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發展新質生產力”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為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任務之一。圍繞青海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探索,青海日報組建專題報道組,聚焦青海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培育戰略新型產業和布局未來產業發展,培育壯大數字經濟、加快發展以綠色算力為引領的新質生產力進行蹲點調研,今起推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今天,在我們談論青海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時,究竟什么是該關注的重點?
春意盎然,驅車行駛在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甘河工業園區,車窗外是各重工業企業在敦厚的“鋼鐵巨人”參與下只爭朝夕地勞作。透過機械的層層包裹,堅硬的鋼鐵背后,是青海傳統產業特別是高耗能產業力爭轉型升級下演奏出的一個個鮮活的“春天協奏曲”。
其中,一支無聲的曲目格外引人注目,探究源頭竟藏在青海鹽湖海納化工有限公司的數字線纜內……
4月13日,我們循著一條貫穿整個甘河工業園區的紅色全數控皮帶輸送管廊來到了青海鹽湖海納廠區,只見一塊塊水泥生產的主原料石灰石礦石通過24小時不間斷傳輸,無聲、綠色、有序地進入廠房。一條21.6公里的傳送皮帶,是鹽湖海納綠色“奏鳴曲”的序章。
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我們穿過水泥生產廠區,只見數百米高的鋼鐵森林矗立眼前,鹽湖海納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牛軍說:“目前所見的生產設備外觀看與其他傳統水泥生產企業并無差異,但其內核我們做了‘升級’。”
變化究竟在哪里?
隨即我們來到鹽湖海納集中控制室,只見監控電腦上實時顯示著各種分析柱狀圖,一道道綠色條柱上下起伏,仿佛隨著律動演奏無聲的數字樂曲。
原來,這就是變化的核心所在。
鹽湖海納水泥首席專家楊金胡指著屏幕說:“這是青海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結合企業生產需求從能效管理方面入手,在水泥生產線上加裝用能檢測設備,并結合DCS過程控制數據、質量數據等信息的綜合管控一體化系統。通過該平臺,可以對生產、機、電、工藝、質量各個生產環節的用能進行綜合分析和管控,優化成本,節能降耗。”他還特別指出,與過去不同,系統實時精細化管理,能夠幫助企業及時做出生產反饋,實現高效用能。
水泥行業是一個高能耗產業,就鹽湖海納來說,企業水泥生產用電費用占水泥生產成本的20%,隨著國家《水泥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的實施,以及在“雙碳”+“雙控”政策下,水泥降耗勢在必行。
如今,高耗能行業的節能減排思路越來越向著集約化、科學化前行,已經精細到管理好每個環節和每個單位時間的能耗產出比,起到“部分之和大于整體”的效果,而這樣的“精細”已然不是人工能夠承受的,于是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必然要聯手算力。
“這套能源管理系統正是青海發展綠色算力的產物,公司不僅安裝了數采設備,還搭建了服務器間通訊,水泥廠到能源大數據中心是有一條云專線通道的。”牛軍說,“算力技術分析能耗數據,它的準確性和時效性,肯定是傳統人工統計方式所比不了的。”
為了印證平臺算力技術的成效,楊金胡指著大屏的柱狀圖解釋道:“圖中的紅色柱狀圖表明瞬時用電量升高,超過了目標值,現場工作人員,通過管理系統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是哪一個工序、哪一個時間段、那一臺設備用能不合理,隨即可以精準進行相應的優化調整,實現對生產的降耗管理。”
這就是算力解決問題的效率!
當問及算力助推節能的效果時,牛軍表示:“效果很明顯!就拿一線窯系統電耗來說,去年12月系統投運,12月的能耗比11月下降了14.9%,其他生產線能耗也都下降了,當月電費節省30多萬元。”
在中控室另一邊的幾臺電腦顯示屏上,我們看到電腦繪制的工藝流程圖中,覆蓋著密密麻麻的指標數據,數字也在實時變動,工作人員坐在電腦前監控著多個模塊。原來,這些是企業早就具備數字化的DCS系統(水泥生產集散控制系統)和APC水泥磨專家系統,如今有了算力的助推,原有的DCS系統更具智能化,使得整個生產線的自動化控制得到極大提升,人力成本更加節約。
那么現在,我們回答開篇疑問:轉型發展,算力先行。數字算力是當今前沿行業發展的核心力量,也正是數字算力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高質量動能。
陽光正好,行走在鹽湖海納生產區,看著配有紅外測溫、數字控溫的回轉窯;看著一輛輛水泥散灰罐車進行著全數字化自動裝車……這的確是一幅現代化工廠的數字化發展景象,回想剛剛集控室里那無聲的“數字演奏”,我們知道,一場關乎新質生產力的、更加深刻的變革正在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