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文化
【文化中國行】粽香情更濃 傳統記心中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倪曉穎
發布時間:2024-06-11 08:11:35
編輯:易 娜

虎臺街道各社區端午節活動現場。 倪曉穎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又是一年端午節,人們吃粽子、飲雄黃,插艾草、戴香囊,賽龍舟、誦詩詞,體悟傳統民俗,品味厚重的中華民族歷史文化。

  鮮艷的黨旗、精致的燈籠、華美的服飾……對西寧市城西區虎臺街道殷家莊社區居民王仁菊來說,今年端午節過得既開心又有意義。6月8日,殷家莊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馨怡手工坊人頭攢動,21名繡娘正在進行一場刺繡活動。

  “小巧的銀針,細細的彩線……”繡娘一針一線動作嫻熟而優雅,用掇繡、堆繡、平繡、鎖繡等繡法,一幅幅精美的刺繡作品在她們的巧手下逐漸成型,編織出豐富多彩的畫卷。

  最引人注目的,要數王仁菊繡制的作品“花開富貴”,紅、黃、綠、藍、桂紅、紫、白七色繡線,精致靈動的造型吸引眾多群眾圍觀、取經。“先剪好綢布的形狀,用一只手捏著綢布的一角,另一只手拿著針,從右邊縫進去,把線從左邊拉出來……”王仁菊耐心地講解著要領。方寸之間,針線翻飛,不一會兒一朵大紅牡丹絢麗綻放,寄予奮發有為、力爭上游、辟邪避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繡娘用自己“指尖上”的非遺技藝,實現了青繡與社區文化完美融合,繡出了文明鄉風的豐富內涵。這些精妙的刺繡作品,不僅承載著河湟非遺文化的魅力和特色,也在一針一線間傳遞著大美青海、夏都西寧的文化與底蘊。

  “‘青繡’歷史悠久,手法獨特,風格古樸,品類豐富,針法繁多,色彩艷麗,是青海各族婦女世世代代傳承的民間手工藝,具有鮮明的地域民族特色。我們每年端午節都會組織這樣的活動。”殷家莊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李得春說。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古以來,端午習俗內容豐富多彩,包粽子、做香囊、賽龍舟……都是慶賀端午佳節的體現。

  “端午戴個香囊袋,一年不怕五蟲害”。青海民間對端午節非常重視,佩戴香囊是青海人過端午節的傳統習俗之一。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佩在胸前香氣撲鼻,寓意健康平安、幸福祥和。

  6月9日,在海晏路社區,“青青艾草香·濃濃鄰里情”香囊掛件DIY活動正在開展,F場,社區工作人員衛莉認真講解著端午節的由來、香囊的來源與發展、種類及作用等,還介紹了香囊的藥材選用和制作環節。

  隨后,社區工作人員向大家發放了草料、布藝、掛飾、針線等制作工具。大家開始了香囊制作體驗,彩布粘貼,細線縫合,藥包填充后再以細線縫好,最后串上穗子,一個個玲瓏奪目、立體飽滿的香囊就制作完成了。有可愛生動的卡通香囊、有造型逼真的花朵動物香囊、有技藝精湛的青繡香囊……樣式繁多、琳瑯滿目;顒蝇F場更是彌漫著一股淡淡的草藥芳香,沁人心扉。

  “香囊蘊含著祛邪防病的美好愿望,社區活動讓大家既了解了我國的傳統文化,體驗了自己動手制作的快樂,還增進了鄰里間的互動交流,非常有意義,非常開心。”今年80歲的張瑞玟老人笑著說。

  “門前艾草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大家誰知道端午系的五線繩是哪五種顏色……”在冷湖路社區,有關端午節傳統文化知識問答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問答間隙,社區工作人員提前準備好了糯米、粽葉、蜜棗等包粽子的材料,又進行了泡米、洗粽葉……居民圍在一起,捋粽葉、做漏斗、填糯米、壓緊實、封口、扎捆……清香四溢的粽葉、晶瑩剔透的糯米,在男女老少的手中飛速翻轉,隨即一個個散發著清香的綠粽就新鮮“出爐”。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一片粽葉、一縷清香、一根細繩傳承著千年的味道。

  “注意看手勢,一展、一折、一填、一壓、一繞……粽葉要這樣折疊,填糯米的時候要注意壓實,包裹緊密,不然煮的時候會散開。”社區居民趙秀玲一邊熟練地包著粽子,一邊耐心地指導身邊的年輕人。

