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西寧市將建立健全以城鄉低保、特困供養等基本生活救助,醫療、教育等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的分層分類救助制度體系。”5月30日,西寧市民政局工作人員介紹。
今年以來,西寧市持續推動社會救助工作從“單一救助”向“多維服務”轉變,由“生存救助”向“發展救助”轉變,不斷滿足困難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救助需求。下半年,西寧市還將不斷健全社會救助工作機制,根據困難類型分類,提供針對性的救助幫扶措施,由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拓展至低保邊緣家庭成員、剛性支出困難家庭成員,形成“梯次緩坡”,實現專項社會救助精準覆蓋,對符合條件的低收入群眾應保盡保、應救盡救。
在具體的分層分類救助工作中,為確保及時了解群眾所需,西寧市各區縣民政部門紛紛建立救助需求臺賬,做到了底數全、情況明、類別清、對象準。“我們充分利用民政專干、社區委員、黨員志愿者、網格員、樓棟長等有利資源,逐戶實行重點區域、重點人群拉網式排查,確保不漏一人、不落一戶。”城東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與此同時,為加大困難群眾識別認定,科學研判低收入家庭經濟狀況,西寧市各級民政部門用足用好“按戶施保”與“按人施保”相結合、低保漸退、家庭收入和就業成本扣減等政策,暢通“綠色通道”,將符合救助條件的人員及時納入保障范圍,將重點監測對象全部納入低收入人口預警范圍,做到快速預警、快速分辨、快速救助,確保政策執行的及時性和精準度。
此外,采取“大數據+鐵腳板”的方式,大力推廣“青民政務”“西寧民政”等工作平臺,促進申辦流程由“面對面”轉變為“件對件”,及時將重點監測對象與就業、殘聯、醫保窗口數據開展層層交叉比對,提高監測保障效率,做到信息收集全覆蓋、入戶排查更精準、發現問題及時報、救助幫扶更有力,從“群眾跑腿”變為“數據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