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存海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張洪旭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一顆顆“紅寶石”掛在枝頭,在片片綠葉映襯下,顯得嬌艷欲滴。4月9日,走進存海家庭農場,一顆顆紅白相間的草莓散發出誘人果香,讓人垂涎欲滴,前來體驗采摘的游客提著塑料籃,在嫩綠的葉子間精心挑選成熟的草莓。
存海家庭農場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恰卜恰鎮東香卡村,占地面積5.3公頃。“我是從朋友圈得知這里的草莓可以采摘,專門開車過來體驗。”溫棚內,西寧市民黎女士和朋友一邊打卡拍照,一邊有說有笑體驗采摘果實的樂趣。
“3月到5月是草莓的采摘季節,清明小長假農場客人很多,大多是結伴而來的年輕人或家庭組團為主。”存海家庭農場負責人郭存海介紹,“今年我們在眾多草莓品種中優選了‘妙香’‘甘露’等7個品種種植,為保證果實品質,我們只施農家肥,不噴灑農藥,不用除草劑。”
在燕窩果溫室大棚里,粗壯的根莖沿著架子攀緣生長。“燕窩果屬于熱帶水果,耐高溫、喜光照。與火龍果比較相似,但比火龍果口感更甜,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燕窩果是存海家庭農場自試種火龍果成功后,引進的又一高附加值水果品種。
2018年,去陜西考察學習時,郭存海探到了種植火龍果的商機,經過近3年的培育,大棚里成功結出火龍果。如今,他再次向自己發出“挑戰”,把“金寶貝”燕窩果試種在了農場里。
“燕窩果生長周期比較長,相比火龍果其種植技術難度更大、工序更多,包括剪芽、傳粉、彎枝條等,采摘方法也更復雜。”創業路上,郭存海始終不忘對農業知識的學習,參加培訓班、請教農技員、上網查資料……目前,存海家庭農場與共和縣科學技術協會合作成立了科普惠農服務站,全縣各大中小學校經常會在這里開展農業科普體驗活動。“科普講解,會讓孩子們了解到農業的重要性;采摘體驗,可以提升孩子的探索欲、發現欲和實踐能力。”
為高效利用土地面積,實現“一片土地多種收入”,近年來,存海家庭農場以蔬菜瓜果種植銷售為主,建立“農場+基地+農戶”產業鏈,形成了“種植+深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經營模式。
穿梭在大棚間的除了游客,還有辛勤勞作的果園工人。“我是土生土長的東香卡村人,平時主要負責收割、澆水等工作,一個月大約有3000元收入,離家比較近,既方便照顧家里,也能掙錢補貼家用。”正在澆水的安宗英告訴記者,這已經是她在農場務工的第三個年頭了。
“目前我們這里聘請了5名長期工人,都是本村村民。農忙時,會再招聘一些臨時工,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時也幫助村民增收,去年有近2000人次來到農場務工。”郭存海說。
“老板,你們家草莓味道真不錯!等燕窩果掛果后,我們還會再來。”游客的好評,讓郭存海干勁十足。“今年,我們計劃對農場提檔升級,通過在大棚內安裝多種智能化設備、自動化控制裝置讓傳統大棚變身‘智能大棚’。”
“存海家庭農場熱鬧的采摘場景,是共和縣大力推動農旅融合發展,以‘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模式推動鄉村振興的生動體現。”恰卜恰鎮黨委書記張豐說,今年,全鎮錨定打造“文旅強鎮”目標,以“農文旅”融合發展為重點,依托存海家庭農場、下塔邁水磨灘恰恰樂園等現代農業和村集體產業,因地制宜發展采摘園、果蔬大棚等高原特色農業,催生農家樂、民宿露營、戶外燒烤等新業態,串點成線,全面推進現代農業與鄉村旅游深度融合發展。