  只見一片片清香的粽葉,一粒粒晶瑩的糯米,一顆顆晶瑩的蜜棗,在一雙雙巧手下,轉眼間就被包裹成了粽子。大家一邊包粽子,一邊話家常,整個活動現場洋溢著歡聲笑語,空氣里彌漫著粽香和歡樂祥和的氣氛。大家吃著粽子,甜在心里,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嘗到”了大家庭溫暖的味道。

  粽香濃、雄黃烈;龍舟競逐、吟詩折柳;插艾條、菖蒲辟邪,帶銅錢、肚兜祈福……在社區的一片天地,端午佳節再次激活歷史傳統、喚起文化記憶,塑造著一個民族共同的心靈認同。

推薦閱讀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陳剛主持
陳剛:扎實推動黨紀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青海:引大濟湟工程增殖放流12萬尾魚苗
青海西寧昆侖職業足球俱樂部出征中冠
202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擬推薦人選公示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許可信息
海東:561個智慧安防小區“治安”變“智安”
格爾木: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插上“數字翅膀”
24H熱點
秦腔《肝膽祁連》在西寧市巡演
【文化中國行】粽香情更濃 傳統記心中
省博物館舉辦“竹編龍舟 端午尋趣——當端午節邂逅...
青海平安舉辦端午傳統射箭文化藝術交流會
青海玉樹:非遺展演讓群眾近距離體驗非遺魅力
五月里到了五端陽
西寧湟中區非遺精品館揭牌開放
【文化中國行】多元文化交流交融——“走進丹噶爾...
古堡何以迷人?——青海郭麻日古堡迎來“新展開”
傳統藏香走進現代生活
熱點圖片
多姿多彩民俗文化
多姿多彩民俗文化
粽葉飄香過端午 民族和諧鄰里情
粽葉飄香過端午 民族...
巧做香包“香”伴端午
巧做香包“香”伴端午
為青春作答 為夢想護航——2024年高考首日見聞
為青春作答 為夢想護...
【祖國好 家鄉美】鐘靈毓秀仙女灣
【祖國好 家鄉美】鐘...
古堡何以迷人?——青海郭麻日古堡迎來“新展開”
古堡何以迷人?——...
【身邊的感動】巧手“繡”出美好生活——記2024年第一季度“青海好人”陳玉秀
【身邊的感動】巧手...
“三把鑰匙”解鎖平安密碼
“三把鑰匙”解鎖平...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文化中國行】粽香情更濃 傳統記心中

青海日報
2024-06-11 08:11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文化中國行】粽香情更濃 傳統記心中

青海日報
2024-06-11 08:11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文化中國行】粽香情更濃 傳統記心中

  • 2024-06-11 08:11:35
  • 來源:青海日報

虎臺街道各社區端午節活動現場。 倪曉穎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又是一年端午節,人們吃粽子、飲雄黃,插艾草、戴香囊,賽龍舟、誦詩詞,體悟傳統民俗,品味厚重的中華民族歷史文化。

  鮮艷的黨旗、精致的燈籠、華美的服飾……對西寧市城西區虎臺街道殷家莊社區居民王仁菊來說,今年端午節過得既開心又有意義。6月8日,殷家莊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馨怡手工坊人頭攢動,21名繡娘正在進行一場刺繡活動。

  “小巧的銀針,細細的彩線……”繡娘一針一線動作嫻熟而優雅,用掇繡、堆繡、平繡、鎖繡等繡法,一幅幅精美的刺繡作品在她們的巧手下逐漸成型,編織出豐富多彩的畫卷。

  最引人注目的,要數王仁菊繡制的作品“花開富貴”,紅、黃、綠、藍、桂紅、紫、白七色繡線,精致靈動的造型吸引眾多群眾圍觀、取經。“先剪好綢布的形狀,用一只手捏著綢布的一角,另一只手拿著針,從右邊縫進去,把線從左邊拉出來……”王仁菊耐心地講解著要領。方寸之間,針線翻飛,不一會兒一朵大紅牡丹絢麗綻放,寄予奮發有為、力爭上游、辟邪避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繡娘用自己“指尖上”的非遺技藝,實現了青繡與社區文化完美融合,繡出了文明鄉風的豐富內涵。這些精妙的刺繡作品,不僅承載著河湟非遺文化的魅力和特色,也在一針一線間傳遞著大美青海、夏都西寧的文化與底蘊。

