化帶里鮮花綻放。廣場上,老人們或健身、或聊天、或打牌,孩子們追逐嬉戲,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

  從樂都區中嶺鄉馬家洼村搬遷下來的俞順民告訴記者,以前住在山上,年輕人種完田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因居住分散,除了和左鄰右舍的幾戶人家串門聊天,很少和村里的其他人來往。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到安置小區,現在大家住上了樓房。小區就像一個大家庭,不同民族的群眾都成了大家庭的一員。時間一長,交流的機會多了,大家的心近了,感情也更濃了。

  在七里店安置小區,記者遇見從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嫁到樂都區的牧民普普尺。普普尺說,她與丈夫李國善在拉薩打工時認識,2010年結婚。現在,他們一家從樂都北山搬遷到安置小區,住上了80平方米的樓房,育有兩個孩子。平常丈夫在縣城打工,她一邊照顧年邁的婆婆和兩個上學的孩子,一邊在安置小區從事保潔工作,說起現在的生活,普普尺很滿意。

  七里店社區黨總支書記兼居委會主任李艷告訴記者,隨著社區黨總支的成立,社區職能從過去的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社區建成了黨群服務中心,內設黨建、民政、養老、就業等10個服務窗口,為搬遷群眾提供就醫、就學等方面的共享平臺。以網格化組織體系為骨架,社區將1945戶居民劃分成4個網格組、16個小網格,在47棟樓宇建立樓宇黨小組,設立樓宇網格,建設社區綜治調度中心。每棟樓都配齊黨小組長和網格員,群眾遇到困難可以直接找黨小組長和網格員反映情況,實現服務零距離。

  七里店社區以基層黨組織為依托,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社區環境建設中,在黨群服務中心設立民族事務服務窗口,評選石榴籽幸福家庭,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系列文化活動,構建各民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互嵌式社區結構和社區環境,促進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提升轄區群眾的幸福指數。

  夢圓居易地搬遷安置小區也是樂都區實施的易地搬遷項目,涉及馬廠、蘆花等11個鄉鎮,共入住1749戶6345人。小區配套建設黨群服務中心、物業管理、商業網點、活動室、幼兒園等公共設施。

  為了讓搬遷戶“有產業、穩收入、能致富”,蘆花鄉黨委政府踐行“一線工作法”,走訪摸排群眾就業意愿,結合鄉村傳統優勢,為群眾增收想法子、出點子、找路子。

  蘆花鄉黨支部組織委員晁娟說,刺繡作為一種民間技藝,在農村深受婦女喜愛。蘆花鄉通過爭取東西部協作幫扶項目,開辦蘆花鄉易地搬遷安置區東西部協作青繡幫扶車間,將“指尖技藝”轉化為“指尖經濟”,幫助搬遷群眾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勞務收入。

  走進青繡幫扶車間,繡娘們坐在操作臺前穿經引緯。“車間里有藏族、土族、蒙古族等各民族繡娘,大家互幫互助,就像親姐妹一樣。”車間負責人王新安說。

  繡娘周順蓮說:“2020年11月,我從蘆花鄉搬遷到夢圓居小區后,參加了鄉政府舉辦的刺繡培訓班,學習刺繡的基本針法、配色、畫圖。現在我成了一名繡娘,能繡彩陶擺件、梅花掛件等繡品,一個月有800多元的收入。”

  海東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劉韻說,近年來,海東市將城市社區打造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臺,推行“紅色物業”,打造社區“石榴籽家園”,促進各民族群眾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積極構建各民族“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互嵌式社區結構和社區環境,激發各族群眾共同團結奮斗、共創美好未來的熱情和干勁兒。

作者 呂錦武
編輯:易 娜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久99久无码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超清无码无卡中文字幕| 精品人妻V?出轨中文字幕| 玖玖资源站无码专区| 暖暖免费日本在线中文|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vr| 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 亚洲桃色AV无码|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在线制服|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 99国产精品无码|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完整版|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青青|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国产中文在线观看| av无码久久久久久不卡网站| 无码av免费毛片一区二区| 夜夜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麻豆天美| 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无码|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视频| 高清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 |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人妻丰满?V无码久久不卡|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乱码| 久久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无码中文字幕乱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蜜桃三电影| 777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 亚洲VA成无码人在线观看天堂|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动漫| 午夜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色AV永久无码影院AV| 人妻系列AV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