  “‘青繡’歷史悠久,手法獨特,風格古樸,品類豐富,針法繁多,色彩艷麗,是青海各族婦女世世代代傳承的民間手工藝,具有鮮明的地域民族特色。我們每年端午節都會組織這樣的活動。”殷家莊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李得春說。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古以來,端午習俗內容豐富多彩,包粽子、做香囊、賽龍舟……都是慶賀端午佳節的體現。

  “端午戴個香囊袋,一年不怕五蟲害”。青海民間對端午節非常重視,佩戴香囊是青海人過端午節的傳統習俗之一。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佩在胸前香氣撲鼻,寓意健康平安、幸福祥和。

  6月9日,在海晏路社區,“青青艾草香·濃濃鄰里情”香囊掛件DIY活動正在開展,F場,社區工作人員衛莉認真講解著端午節的由來、香囊的來源與發展、種類及作用等,還介紹了香囊的藥材選用和制作環節。

  隨后,社區工作人員向大家發放了草料、布藝、掛飾、針線等制作工具。大家開始了香囊制作體驗,彩布粘貼,細線縫合,藥包填充后再以細線縫好,最后串上穗子,一個個玲瓏奪目、立體飽滿的香囊就制作完成了。有可愛生動的卡通香囊、有造型逼真的花朵動物香囊、有技藝精湛的青繡香囊……樣式繁多、琳瑯滿目。活動現場更是彌漫著一股淡淡的草藥芳香,沁人心扉。

  “香囊蘊含著祛邪防病的美好愿望,社區活動讓大家既了解了我國的傳統文化,體驗了自己動手制作的快樂,還增進了鄰里間的互動交流,非常有意義,非常開心。”今年80歲的張瑞玟老人笑著說。

  “門前艾草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大家誰知道端午系的五線繩是哪五種顏色……”在冷湖路社區,有關端午節傳統文化知識問答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問答間隙,社區工作人員提前準備好了糯米、粽葉、蜜棗等包粽子的材料,又進行了泡米、洗粽葉……居民圍在一起,捋粽葉、做漏斗、填糯米、壓緊實、封口、扎捆……清香四溢的粽葉、晶瑩剔透的糯米,在男女老少的手中飛速翻轉,隨即一個個散發著清香的綠粽就新鮮“出爐”。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一片粽葉、一縷清香、一根細繩傳承著千年的味道。

  “注意看手勢,一展、一折、一填、一壓、一繞……粽葉要這樣折疊,填糯米的時候要注意壓實,包裹緊密,不然煮的時候會散開。”社區居民趙秀玲一邊熟練地包著粽子,一邊耐心地指導身邊的年輕人。

  只見一片片清香的粽葉,一粒粒晶瑩的糯米,一顆顆晶瑩的蜜棗,在一雙雙巧手下,轉眼間就被包裹成了粽子。大家一邊包粽子,一邊話家常,整個活動現場洋溢著歡聲笑語,空氣里彌漫著粽香和歡樂祥和的氣氛。大家吃著粽子,甜在心里,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嘗到”了大家庭溫暖的味道。

  粽香濃、雄黃烈;龍舟競逐、吟詩折柳;插艾條、菖蒲辟邪,帶銅錢、肚兜祈福……在社區的一片天地,端午佳節再次激活歷史傳統、喚起文化記憶,塑造著一個民族共同的心靈認同。

作者 倪曉穎
編輯:易 娜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四虎|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99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中文字幕| 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大胸| 性无码专区无码片|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午夜福利无码不卡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中文在线| 精品无码人妻夜人多侵犯18 | 性色欲网站人妻丰满中文久久不卡 | 免费看无码特级毛片|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高清|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fc2| 欧美日韩中文在线视免费观看| 精品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3D日动漫| 精品无码专区亚洲|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天堂| 日本高清免费中文在线看|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高清在线|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无码|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视频软件| 一二三四社区在线中文视频|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久久老子无码午夜伦不 |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专区|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精品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专区| 性无码专区无码片| 东京热av人妻无码专区| 亚洲中文字幕伊人久久无码| 无码专区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不卡|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麻豆国产精品无码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